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超 王红蕾
摘 要:人的因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指路标志不当在整个人因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文章在指路标志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驾驶员反馈模型,并具体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给出了路标规划建议。最后以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左侧十字路口为例,进行了指路标志不当引起的人因事故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根据规范要求,规划了全新的路标设计图示。
关键词:人的因素;指路标志;人因事故分析;反馈模型
中图分类号:X 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2-0163-05
Abstract:The human factor is the main factor of the accident,and the wrong sign post occupies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in the accid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oad signs,a drivers feedback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 were analyzed specifically,and the suggestions of roadmap planning were given.Finally,taking the left crossroad of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Gu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human factors caused by improper direction signs,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a new sign design is demonstrated.
Key words:human factors;direction sign;human factor accident analysis;feed back model
0 引 言
指路标志主要是运用图示、文字、线条等来传递指路信息,是一种对驾驶员具有引导性作用的辅助性设施。在设置指路标志时,不仅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与美观要求,还要根据国家关于指路标志的规定以及人因学来具体设定。人因学是用来研究人类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产品交换以及服务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的身体状况、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理论。国外对指路标志的研究表明:美国在进行指路标志设置时,十分注重指标颜色的选择,应用颜色较为醒目的指路标记来提示路人。美国现行的指路标志主要分为两种,即一般指路与封闭指路标志。
在一般指路中指示标志主要使用绿底白字,当出现多个目的地时,采用彩色编码进行区分,指示内容一般为地点等信息。而封闭指路的指路标志在数量以及准确性上都要比一般指路要复杂许多,在标志中要包含进出口提示标志、指路方向、图形说明的等内容。在国际上,日本一般指路标志为蓝底白色;封闭指路指示标志为绿底白字;澳大利亚指路标志多为绿底白字,禁止标志主要是白底黑字以及红色禁止图形,而警告标志通常是黑字黄底,并且多为菱形设置,典型的标志就是动物标志,用黑色动物图案外加黄色为底色,十分醒目;新加坡指路标志多为绿底白字,而起辅助作用的快速车道则以蓝底白字形式;而欧洲一些国家的指路标志的指导原则就是简单易懂,通常指路标志间的区分也较为明显,为了起到更好的诠释作用,时常用一些插图来展示当前的路况信息。我国在进行指路标记设计时,也有一定的标准,颜色、外观、环境因素等诸多要求。
根據2006至2014年我国道路安全统计数据可知,人因因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我国人因事故现状表明:驾驶员由于指路标志不当,操作失误而引起的事故飙升,大约有75%是由于驾驶员失误造成的,路上行人责任仅为10%左右。2015年5月9日新闻网报道:有效的指路标志,将会使交通事故降低约70%.如何合理的设置指路标志,对于减少指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最近年的指路安全报告:约90%的交通事故和机动车驾驶员息息相关,约30%事故是环境所引起的,仅仅有10%的事故是由于机动车造成的。
国内外众多的指路标志不当引起的交通事故中,通过对交通事故人因机理的研究,在人为防治与处理虽然得到了一些成效,但是却依然存留如下问题。
1)考虑片面,认识不全,没有从微观角度寻找人因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从交通事故的常发地点可知:“外在环境是否合适”和道路事故的产生有着密切关联。根据多年研究,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交通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人的因素(特别是驾驶人员的操作行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其中,针对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以及操作不当引发的交通事故探究较为深入,而淡化了其它主客观因素对交通事故的作用。从而导致考虑片面,认识不全,重要因素被忽略等情况。另外有专家以及学者使用客流量、超速行驶、速度差等与之相关的交通参数来阐述人因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但是,仅仅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未能考虑微观因素,使其只单一的揭露人因事故和3种参数的关联性,在人因事故中,对交通状况的认识不足,则很难找出引发事故的关键因素。
2)定性因素分析较多,对定量因素考虑不足,未能找出引发人因事故产生的关键性定量指标。
如今,很多研究者、学者、专家仅仅是根据我国人因事故的统计数据与驾驶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了探究,根据相关交通安全规则、自身实践、事故特征、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论述,导致目前在进行人因指路安全事故分析机理上,定性因素分析较多,对定量因素考虑不足,无法构建较为全面的定量化模型;以致不能客观地反应人因事故产生的机理,无法达到定性与定量因素分析的有机结合。
3)对引发人因事故产生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不足,缺乏严谨、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定量化分析模型。
目前,广大学者及国内外专家对指路人因事故影响因子与产生机理的探究从单因子影响研究上升至双因子乃至多因子的分析,研究了驾驶人员、机动车、指路、外部环境等因子的交互作用,但针对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不透彻,分析不到位,尤其是对指路标志设置不当引起的人因事故分析较为浅显。
从国内外的文献研究中得出结论:大约70%的指路事故是由于人直接导致的,综合考虑指路、环境、车辆、线路设计等相关的人因因素,最高达97%的道路交通事故和人有关。至此,详尽分析与探究交通事故,充分考虑人因因素,深入分析指路标志不当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反馈模型,从而了解人因失误机理,找到对应的改善与防治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对于减少我国的由于指路标志不当所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指路标志分析
指路安全标志根据功能可以分为禁止性、警告性、指令性、指示性标志4大类型。具体的设定,不仅要考虑到国家的现行规定,还要考虑到人因学的知识,合理的布置指路标志,能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1.1 标志的版面颜色分析
对于指路标志的颜色、含义以及适用范围应该符合表1的规定,并符合我国现行标准《指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的有关规定。
1.2 标志的版面信息布置
指路指示牌中的板面信息应符合国家道路安全交通标志的设计规范,具体设计要求如图1所示。
在相同的指路标志指示牌中,每个方向所指示的地点数量总和不能多于6个,而在相同方向指路标志牌的数量不能多于两个。相同方向显示两个信息时,应该在一到两行之内根据从近距离到远距离、
从上方向到下方向、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排列。正前方指示地点及指路名要设置在前进箭头的上方位,而左右两端的地点与指路信息宜标注在箭头的一侧。具体如图2所示。
1.3 标志牌尺寸及字体设置
对于指示牌中文字的设置应采用标准的汉字,根据实际需要可与其它语言共用。但不管是在旅游区、活动场所、国际会议等场所汉字要始终保持在其他文字的上方向。指示牌尺寸、汉字高度及速度的关系见表2.
1.4 标志的形状及设置高度
根据指示牌的形状容易辨识度,标志牌设置的优先次序依次分为:三角形>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十字形。不管指路环境怎样,光线强弱如何,三角形始终是最为醒目的,经常作为警戒性的指示标牌;而略次于三角形的圆形标志多用于禁止类标志;方形设置不仅能舒缓人的压抑的情绪,给人以平静祥和的感觉,多用在指路性质的标志之中。
指示牌的高度和标志牌的设置类型有关,柱式指示标志高度以180~250 cm为宜;悬臂型及门型的指示牌设置高度5 m左右为宜;在市区的指路上,两个指路标志牌间距应为200 m,但牌偏远郊区两个指示牌的距离以500 m为宜;而针对禁止和警示类的指示牌,要根据需要设置多重。
另外,在设置指示牌時,除了要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还应该满足具体的一些要求,例如:语言类禁止标志要以白底、红圈、红杠、黑字、指示牌的形状以矩形或者圆形为宜;而警示类标志要以黄底、黑边、黑字,这类标志指示牌形状多为矩形或者三角形。
2 驾驶员反馈模型与决策失误分析
驾驶员在不断变化的路况中行驶,根据不同的指路环境、突发事件、指路标志来进行积极反馈,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反馈模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地应对措施。驾驶者的认知反馈模型如图3所示。
驾驶人员在识别目标,并进行反馈的过程中可以划分3个阶段。
1)认知:对接收信号的观察与敏感物的感知;
2)判断:即对所攫取的信息进行遴选、分析判断、并进行决策及时进行反馈;
3)反应:就是进行对应的反映行为。在这之中如果有某一环节出了差错都会造成人因事故。根据以往研究结论可知:约48.1%的人因事故是由于认知失误造成的;36.0%是由于判断失误导致的;7.8%是由响应后,操作失误引发的;而其它因素占约8.1%.
在这些感知行为过程中,驾驶员会出现认知错误、决策判断错误及响应操作错误的等行为。
1)认知有误:即机动车驾驶者没有正确认识到道路环境周围的交通状况。主要因素包含:道路环境周围的变化强度和交通环境的对比程度不强;长时间行驶,感官容易疲劳造成间歇性障碍;由于情绪低落、集中力不足、潜意识低迷等,从而必定会引发失误的操作行为,最终也必然会酿成人因交通事故。
2)判断失误:就是机动车驾驶者对道路信息经过选择、感知、所做出的一种决策行为与现实的指路状况不符的情况;也可能是由于人在高速行驶的交通环境之中,由于视觉模糊,使传送到视网膜的信息在大脑中呈现的影像有误。驾驶过程中的判断行为包含对交通线路、车距、行驶速度、超车、正在行驶的车辆以及道路行人的活动的决策判断等行为。
3)反馈操作失误:指的是驾驶者在经过认知和决策判断之后采取的措施与实际状况不符的操作情况。一般的操作失误有:油门和刹车使用错误、减速变加速、方向错误等操作行为。
3 管理学院门口路标与事故分析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以下简称贵大管院)门口属于十字路口(如图4所示),为车辆汇集较多地段,因此也是事故多发地段,2016年9月开始,贵大管院十字路口先后发生:驾驶员由于指路两侧禁止标志的设置,因行驶错方向从而与正在由东向西校区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贵大管院门口指示牌信息冗余,导致驾驶员突然停车,造成后车追尾,前车撞向了指示牌。根据贵大管院几起人因交通事故分析可知:指路交通标志设置不当是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通过实地调查与对驾驶员的询问分析可知,贵大管院门口的交通标志存在如下问题。
1)南北向指路的两侧设置的禁止左、右转弯的标志与东南方向的禁止驶入标识设置重叠,导致驾驶员在十字路口驻留,给驾驶员带来视力疲倦,另外也增加了驾驶员的反馈时间,由于疲劳驾驶,使得驾驶员短时间不能反映出来到底应该向哪一个方向行驶,导致交通拥堵。
2)指示牌未能简明的传递道路信息,信息冗余,使驾驶员停留思考,这无疑会增加后车等待时间,据国外研究可知,当指示牌上的文字超过3个字
就会增加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使得驾驶员速度放慢;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后车追尾的人因事故,使得前车驾驶员撞向了贵大管院门口的指示牌。
3)指示牌风化掉色,标识已经发生了倾斜,禁止驶入标志生锈严重,应该予以替换,使其更加醒目,方便驾驶人员识别。
4)十字路口人员设置冗余,出现多头指挥,使驾驶人员有些茫然;另外由于指路标志设置不当,也会导致驾驶员接收信息失误,造成瞬时操作错误,从而引发人因事故。
4 改进措施
根据贵大管院门口的诸多问题,对路口指路标志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改进后的如图5所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下。
1)根据南北向指路两侧的左、右转弯与禁止驶入标志重叠设置,可以撤除两个禁止转弯的指示标志;另外也可以便于管理,把禁止标志统一放在一个指示牌标杆上,即把禁止左右转弯的指示牌设置在禁止驶入的标杆上,然后把标杆整体向指路边缘平移;还可以在指路两侧拉横向指示牌由南向北为直行和左转,对应面为直行和右转,这样可使驾驶员集中在较少的指示标志杆上。这些改进措施都会便于驾驶人员识别指路标志,减少驾驶员寻求指示标志的等待时间,间接提高了行车效率,达到了快速疏通路口的目的。
2)对于贵大管院门口的指示牌上的信息冗余可以适当删减,删除甲秀南路,学生宿舍改为宿舍,以达到简明易懂,便于驾驶员反馈操作的目的;另外方形指示牌的方向指示不清晰,不能更好的指明地点,应该把指示牌改为不同角度的指示牌,具体详见修改后如图5所示。
3)指示牌颜色蜕变,指示牌倾斜应该予以修正,对于锈迹斑斑的指示牌,应该定期维护,或更换新的指示牌,从根本上减少由于指路标志设置不当而引发的人因交通事故。
4)减少路口不必要的指挥人员,人员冗余就会出现指挥人员闲聊,从而忽视指挥工作;加强指挥人员的安全培训,树立安全理念,增强其责任心。另外加强驾驶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其对指路标志了然于心,避免由于对指示标志模糊不清而进行违规操作,继而引发人因事故的发生。
5 结 语
针对近年我国对道路人因事故的统计数据可知,在对指路标志设置不当所引起的人因事故研究中,不管是理论上、人因操作失误机理上、还是在人因事故的数据分析、统计研究、乃至各种宏观微观因素的相互关联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指路标志设置不当所引起的人因事故是整个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诱因,既潜藏着事故安全隐患,也存在着很大的改进潜力;所以在人因事故中,合理的设置指路标志,将会极大的减小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减少我国交通事故,减少人员伤亡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开冉,王若成.道路交通警告标志的辨识度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16(01):6-9.
[2] 廖晓靖,张 伟.关于道路交通标志的认知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01):123-129.
[3] 熊 燕,魏中华,榮 建,等.中外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差异性研究[J].交通工程,2013(04):82-85.
[4] 黄曙东,甘卫平,戴立操.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因失误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12(03):39-41.
[5] 李淑庆,彭囿朗,肖莉英,等.指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03)14-19.
[6] 陈丽丽,金斐斐,彭文利.基于人因学的道路标志研究[J].科技信息,2012(31):58-59.
[7] 缪小冬,李舜酩,沈 峘,等.复杂环境中交通标志的实时识别方法[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5):514-518.
[8]张 茜,杨佩钊,严慈磊,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人因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6(06):7-8+27.
[9]许国洪.中国指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3(04):34-38.
[10]王丙兴.国外交通标志设置技术研究[J].交通管理(学术版),2011(01):45-47.
[11]胡思涛.国外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J].交通标志化,2009(08):76-78.
[13]刘 干,姜 明.美国道路交通标志指路考察[J].指路交通管理,2016(05):80-81.
(责任编辑:张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