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2018-09-10 01:05李军国
新长征 2018年3期
关键词:兴旺乡风宜居

李军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相比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内涵更加丰富,标准和要求更高。总要求抓住了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凸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针对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必须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总要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乡村振兴能否实现取决于乡村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乡村一二三产业是否兴旺发达。不同时期,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是不同的。“产业兴旺”相对“生产发展”而言,层次更高,寓意更为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产业兴旺”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首位,就是要强调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第一要务不能动摇。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因为它既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重要物质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此来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业农村产业空心化、结构单一化和农村萧条衰败的问题。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的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生态宜居”不仅包含“村容整洁”的内容,而且突出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了农村生态建设要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的过程。重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终目的。强调生态宜居的目的,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农村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农村资源环境的保护,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使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与生产生活方式比较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乡村文明既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也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更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强国所要追求的目标。应当说乡村在其漫长成长过程中,不仅产生了适合乡村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结构,也孕育出了民俗、民风、乡规民约、道德规范等乡村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饱含着人类生存的智慧。今天所谓的乡风文明不仅融入了现代文明的要素,而且内容更丰富,标准更高。乡风文明强调的不仅是继承弘扬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而且更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它在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把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融入乡村文明的建设中,让乡村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强调乡村文明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将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证。从“管理民主”上升到“治理有效”,内容明显、立意更高、要求更高,内涵也更加深刻,既反映了我们党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工作思路和理念的变化,也强调了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如何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治理有效不仅强调了要从注重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过程到追求农村社会稳定结果的更高要求,而且更注入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内涵,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强调“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从“生活宽裕”上升到“生活富裕”,虽一字之差却充分体现了多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良好态势。同时,也强调了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把它放在总要求的最后,既突出了目标导向,也突出了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实现“生活富裕”这一目标,就是要拓宽增收渠道,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着重提高农民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把农民作为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扶持重点,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它们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对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既是生态宜居的经济基础,也是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前提。产业兴旺是生活富裕的前提,若产业不发展,则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为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农村宜居环境和乡风文明建设以及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效,都与产业兴旺和农民收入提高密切相关。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变和乡村文明的提高。?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教授)

猜你喜欢
兴旺乡风宜居
霍州市冯南垣村 宜居家园展新颜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