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琛
[提要]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顺应国际潮流和引领国内大势相统一、政策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战略性和策略性相统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统一、中华传统文明观和人类文明价值观相统一等鲜明特点。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的中国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論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必将指引中国外交向前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辩证统一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8832(2018)2期0001-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走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引领中国外交阔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外交主题不断提出新主张、新倡议、新理念和新理论,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富有创新性的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解决中国外交面临的新课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何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重大问题,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战略策略,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交工作的行动指南,具有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展的理论意义。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若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就要从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问题的论述入手,结合其外交实践成果,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实质,透彻领会其理论高度、深度和广度,把握其辩证统一关系。
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破旧立新,经历了巩固新生政权的外交、“一边倒”的社会主义同盟外交、反帝反霸的革命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共处外交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时俱进,大步迈进和平发展外交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前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外交大业,并根据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给中国外交注入新生机,不断提升中国外交的水平,努力开辟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境界。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继承性集中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继承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确定的基本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纵观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习近平关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论述、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论述、关于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论述、关于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论述、关于中国睦邻友好政策的论述等,和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的有关论述一脉相承。这不仅体现出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传承性,更表明外交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二是遵循中国外交工作基本规律。习近平通过长期的外交实践,对外交工作规律了然于胸,把握到位,因而能够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三是继承中国外交工作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这些长期坚持的外交原则已演化为中国外交的基本信条,也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创新性是其外交思想体系中的精华,最能反映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独特性,也最能打上新时代的烙印。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创新性非常突出,而且气魄宏大。
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3年习近平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随后,他相继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核安全共同体等一系列主张和倡议。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原则、内涵和实践路径,从而不断丰富其内涵,日渐构筑起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的一大支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中国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外交价值观,更成为十九大确定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奋斗目标的理论依据。
二是“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相继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共鸣。习近平随后提出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目标,规划“一带一路”未来合作路径,推动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落地,编织起以亚欧大陆为中心,辐射全球各大陆、连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网络,构建起发展战略对接、各自优势互补、彼此互联互通、包容开放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对外开放战略,刷新了经济带理论、经济走廊理论、对外援助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为中国引领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个最具有标志意义的宏大构想,在未来书写的外交史中定然占据重要篇章,它必将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宝库中最闪亮的珍宝。
三是正确义利观。习近平汲取中华文明精华,将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义利观引入外交领域,有力地占据外交的道德制高点。习近平指出,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文化上,要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他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坚持正确义利观,要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这既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也体现了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它不仅是中国国际合作发展思想的理念创新,也是中国外交实践的指导原则。
四是新型大国关系论述。习近平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根据中国自身实力地位和国际力量对比关系,与时俱进,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并且亲身实践,全力推动。他借助访问美国并与时任总统奥巴马会谈之机,系统地阐述了中美两国应致力于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尽管时任总统奥巴马没有积极回应,该倡议却得到特朗普政府的认可,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2014年4月15日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六是全球治理观。习近平对全球治理作过很多论述,最系统的论述是他2015年10月1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體学习会上的讲话。在这次会议上,他深入分析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大背景,提出推进变革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中国应对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基本方针,并就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主要着力点提出中国方案,强调要统筹因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2017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世界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进一步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全球治理结构、多边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合作共赢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提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的重大倡议,强调要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为全球治理指明了新的方向,引领全球治理朝着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迈进。
在其他外交方向和领域,习近平的新论述、新主张屡见不鲜。这些新论述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顺应国际潮流和引领国内大势相统一
习近平站在国际和国内全局高度,放眼世界,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动向和趋势,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对中国外交全局进行科学谋划,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倡议,既顺应了国际潮流,又契合国内发展的大势。
他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中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
一是深刻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规律。习近平在观察国际形势发展态势过程中,立足于客观现实,时刻找准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科学解析国际形势的现状、特点和基本动向,进而揭示出国际形势发展的内在演进规律。他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这个世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他对国际热点问题、局部地区战乱、国际金融危机、国际核安全、国际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都作出了客观而又冷静的分析判断。这些科学判断为中国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是积极应对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新期待。习近平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变得空前紧密,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待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回顾了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并就发展援助作出了若干庄严的承诺。习近平旗帜鲜明地反驳一些国际舆论对中国搭便车的责难,明确指出,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深情回应中国人民对外交工作的新期待。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随着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军事强国、世界科技大国,不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人民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海外利益遍布世界各地。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人民对外交工作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外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习近平深情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基于这样的赤子情怀,习近平根据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应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新期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的使命、任务、职能和体制机制提出了许多新思路,赋予许多新内涵,作出许多新决策和新部署。通过五年多来的外交实践,全方位外交取得丰硕成果,不仅赢得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可,也赢得各国的广泛赞誉。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深入贯彻,必将带动中国外交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调整,促进中国外交全面转型,促进中国外交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向新的征途,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贡献。
三、政策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在任何一个国家,外交政策都是外交工作的生命线,集中体现出国家大政方针对外延续的基本走向及其价值取向,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外交政策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外交思想对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在一系列外交政策报告、讲话中不断宣示中国外交政策的方方面面,并经常结合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性建议和措施。这些政策性阐释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基础和基本框架。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两个重要讲话,将外交政策的精髓和外交实践的本质要求结合在一起,对一系列外交方针政策作出非常全面的阐述,清楚地反映出其外交思想的政策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习近平外交思想政策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习近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世情、国情相结合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阐述中国发展道路方面,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称霸、不搞强权政治、不干涉内政、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这些政策主张对于中国外交工作而言不是空洞的,而是必须加以贯彻落实的。实际上,中国外交工作一直并将长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反对战争,反对强权政治。比如,在朝核问题上,中国坚决支持并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推动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在阐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方面,习近平坚持睦邻友好周边政策,提出亲诚惠容的新理念,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为定调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作出明确的政策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不断创新,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澜湄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新合作思路,将中国睦邻友好政策付诸实践并予以升级,为中国周边外交迈出了新步伐,有力地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在阐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方面,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坚持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坚持和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发展中国家主持公平正义。他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为南南合作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和路径,就是生动的写照。这些政策主张为中国在新时代与发展中国家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
总而言之,外交政策是抽象的,但外交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务实而具体的。习近平在阐释和宣示中国外交政策时,都要结合具体的政策对象和政策目标提出务实的解决策略、途径和办法,而不是空洞无物的论说。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要求和部署,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实践特色,让其外交政策阐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战略性和策略性相统一
习近平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展现出一个敢作敢为、不落俗套的战略家的光辉形象。他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对发展中国家外交、全球治理等方面提出的许多构想和倡议都具有宏大的战略性,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最宏大的构想。这个倡议让世界回想起千年前丝绸之路的圣歌,并对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充满憧憬。这个倡议将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为此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落实,制定推进“一带一路”的措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持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些策略性措施与伟大构想的结合,让“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短短几年就催生出大量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中收获巨大发展成果。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又一个重大的外交战略构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确定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宏大愿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其核心内涵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个外交目标的确立,理清了新崛起大国和传统守成大国的关系,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和平崛起减少了疑虑,充满了信心。这些新主张新理念为中国与美国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奠定了基础,也同样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大国关系指明了具体路径。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日益完善、中英黄金时代的到来、中欧全面合作关系的稳定发展,都是这种战略性和策略性高度契合的结果。随着中国不断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纳入外交政策规划,并逐步加以执行,新型国际关系必将日益发展和完善。
在具体操作层面,习近平强调了加强外交博弈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全体外交人员学会博弈本领,提高谈判能力、博弈能力。习近平深悟外交精髓,把外交技巧和方法中最经典的要义揭示出来,把外交博弈看作外交实践的基本技能来加以运用。这一思路为中国外交人员更好地运用博弈理论来开展外交谈判磋商和对话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外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個世界大国,中国需要处理的国际热点、地区冲突、国际危机、外交矛盾层出不穷,需要考虑国家之间友好关系、合作关系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应接不暇。若要根据轻重缓急、是非曲直妥善处理这些国际难题,是需要讲究外交策略和技巧的。习近平提出一整套外交战略策略指导原则,既重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也注重实际操作和策略运筹,善于牵住牛鼻子,善于弹好钢琴,实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他巧妙把握战略性和策略性,稳妥处理大国、周边、多边等复杂关系以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处处展现出其外交决断的果敢性和外交博弈的灵活性,透露出其外交艺术的高超性。
五、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统一
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中处处充满理想主义的情怀,如果用外交理论术语来概括,可以称之为新理想主义外交。
习近平新理想主义外交内涵丰富而广博,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中国梦和世界梦联结在一起。他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战争。”这就为中国外交事业注入了新的梦想和新的追求。二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关怀。习近平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始终站在人类的终极使命和前途上考虑问题,紧密地结合人类共同命运的现在、未来作出论述,不是空洞无物的许愿或祷告,也不是仅就一时一事进行琐碎的说教。这种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怀,让中国外交富有人情味,很容易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三是和衷共济的情怀。习近平在2013年6月19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明确指出:“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此后,他在许多场合不断阐释这个具有中国文化因子的外交理念,让世界各国逐步认同了中国和衷共济情怀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要提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思路,其努力目标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四是共同永续发展的愿景。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本次峰会通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全球发展描绘了新愿景,为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应该以此为新起点,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我们要争取公平的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我们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习近平在2017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呼吁,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宣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使命,表明中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也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
这种理想主义情怀是非凡的,令世人无比振奋。与此同时,习近平外交思想处处体现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现实主义特点。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关于外交工作的讲话、文章、指示,绝大多数是围绕着外交实际工作作出的。习近平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框框,有针对性提出具体建议、倡议和措施,进行周密部署。这在其处理全球治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南南合作、安全外交战略、军事外交、科技教育合作、公共外交乃至侨务工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时都有所体现。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习近平在处理国际问题和外交事务时,不是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出发,而是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出发,权衡利弊得失,谋大势,讲实效,灵活应对,妥善处理。三是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宗旨。他在阐述中国外交基本方针时反复强调,要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动摇,任何国家幻想中国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都是办不到的。在谈到海外利益保护问题时,他明确要求必须践行外交为民的方针,以人民为中心,做好领事保护工作,依法维护海外公民和机构的合法权益。这些现实主义外交主张、理念和论述,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外交部门而言,都是需要认真加以贯彻执行的。
六、中华传统文明观和人类文明价值观相统一
中国在数千年文明演进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外交工作深受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滋润。习近平对中华传统文化耳熟能详,因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运用自如。在外交演讲中,他几乎场场都要引用历朝历代先贤尤其是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并用中华传统智慧来解读,提出化解今日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他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种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服务于外交事业的思想意识,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外交新价值观的形成。
习近平一方面娴熟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指导外交活动,另一方面也没有忽略人类共同价值。一是弘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他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主场外交等平台,不断阐述其和平发展观、合作共赢观,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潮流。他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二是倡导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理念。习近平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世界的前途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倡导文明互鉴理念。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讲时主张,文明是多彩的,是平等的,是包容的。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生机盎然。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概而言之,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中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他把外交命题不断上升到外交哲学的高度去认知,并用新的外交哲学指导外交实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辩证统一。他运用矛盾论来认识和解读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辨别大国关系的特点,运用外交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处理国际热点问题,运用同一性规律来解释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重要性,运用价值观来系统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精髓。这些理论探索弥足珍贵,是值得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的中国外交哲学的新课题。
七、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辩证统一性,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展道路问题上,坚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反对强权政治,反对战争,反对零和游戏,强调中国发展是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这些政策主张超越了国强必霸、强权政治的理论,也摆脱了大国争霸以及外交均势理论的旧框架,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威胁论的种种论调,有效地回击了所谓崛起大国必然挑战守成大国、造成战争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陷阱”论。
第二,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中国走到了最接近世界舞台中心的科学论断,明确了中国既是全球大国又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定位,强调要搞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这个基于基本国情和国家身份、国际地位的判断,既为今后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确立了基本依据,也可有效防止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盲目地处理国际关系、开展不切实际的对外工作。
第三,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国际和平发展服务,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服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强调中国对关乎中国自身安全和人类命运的战争与和平、核安全、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议题的责任和担当。这就把中国特色大国观鲜明地摆到世人面前。这些新理论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再塑造,从外交哲学的不同层次作出了新的科学概括。
第四,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动力问题上,昭示了外交转型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经之路。强调要积极研究新情况,加强战略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外交体制机制,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底线思维,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加强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
第五,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要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经济全球化,推进国际格局多极化进程,建立更加安全更加稳定的国际环境。强调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六,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外交摆到了世人面前,也把外交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方向鲜明地展示出来。
第七,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重点问题上,强化周边外交,整体推进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文明交融,促进共同繁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的根本保障。要不断改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革和加强外交体制机制建设。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坚强后盾和重要力量。政党外交是推进中国共产党和世界各国政党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促进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完稿日期:2018-2-24]
[责任编辑:肖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