产业升级背景下北京市人才职业技能面临的挑战

2018-09-10 20:47:12袁遥
中国商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流动人口职业技能

袁遥

摘 要:参照西方社会关于职业能力培育机制的实践和理论分析,立足首都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新形势,结合首都流动人口职业技能现状及问题,本文在明晰职业技能衍生方式的基础上,探索首都流动人口职业技能提升的路径,这对推进首都产业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产业升级 职业技能 流动人口

中图分类号:F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b)-188-03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顶层设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北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成为一个“新时期下再发展”的重大课题。基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新城市功能定位,北京既要疏解人口,也要着力培育和提升所需劳动力资源的职业技能。换言之,首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核心是整体劳动力资源的优化。当前在京流动人口占比约40%,这一群体职业技能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首都产业升级。因此,基于首都流动人口职业技能面临的困境,探索首都流动人口职业技能提升的路径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快速聚集,推动首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而推动首都地区经济发展。

1 职业能力培育机制的实践和理论分析

百余年来,国外学者从衍生方式、资金投入等职业技能培育机制各个要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衍生方式来看,阿罗认为知识来源于投资过程中的“干中学”,技术进步不过是资本积累的副产品(Arrow,1962),进而罗伯特·卢卡斯在区别了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基础上,认为外部效应会从一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身上,从旧产品传递到新产品,从家庭的旧成员传递到新成员(Lucas,1988),此外,Forrier等认为培训机会、工作经验、职业教育等对职业技能提升有显著作用(Forrier & Sels,2003;Berntson et al.,2006;Wittekind et al.,2010)。从资金投入来看,安东尼·吉登斯等从“社会投资战略”出发,认为应该尽可能在人力资本上投资,而最好不要直接提供经济资助(Anthony Giddens,1998;G.EspingAndersen,2002),安东·海默瑞克进一步阐发了社会投资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社会投资政策是一个生产性的因素,教育和培训等人力资源投资是一项具有长期回报率的社会投资(Anton Hemerijck,2013)。

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主要聚焦于流动人口职业技能现状、作用及衍生方式等方面。基于对教育回报率分析,国内学者认为职业技能对流动人口收入有显著影响,培训等对职业技能提升有显著作用,但“干中学”是目前流动人口职业技能提升的主要方式(张车伟,2006;高文书,2006;刘林平等,2007;莫荣,2008;王德文等,2008;罗锋等,2011;曾福生等,2013;王广慧等,2014;张广胜等,2015;张世伟等,2016;等);还有学者研究发现,职业教育有助于一线劳动者从事技术岗位和管理工作(刘万霞,2013),就业创业培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流动人口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辜胜阻等,2015)。此外,李强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技术分层更多地偏重于脑力劳动、知识分子,而一线劳动者即使有技术也很难改变社会地位(李强,2010)。

总的来看,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职业技能衍生路径、资金投入等对我国亦有借鉴价值,但是由于中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培育机制还需本土化的论证。国内研究较好地揭示了当前流动人口衍生方式的现状以及职业技能与收入的关系,但是缺乏对职业教育模式、技能评价体系、资金投入等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

2 产业升级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

随着产业升级进入到实质阶段,无论是国家提出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还是企业致力于生产高劳动力附加值产品,都不能脱离产业升级这一影响。关于产业升级对地区就业的影响,Weiler(1994)认为地区产业就业结构构成了长期均衡的基础,而流动性决定了短期就业结构的改变,二元非市场出清的观点可以对地区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解释,并且地区产业结构对失业调整和就业均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基于对经济现实的观察,产业升级对地区劳动力就业存在着包括减少效应和增加效应的双重效应。一方面,产业升级的确能够持续刺激地区就业,但是,其就业总量的攀升主要是源于劳动力人口基数的增长;另一方面,产业升级过程中,伴随着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部分产业的衰退会导致部分劳动力就业岗位的损失。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替代“,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GDP每上升1個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重化工业阶段则下降为70万人”(刘英丽,2005),这种内部结构改变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了“结构性减少效应”(蔡防等,2004)。与此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改变是通过生产要素在低生产率部门和高生产率部门之间的转移来实现的,这将会增加国民经济的总量及其规模,推动新兴行业的萌发,进而产生“结构性增加效应”,促进劳动力的就业。由于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弹性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即国民经济整体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和形式将更为广泛,就业总量也随之增加。

对于流动人口这一群体,受到原住地经济收入低下等“推力”因素和迁往地经济优势的“拉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流动,并对该地区的就业产生冲击。一方面,因户籍制度、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等原因产生的流动人口城市就业的“不适应”,易导致流动人口的回流,在就业总量层面上造成结构性、摩擦性失业。另一方面,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就业环境的剧烈变动,个体原本线性化的职业生涯历程变得曲折、波动和难于预见,但就业能力是决定就业问题的核心与本质的问题(杨凡,2011)。诸多学者对于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各有不同,一般意义而言,成功就业所需要的就业能力是职业技能、综合知识以及性格品质等多方面要素的集合。在产业升级背景下,互联网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等深刻地改变着各个产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职业技能的诉求也愈来愈多样化和专门化,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储备对象也将是职业技能强的劳动力,而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一现实也对流动人口个体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产业升级背景下,如何实现流动人口职业技能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平衡成为一个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3 首都流动人口职业技能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目前进入了人口流动的活跃时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2016 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899.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万元,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文化核心,其特有的城市性质、经济优势以及对周边省区极强的经济辐射能力,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城市之一。一方面,流动人口为北京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北京城市化进程推进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的逐步深化,不断转变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就业难、招工难“两难”的结构型矛盾也愈加突出,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和结构性失业并存愈加凸显了我国流动人口加强职业技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首都地区流动人口存在着职业技能水平较低、职业匹配率不高、职业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不一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在进入北京地区前并未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绝大部分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或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适应程度相对较低,对企业所需职业技能(包括基本的个人素质与知识结构、网络和计算机的掌握等因素)严重缺失为流动人口的就业增加了极大的阻力。尽管产业升级丰富了就业的形式和途径,使得北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人数大于供给人数,但是由于流动人口相对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与相对较弱的职业技能水平,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匹配率和求职成功率并不高。与此同时,流动人口职业分配也很不均衡,多集中就业在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对知识技能要求较低的行业中。由于较低的职业技能水平,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技术工人的“用人荒”和流动人口一窝蜂地涌入城市的“待业潮”在就业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导致流动人口中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

流动人口教育和培训的缺失不仅造成了职业技能的缺失,还导致了其各项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匮乏,更进一步阻碍了流动人口在北京的成功就业。在政府监管相对薄弱的地区,相当一部分企业利用流动人口薄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雇佣流动人口劳动力时多采用压低工资、减少社保缴纳等方式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流动人口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

4 首都流动人口职业技能提升的路径

产业升级背景下,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首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就业水平不高、职业匹配率低等问题。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探索妥善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4.1 切实履行政府服务型职能

在北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政府应将流动人口的培训工作纳入其经济发展规划的宏观层面统筹考虑,切实履行对流动人口进行职业培训的领导职责。作为“看得见的手”,政府应从宏观调控与间接管理的角度,设计合理的培训制度,建立阶段性的培训目标与培训任务。为减少流动人口职业培训中可能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基于主要领导、主管部门负责制下的明确分工、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将职业培训情况的考核同政府機构年度的考核成绩相关联。此外,为夯实对流动人口职业培训的成效,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充分利用及联合其他可支配资源,如北京地区的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多方面提升职业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与控制,进一步改进并创新职业培训制度,稳步有序地开展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

4.2 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为确保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效果,扩大受益人群体,除了明确流动人口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选择的自主性、培训费用的可负担性,还应在培训基地建立系统的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并全力务实培训。基于职业技能培训改善流动人口就业情况的目的,在充分利用北京地区教育培训、各类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各类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化、市场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将社会培训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见的经济成果。对于社会培训成果显著的基地,为更进一步的保有并提升其教育培训水平与效率,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模范培训基地的补贴幅度,对培训基地的各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由于北京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流动人口尤其是新生代的流动人口,在就业选择和就业目标上也有了除经济目标以外更多发展的需求。因此,基于流动人口与北京地区企业在就业方面的动态变化,搭建一个动态的流动人口供需信息平台迫在眉睫。基于企业实时实地的需求设计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明确培训人次并规划培训内容,努力构建政府主要引导、社会积极参与的能够与北京劳动力市场需求高度匹配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并使其市场化和产业化。

4.3 拓宽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获取渠道

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是流动人口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高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并且提高其城市适应性,加快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进程。当前针对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主要由政府负担,这对解决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培训问题来讲是杯水车薪。投入不足、流动人口可负担费用少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培训工作的进行。为确保培训的切实有效,为全面提高流动人口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政府应扩大流动人口培训转移专项资金的规模,并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同时基于“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和流动人口共同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为拓宽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的获取渠道,应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流动人口培训平台建设中。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应重视对流动人口培训资金的管理和监控,建立科学、有效的关于培训投入——产出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培训资金实现效用最大化。

4.4 优化培训内涵

基于对流动人口人力资源现状的了解和北京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考察,统筹各种培训资源,不断拓展和丰富培训内涵,科学、适时地确定并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使参加培训的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由于目前对流动人口的培训缺乏系统的教材和较为统一的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不同企业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设计能够同时满足流动人口和用人企业的培训课程与培训内容。同时,针对流动人口的特质有针对地进行培训,比如对学历低、没有职业技能和长期收入的流动人口进行实用型技术培训,而对教育程度较高的流动人口进行能使其掌握相对较高程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岗位培训。培训应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逐步惠及整个北京流动人口群体,切实提高该群体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适应性,改善产业升级情况下北京地区劳动力需求与供应的严重不匹配情况。

参考文献

[1] Vivarelli M.Innovation,employment and skills in advanc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2012[J].

[2] Weiler,Stephan A.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nemployment inregionallabor markets:Talesfrom the West Virginia hollows[D].United Stat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94.

[3] Andreasen,Lars,eta1.EuropeSnextstep:organisationalinn ovation competitionandemployment[M].Routledge,2013.

[4] 刘英丽.中国今年将告别下岗职工概念[N].中国新闻周刊, 2005-03-21.

[5] 蔡防,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4(9).

[6] 李国正.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农民工收入与就业率的性别差异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7(1).

[7] 蔡防.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 2010,45(4).

[8] 李国正,高书平.公共服务视角下社会投资与流动人口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湖湘论坛,2017(06).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流动人口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6
漫画
关爱明天(2016年12期)2016-12-20 05:21:01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0:47:14
数说流动人口
民生周刊(2016年27期)2016-11-24 03:55:42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00:11:00
数说流动人口
民生周刊(2016年21期)2016-11-19 14:08:09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06:07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03:12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