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

2018-09-10 06:08
新长征 2018年2期
关键词:领导特色政治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而言,经过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全面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己稳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进入世界前列,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告别了供给不足的时代。从社会需要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具体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今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仅从家庭消费看,已从原先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这“三转一响”,经过几次升级换代,发展为今天的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因此,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摘自严书翰《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论断根据的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搞社会主义,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逻辑起点。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党的领导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根本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优势”?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防止了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有效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我们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有效防止了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一直以来,总有人竭力鼓吹西方模式,主张照抄照搬别国制度,妄图削弱乃至动摇党的领导。但我们保持政治定力,牢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用“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奇迹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这就是为什么在谈到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首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摘自秋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对纠正“四风”问题的重要指示,是党的作风建设在新起点上的再动员、再出发,是新时代全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重要遵循。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以没有间歇期、没有休止符的劲头把纠正“四风”进行到底。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抓住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牛鼻子”,揭示了党的建设要紧扣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抓住作风问题这个要害、把握贵在有恒这个规律的实践逻辑,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时代要求,明确了党的建设“严紧硬”的根本指向。党内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四风”有关,或者是“四风”衍生出来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解决党内其他问题就有了更好的条件。要把纠正“四风”作为党的建设的有力牵引,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向顽瘴痼疾开刀,持续发力加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摘自赵周贤汤俊峰《纠正“四风”: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

“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形成正确主张和统一意志的重要途径,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不会有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就无法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主要任务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重要目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党的政治生活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一段时期内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包括党的高级干部理想信念淡化、群众观念淡薄,“四风”问题突出,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不同程度存在,甚至腐化堕落、政治野心膨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党内突出问题的解决和政治生态的净化,有助于营造遵守党纪党规的浓厚氛围,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政策决定的贯彻执行,从而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摘自彭正德《牢牢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多元治理主体的角色、职责及其相互关系。在我国,从执政党、政府、到社会组织再到公民个体,其社会治理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由此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治理体制一方面具有现代国家的社会治理之多元、协商、依法、共治等共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国特色,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最大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的最大优势。其次,明确治理能力建设的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化”就是广泛动员全体社会成员,激发出强大的社会参与和自主能动力量;“法治化”就是坚持以法律和法理为依据,界定权利义务、明确责任界限、规范社会行为、整合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治理良性运行;“智能化”就是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体系,实现精确、高效、便捷的新型社会治理;“专业化”就是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摘自黄高晓《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猜你喜欢
领导特色政治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办公室政治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称职”办公室主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政治法律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