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模式研究

2018-09-10 07:26杨学铭荀烨李锡栋
物流技术 2018年2期

杨学铭 荀烨 李锡栋

[摘要]分析了新体制下平战时战区陆军战役级物资配送和战术级物资配送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分析了新体制下战区陆军主要采用的三种军用物资配送保障模式,即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军地联合配送保障及共同配送保障模式;归纳了目前战区陆军配送保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体制;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体系;配送保障模式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18)02-0126-05

1 引言

军用物资配送是军事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部队所需的物资从物资集散地送达至部队用户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军事物流活动,一般包括订单处理、分拣配货、配装运输、送达交接以及后续服务等。

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的总体职能设计和“统分结合、通专两线”新的保障体制下,陆军部队的作战任务和体制编成正在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当前的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体系结构不够完善,职能分工存在缺陷,系统运行效率不高,从而极大地影响了物资配送保障任务的完成,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本文研究了初步形成的适应陆军全域机动作战的“通专两线”的物资配送保障体系,提出并分析了适应新体制的陆军物资配送模式,对于完成好新的作战任务,适应好新的体制编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体系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体系层级清晰,职能分工明确。战区联合参谋部战勤局为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工作主管部门,下设战勤计划处和力量投送处;战勤计划处和力量投送处将物资调拨任务下达至战区联勤保障中心和战区陆军保障部,两大保障部门所辖后方仓库完成物资配送保障任务,将物资配送至陆军作战部队或陆军作战单元。从配送保障的层级来看,可分为战役级配送和战术级配送。战役级配送是指物资从战略战役后方向陆军作战部队等实施的配送保障活动;战术级配送是指物资从陆军作战部队向陆军部队各作战单元(战位、单兵)实施的配送保障活动。

2.1 战役级物资配送

平时,新体制下陆军部队机关将通用物资需求提报至战区联勤保障中心,将专用物资需求提报至战区陆军保障部,两大保障机关审核物资需求后将物资调拨计划下达至其所属的后方仓库,并由后方仓库及物资保障部(分)队,或借助地方的运输力量将物资送达至师旅团、陆航场站等部队。

战时,新体制下战区联勤保障中心和战区陆军保障部所属的物资保障资源(后方仓库、物资保障部(分)队)将归战区战时的联合后勤指挥部统一调配指挥。陆军各作战部队机关将战时物资需求直接提报给战区联合参谋部战勤局,由战勤局进行集中审核、统筹规划,并将战时物资配送任务下达给战区联勤保障中心和战区陆军保障部,并由战区联勤保障中心负责通用物资保障,由相关战区陆军保障部负责专用物资的保障,将物资送达至陆军作战部队。

2.2 战术级物资配送

平时,师旅团、陆航场站等部队单位所辖队属仓库将请领的物资进行拣选、分隔,由部队单位队属仓库和勤务保障分队将物资送达至部队作战单元(战位、单兵)。

战时,由上级派遣的加强后勤力量与原有配送保障力量共同配合完成更高强度、更高效率的配送保障任务。新体制下战区陆军配送保障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3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的基本模式

物资配送保障模式是指构成配送保障活动的诸要素的组合形态以及其运动的标准形式。为适应好新的体制编成,完成好新的作战任务,战区陆军主要采用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军地联合配送保障模式及共同配送保障模式,以确保平时物资保障以及战时应急保障高效和精准。

3.1 直达配送保障模式

直达配送保障模式是指由战役级后方仓库直接向陆军作战单元(战位、单兵)配送物资的保障模式。其主要的优势是:配送物资高效精确、节约物资存储和转运成本。这种配送保障模式较多地应用在战时物资保障和平时应急保障,对信息化程度和保密安全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平时,战区陆军部队将通用物资需求计划上报至战区联保中心参谋部,将专用物资需求计划上报至战区陆军物资保障部;战时,战区陆军部队将物资需求计划上报至战区联合参谋部战勤局,由战勤局统筹领导战区联保中心和战区陆军物资保障部相关部门审核物资需求计划,制定物资调拨单并下发到后方仓库,后方仓库充分准备、严密组织、准确指挥,利用部队运输力量或借助地方运力,将物资越过作战旅级部队直接配送至陆军作战单元(战位、单兵),实现“送货上门”物资配送。直达配送保障模式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军地联合配送保障模式

军地联合配送,是按照军事需求部署,由后勤机构统一组织,通过军队和地方双方协调合作,合理分配保障力量,共同完成物资配送任务。采取军地联合配送保障模式,有利于发挥军队和地方的整体合力,有利于弥补部队物资保障能力的不足,有利于就近就地组织供应,提高保障的时效性。

战区联勤保障中心和战区陆军保障部相关部门审核部队用户物资需求、制定物资配送保障计划,并将其下发到后方仓库,充分给予后方仓库自主权,由后方仓库相关业务部门与地方物流机构(京东、順丰、EMS等)进行协商沟通,运用物流机构运输力量和部队运输力量共同实施物资配送保障。物资在仓库内部进行分拣包装后,根据军队和地方运输配送能力的大小,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军地各自的配送优势,合理安排配送任务,并要做好配送过程的衔接,将物资配送至陆军作战部队或陆军作战单元(战位、单兵)。军地联合配送保障模式结构图如图3所示。

3.3 共同配送保障模式

共同配送保障模式是指在同一地区多个物资供应商(企业)或多个物资保障单位向同一部队用户配送物资,并以互利互惠为原则而统一组织实施的协作性配送模式。这种配送保障方法一般针对有配套使用或组套包装要求及相关的军用物资,要求军品供应商或部队物资保障单位具有共同配送能力,通常在战役以上层次运用。共同配送保障模式的优点是:资源利用共同化、配送作业集约化、利益共享最大化,是信息化时代最优的配送模式。但这种配送保障模式组织难度大,而且易泄漏商业和军事秘密,同时易产生利益纷争。

战区联勤保障中心、战区陆军保障部内相关业务部门与地方供应商进行协调并制定物资配送保障计划,组织地方供应商和通专物资保障单位将某部队用户所需不同种类的物资利用地方物流运力或部队运输力量送至选定的后方仓库,在选定的后方仓库内对不同种类的物资进行集中分拣、包装、组套后,集中配送至部队用户。根据地方供应商、不同物资保障单位和保障部队的相对地理位置、交通路况等实际情况,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选定实施共同配送的后方仓库。共同配送保障模式结构图如图4所示。

4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的发展方向

新时期新阶段,战区陆军的作战任务和体制编成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物资配送保障为了适应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應对多样化军事挑战,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4.1 物资管辖权、调拨权一体化

目前我军装备类通用物资由陆军部统管,通信技侦类通用物资由联合参谋部统管,机要类通用物资由中央军委办公厅统管,后勤类通用物资由后勤保障部统管。因此,物资保障单位对部分物资的管辖权与调拨权分离,物资请领、调拨程序繁琐、复杂,极大地影响了物资配送保障的效率。

我军应当加快军队改革进程,将各物资保障部门单位职责、权力划分清晰,尽快落实运行新型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体系,实现物资的管辖权和调拨权一体化。

4.2 配送保障高度信息化

目前战区陆军配送系统存在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高,物流配送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信息传递、处理、反馈速度慢,效率低,配送车辆仍普遍采用电话方式管控,从而影响了物资配送保障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未来陆军配送信息化系统要根据作战态势初步预测战场需求,克服战场信息不全、不明确、信息时效性强等问题,科学处理战场反馈信息,进而准确预测部队动态需求,主动调遣资源,提升物资配送主动性;重点开发大型化、专业化后勤装备,研发多功能、轻便、可匹配组合的配送设备,在基层部队配发多种类、多用途的运输设备。

4.3 军地联合一体化

由于缺乏完善的相关政策和军地物流协调机制,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当前战区陆军物资军地联合配送任务量占总任务量比例较少,军民融合程度不高,配送效率不高。

战区陆军应当针对军民融合、军队后勤制度、管理机制构建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约束,完善全民动员及征用法规,制定相关后勤管理条令条例和工作管理办法,适时修订合理、全面的军民关系法,在不损害民众利益的前提下深化军民融合,实现军地联合一体化配送,切实解决因部门“各自为政”给军民融合带来的阻滞、变调和“回头”等问题。

4.4 共同配送广泛化

现阶段,国内共同配送政策、标准不够完善,局限性较大,且地方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我军物资保障部门缺乏具备先进共同配送理论的物流人才,经验不足,因此,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任务较少采取共同配送模式完成,无法发挥共同配送真正的优势。

我军应当联合地方物流行业协会,加快推进完善共同配送行业标准,完善适合战区陆军配送保障任务性质的共同配送政策;在原有的配送体系结构基础上和经济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更新规划共同配送节点网络;战区联勤保障中心和战区陆军物资保障部的相关业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规范、协调和引导共同配送有序发展,早日广泛实现物资的共同配送。

5 结束语

我军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改革时期,新型陆军全域机动作战的物资配送保障体系的形成为我军后勤配送保障注入新的活力。在新体制下,加快贯彻落实新体系,部队根据配送保障级别、规模采用不同形式的配送保障模式,必将提高军用物资配送的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未来现代化战争打赢后勤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