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的全球休闲农业新态势

2018-09-10 17:19:26凌薇
农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旅游农业

凌薇

生态休闲农业最初源于19世纪30年代,当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于是生态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开始将休闲项目加入农场、庄园的规划之中,观光休闲农业呈现繁荣景象。随后,度假农庄、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等新产业形式开始兴起,全球休闲农业步入相对成熟阶段。迄今,国外在这个领域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正以蓬勃之势迅猛发展。

国外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之生活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不失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借助于此形式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

英国:旅游环保型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庞大的目标市场。作为世界上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人们闲暇时间增多,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多,消费需求层次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英国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1992年,英国有农场景点186个、葡萄园81个、乡村公园209个,占英国人造景点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

英国农业旅游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氛围的机会。农场内一般设有一个农业展览馆并配以导游和解说词介绍农业工作情况,备有农场特有的手工艺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农业旅游的收入高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但农业生产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农业旅游始终是农场经营多样化的一个方面。从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以及市场需求特点出发,各景点都坚持小型化经营的取向及私营化的管理方式。其中农业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区居民,所以各景点普遍运用本土化的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德国:社会生活功能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

休闲农庄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地带。这里的森林不仅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功能,而且还发挥着科普和环保教育的功能。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来到这里,成人也来参加森林休闲旅游。一些企业会还把团队精神培训、创造性培训等项目从公司封闭的会议室搬到开放的森林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在慕尼黑市郊,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辟了骑术治疗项目。农民们将优良的马匹出租给骑马爱好者,他们可以在马背上重新认识森林和草原,同时也将枯燥的内外科治疗及心理治疗寓于骑马休闲活动之中,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之余还会带给人们与众不同的体验经历。

荷兰:高科技创汇型

在荷兰,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为高科技创汇型。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家,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之下,人均耕地面积仅一亩多。相对较差的农业条件促使荷兰在农业方面不断创新,并成为世界农业领先大国,在美国、法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领先,其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荷兰的花卉业世界闻名,世界花卉进出口贸易的67%来自荷兰,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业的科研发展十分突出。花卉业的发展战略以技术为中心,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

法国:非政府组织型

法国主要通过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商会联盟等非政府机构进行农业旅游的行业自律与规范管理,以法国农业旅游协会为代表。在法国乡村发展之初,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便应运而生。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行业自律以实现农业旅游的持续发展。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当地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澳大利亚:产业协同型

产业协同型模式是指以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优势农业为依托,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以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为典型。

澳大利亚葡萄种植始于1788年,自1810年开始了商业化的葡萄酒酿造和销售。由澳大利亚种植者协会(AustralianVignerons)、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及澳大利亚酿酒师联盟(Winemakers' Federation of Australia)发布的《2017年澳大利亚葡萄酒收獲报告》显示,2017年澳大利亚酿酒葡萄压榨数量和葡萄平均价格连续第三年增长,澳大利亚葡萄压榨数量比去年上升5%,达到193万吨。而澳大利亚全国葡萄的平均价格也上涨了7%,至565澳元每吨,这是自2008年以来平均价格的最高点。澳大利亚以葡萄庄园的生产设施、田园风光、特色饮食、葡萄酒酿造工艺生产线、葡萄酒历史文化为吸引物,开发体验旅游和文化旅游多元旅游产品组合。通过成立维多利亚葡萄酒业旅游委员会、南澳葡萄酒业旅游委员会促进葡萄酒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吸纳乡村地区剩余劳动力,创造产业经济乘数效应。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地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产业协同型的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以农促旅,以旅带农”,是基于本国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该模式适用于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著的地区,以特色农业的生产景观、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作为旅游吸引物,開发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农业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产生强大的产业经济协同效益。

新加坡:科技依托型

科技依托型模式是指在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挥科技研发推广优势以促进农业旅游发展,新加坡发展农业科技园是典型。新加坡全国可耕地面积仅590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5%,科技农业成为新加坡农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园区内建设了生态走廊、蔬菜园、花卉园、热作园、鳄鱼场、海洋养殖场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吸引力。现今,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已成为集农产品生产、销售、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园,园区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每年吸引近600万旅游者。

科技依托型模式以农业科技研发作为特色旅游资源,在城市中心或近郊因地制宜、选址布局,结合农业生产,以科技园、科普基地、博物馆、展览中心等景点形式,集中展示现代农业技术,发挥了独特的科普教育作用。科技依托型模式的主体一般是具有较强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美国:民俗节庆型

民俗节庆型模式是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融入传统节日或主题庆典中,通过农业节庆活动推动旅游、会展、贸易及文化等行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社会文化价值。

美国南瓜节、草莓节和樱桃节是民俗节庆型农业旅游的典型。旧金山半月湾南瓜艺术节是世界著名的农业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与南瓜、万圣节相关的艺术品摊位250个左右,给当地带来约1000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收益。北卡罗来纳州草莓节、田纳西州草莓节、加州草莓节、佛罗里达州草莓节等节庆旅游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包括草莓采摘品尝、副产品加工制作、草莓小姐选举及专门为儿童和残疾人设计的娱乐项目。农场、旅游企业、零售企业、娱乐企业紧密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带动草莓加工销售,拉动农民就业,促进地区间文化交流,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民俗节庆型模式挖掘地方农业和农村的历史人文内涵,通过市场运作,以传统节庆为中心开展农业旅游整合营销活动,进行农业旅游主题展示、广告策划、公关和网络营销等传播活动,从而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增值,发挥农业旅游的产业乘数效应。该模式适用于具有浓郁农业旅游人文资源且商业经济发达的地区,运用现代营销管理技术推动农业旅游的创新与发展。

印尼:居民参与型

居民参与型模式是指在农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农村文化素质并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广泛参与旅游活动不仅获得良好的收入,同时也在与旅游者的交流互动中传播了乡村文化,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改善了当地社区福利水平。

居民参与型模式多见于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中国家,以乡村生态景观和生活情景为独特的旅游资源,通过农业旅游度假村开发、乡村特色纪念品加工销售、农家餐饮住宿经营,为农村居民创造就业和增收机会,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文化交融。

休闲农业未来趋势

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特色化发展;二是体验化发展;三是生态化发展;四是健康化发展;五是融合化发展。

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当地特色是毋庸置疑的,休闲农场能否发展得更好的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发掘项目所处位置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的资源等并加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发挥乡村及农业资源特有的生物性、季节性、实用性,以此营造农场的特色。

如何将优势资源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人性化的体验活动,将游客融入情景,感动其视、听、嗅、味、触觉等,使其产生美好的感觉和难忘的记忆,这将是未来休闲农场能否致胜的关键。

健康是每个人所重视的,健康的“休闲农业”无意是一个大的亮点。休闲农业不能只是让城市游客单纯地放松、肆意地吃喝享乐,而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寻找真正的富裕,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才是未来农业体验的目的。

猜你喜欢
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少儿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