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戟
[摘要]本文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银行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全球领先银行的相关应用实践、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银行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区块链 信用校验 结算 金融科技 银行业
一、区块链:颠覆性的金融科技创新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底层应用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区块链记录以交易为主要基本数据单元,其中每完成一笔交易表示完成一次价值转移,也就是将资产所有权从A迁至B。交易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利用公钥密码体系确保资产所有者A 能将拥有的资产所有权转移给B。与传统交易记录方式不同的是,这一交易并非通过相关中间权威机构如商业银行确认生效并记录到该银行内部数据库,而是向网络系统中其他节点广播,只有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进一步验证确认才能最终得到生效,并由专门的网络节点将已通过验证的诸多交易打包装进一个被称为区块的数据块,同时将该数据块进行加密封装并且链接到前一区块的记录方式。由此从第一个区块一直记录到当前区块,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区块链,所有交易被纳入区块链之中,作为不得更改的永久数据记录。
通常在网络空间,如果不通过金融中间机构,交易双方一般很难建立信任关系,更难达成交易。不过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就在于,它能使素未谋面的双方可以在不借助第三方中间机构的情况下建立信任关系并进行直接的资产交换。区块链实际上是一个公共账本,或者是一个公开的簿记系统,它不同于传统,无需借助任何金融中间机构就可为网络系统的用户创建、维护、监管和永久保存所有的相关交易记录。预计到2022年,区块链技术能够为金融机构跨境支付、衍生产品交易和合规监管等金融基础设施支出节约相当于150-200亿美元的相关成本。区块链使网络点对点交易成为现实,同时具有提高处理效率、降低相关成本和风险的优势,因此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之上的金融服务及其商业模式,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二、区块链在银行业潜在的应用场景
当前,互联网金融浪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但现在的直销银行等平台还是更加注重渠道的争夺或者经营模式的改变。而正在发展中的区块链技术有望进一步将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推向更加接近金融业务本质的层面——信用。因为从理论上,在相关技术识别能力足够的条件下,区块链技术能让交易双方无须依靠第三方信用中介进行交易活动,从而实现全球范围的低成本价值转移。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潜在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数字货币
当前数字货币发展迅速,由于具有去中心化信用以及频繁交易的特点,数字货币有着可观的交易流通价值,同时能通过开发对冲性的相关衍生品作为一种准超主权货币,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币值。一旦具有主权货币支持的交易信用,则交易量越大,交易次数越频繁,数字货币构筑的交易信用基础就会越牢固。一旦世界各国搭建区块链信用体系,那么数字货币就会成为一种类黄金的支付信用;而一旦数字货币成为一种准超主权货币,则会要求全球主要经济体主权货币为其提供支持。我国银行可借助这一难得机遇,搭上数字货币高速发展的快车,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
(二)支付清算
目前商业贸易过程中的交易清算支付都依赖于银行,这种传统的依靠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的方式通常要经过开户行、对方代理行、央行以及境外银行。交易过程中每一个中介机构都有自己的内部账务系统,同时彼此间需要建立相互代理关系,需要有相应的授信额度;每笔交易通常要在本行记录,还要和其交易对手及时清算和对账等,造成交易速度慢、成本高。和这种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支付方式是在交易双方之间直接进行,不涉及银行等中间机构,即便是在部分网络瘫痪情况下整个系统也能正常运行。如果银行能够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相关交易协议,从而为用户提供跨境、同时以任意币种进行实时支付清算服务,那么跨境支付将会越来越便捷,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廉。
(三)数字票据
相比现有电子票据体系,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票据具有明显优势:一是能够实现票据价值转移的去中介化。通常在传统票据业务中,中介机构通过信息差进行撮合,而依靠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交易后,相关中介就会失去中介职能。二是能够有效防范票据业务的市场风险。区块链技术由于具有无法篡改的时间戳以及全网公开的特性,交易如果完成将不会有赖账现象,避免了纸票一票多卖、同时电票打款背书难以同步的问题。三是票据系统搭建以及数据存储无须接入中心服务器,银行可以免除中心应用和接入系统产生的开发成本,减少相关维护成本。四是能够有效降低监管成本。由于区块链数据具有前后相连构成的无法篡改的时间戳,从而使监管的调阅成本大幅度降低,完全透明的信息管理体系能够提供非常可靠的追溯途径,同时可在链条中针对相关监管规则利用编程建立可以共用的约束代码,从而实现监管政策的有效控制和覆盖。
(四)权益证明
由于区块链中各个参与维护节点都可取得一份完整的信息记录,利用区块链技术可靠和集体维护的这些特点,可对权益资产的所有者确权。这对于金融机构存储永久性数据记录的需求是理想的解决方案,同時也更加适合土地所有权交易、股权交易等相关场景。其中股权证明为现阶段尝试应用最多的场景,股权所有者通过私钥可证明其所有权的身份,股权转让时利用区块链系统进行转让,具有产权明晰、记录明确的优点。整个过程无须中介参与。例如,代理投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重要而又费时的安排,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使相关股东不必出席公司股东大会就能参与投票,股东只需用手机就能投票,同时能够永远保存投票记录,因此区块链技术被看作股权交易中可在短期内确保交易清晰透明的先进技术,其同样也适合银行自身的股权管理。
(五)银行征信
目前,我国银行贷款的发放,无论是面向企业还是个人,最主要的依据是借款主体的信用评分。各家银行将每个授信对象的还款情况上传至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一旦需要查询,只要获得客户授权,就可以从央行征信系统下载相关信息。这个过程存在相关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在征信领域,区块链技术可通过程序算法自动记录相关业务的海量信息,然后存储在区块链网络连接的每一台计算机上,具有信息透明、不易篡改、成本低廉的特点。各银行可通过加密形式存储并共享相关客户在本行的信用数据,客户申请贷款时可以不必再到央行查询客户征信信息,即去中心化,银行只需通过调取区块链记录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获得全部征信数据。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区块链技术无疑是颠覆性的,区块链技术以其低成本实现对那些仍未被纳入银行体系的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基本信用问题,从而在不同核心企业间产生互信。传统金融生态通常以每个核心企业为中心,不同的金融生态圈之间还是有边界的,而区块链能够将多个金融生态圈链接起来,使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实现流转、兑换,因此这种平台具有平等、高效、去中心、实时清算等更多优点。
三、区块链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以邮储银行为例
目前我国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银行业参与区块链技术创新晚于海外同行,但总体而言可用“后发先至”来概括,不少银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落地。例如,邮储银行在其制定的“十三五IT规划”中详细设计了未来业务架构蓝图,通过参考同行先进经验,将区块链技术创新进一步纳入邮储银行今后的创新体系中,同时深入开展区块链技术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并证明了区块链同样能够被应用在银行业务活动中,低成本地解决业务活动中的信任难题,从而简化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同时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一)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信用校验难题
邮储银行积极利用金融前沿技术,通过建立银行服务创新的研究、推广、孵化平台,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着力将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成核心竞争力。计划初期邮储银行在12项备选业务场景中,最终考虑由资产委托方、业务管理方、托管银行、投资顾问及外部审计方等角色组成的资产托管业务场景用于应用试验。该业务场景由于需要跨金融机构和业务条线进行协同工作,同时单笔交易金额大、涉及参与方多。过去各方之间大多通过电话、传真及邮件等途径反复进行信用校验,因此费时费力。邮储银行经过试验发现,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业务痛点,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开发区块链平台解决资产托管业务痛点
邮储银行对其原有的开源区块链平台Hyperledger Fabric进行创新和研发改进,开发了涉及共享账本服务、智能合约管理、客户隐私保护以及共识机制在内的资产业务托管区块链系统,从而实现了托管业务数据的交互共享及对相关资产使用的监管。区块链系统上线后,进一步解决了长期困扰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棘手问题。一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资产托管业务的共享账本服务,解决了各参与方之间的信用难题。二是通过智能合约对相关业务操作进行智能化判断,帮助业务人员对资金使用进行实时监管。三是通过业务数据的多方实时共享,同时利用加密技术解决了涉及的商业机密问题。四是大大简化了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完成交易数量已达几百笔,交易金额超过十亿元。
(三)利用区块链解决方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邮储银行采用的区块链解决方案通过实现数据的多方实时共享,无需重复校验,从而将原有业务环节减少了60%-80%,使得信用交换更为高效。通过区块链系统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功能,将资管计划的合规审查整合在区块链上,从而确保每笔交易都在符合合同条款、达成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完成。应用区块链数据无法篡改和加密认证的特征,能够确保交易方在实时共享必要数据的同时,保护商业机密信息的安全。此外,区块链技术还有助于审计和监管部门快速获取信息,提前进行干预和管控,继而进一步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四、区块链在我国银行业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与银行现有IT系统融合实施的过程中,将面临从宏观战略到架构规划,微观设计到开发、测试、运维等多方面问题。从我国目前银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要实现区块链技术的顺利实施,使其适应并融入我国银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需要考虑如下方面。
(一)区块链在银行业落地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
首先,虽然区块链技术是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学相关原理的基础之上,但随着数学研究以及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基于数学相关原理基础上的算法模型安全性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靠,业界目前也在研究更强的加密方法应对这一难题;其次,由于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是基于大量可信的计算节点共同参与计算这一基础上的,一旦计算节点数量不足,就会面临51%攻击的安全问题;再次,区块链系统中的私钥安全存在潜在隐患,如比特币钱包相关私钥是存储在网络中的,极易受到黑客攻击;最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运行结构意味着在其背后没有主导运作的相关官方机构,如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保护,交易主体将面临法律风险。
(二)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标准亟待形成
区块链技术近几年来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各种不同的技术框架及相应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傳统IT龙头企业到区块链初创企业都积极在自己的技术平台上研发推出日益完善的底层框架。此外,不同银行在区块链技术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差异性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链与链之间难以兼容,从而造成区块链技术推广、应用场景受限。因此,区块链技术供应商以及最终行业用户应当秉持区块链开放共赢这一宗旨,积极参与相关技术的交流合作,尽快促成区块链技术统一标准的形成,共同推进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三)银行IT传统技术架构及管理模式需适应区块链相关技术
目前我国银行使用的IT系统大多采用中心化系统的技术架构,系统运维的升级、扩容、以及容灾等制度建设均是以此架构为基础。而区块链技术却是一种多中心、分布式的架构,如果考虑在行业内或行业间搭建公有链或联盟链,那么就需多个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共同参与对整个链的维护,这就给各方带来相当大的协调、沟通以及决策的不便。例如,目前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很少涉及容灾方案,好像区块链应用是绝对安全的系统。但金融关乎国家民生,安全运营是银行区块链技术得以进一步应用推广的必要前提。因此,区块链技术在银行的落地还需要在系统开发、测试、运维等各方面IT管理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未来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区块链系统发展面临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限制
区块链系统还存在所需计算和存储资源双高的难题。区块链技术的共识信任机制严重依赖大量网络节点贡献的全部计算能力。如何更加有效汇集区块链系统中分布式节点网络算力成为一个新的难题。此外,通过区块链构建的信息系统需记录每一笔业务信息,如果参与节点需下载存储数据并实时更新内部数据区块,就会占用大量网络带宽传递无关信息,造成系统网络资源浪费,因此参与节点的系统存储空间大小也可能会限制其发展。
(五)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进一步提升处理效率
基于区块链构建的信息系统通常遵循木桶理论,即必然要考虑全部网络节点中处理效率最慢的那个,因为一旦将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推广至大规模交易处理,如果瞬时交易量突破系统的设计容纳数量或最弱节点的处理数量,那么交易就会因为自动排队而堵塞,导致整体运行效率下降。因此,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投入大規模应用应该还需要一个过程。
五、全球领先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实践
面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全球领先银行积极行动,按照自身情况实行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通过组建区块链大联盟,共同制定行业标准
一是集结各方价值主张,通过共同建立行业标准,从而引导监管并制定相关新规则。由于银行业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面临技术发展方向和模式选择,存在潜在的监管合规与应用等的不确定性。但未来包括主要区块链金融科技企业、大型银行和监管部门在内的三股力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业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向及标准,并且监管将成为决定其应用方向的主导力量。基于这样的判断,以JP Morgan及高盛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通过组建以R3CEV为代表的国际银行联盟,力图通过推进监管机构提前参与,从而影响行业监管及技术标准的形成,从而把握市场先机。二是通过R3CEV集结国际领先银行,制定银行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R3CEV主要由国际领先银行及大型金融科技企业组成,主要目的是推出区块链技术使其能够符合监管要求,同时体现银行业分布式账本体系的需求。截至2016年初,其旗下成员包括全球40多家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如微软及IBM,影响力日益扩大。三是通过打造跨行业区块链技术联盟,开发跨行业的区块链应用。其中超级账本由IBM旗下的Linux基金会于2015年首先发起,旨在推进区块链数字技术以及交易验证。其成员除了银行外,还包含金融科技企业与其他信息企业,目标是通过成员合作共建共享平台,从而开发适合不同行业的各种应用解决方案。
(二)通过携手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核心业务区块链技术应用
解决当前面临的核心业务痛点是银行积极发展区块链技术最为主要的目的。许多全球领先银行利用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契机,研究开发可用于核心业务的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模式包括单纯参与项目研发、参与股份成为战略投资者、直接与金融科技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等不同合作模式。不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银行都希望通过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快速开发相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从而解决当前业务痛点。例如,Visa与Chain合作开发区块链技术提升信用卡业务效率,目前Visa的支付渠道最快每秒能处理6万5千笔交易,但是通过与Chain共同研发的区块链技术,预期交易效率可以翻倍提升。此外区块链技术无法篡改的特性也能进一步提高交易安全性。Visa还计划通过与Chain的合作,进一步探索区块链在信用卡相关业务流程中的应用,最终惠及客户。2015年12月,星展银行和渣打银行联手,宣布将与金融科技公司Ripple开展合作,共同开发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的区块链技术应用,通过智能合约管理与点到点跨境交易相关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并提高交易安全性。一旦能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流程数字化,同时利用其公开、安全及无法篡改的特性,将会极大地降低贸易链上的欺诈风险。
(三)通过在局部领域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快速实施试点
全球领先银行纷纷在内部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索和测试。许多跨国银行通过加入同业联盟制定相关标准,或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共同开发,设立自己的区块链实验室,储备相关技术人才并根据业务情况开发最适合的应用场景,从而快速进行实验实施。目前包括UBS、花旗银行等均已创建区块链实验室,自主开发或依靠金融科技企业的协助,针对业务痛点相关应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其中UBS成立实验室主要聚焦债券发行业务及清算业务。2015年UBS在伦敦设立相关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利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不同金融交易以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银行运营管理水平。此外,UBS还设立一项面向全球区块链应用相关的创业者或者初创企业的大赛,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创业者或初创团队将被允许进入UBS加速器,通过快速孵化加速技术的商业应用。花旗银行通过建立创新实验室,进一步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及跨境交易领域的应用。目前其创新实验室已在相关区块链应用领域测试多年,成功创建三个区块链和相应的电子货币Citicoin,已经通过不同业务应用场景的测试实验。在支付领域,花旗银行通过与电信运营商Safaricom携手,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移动点对点支付。
六、推进我国银行区块链应用的主要对策
根据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政府及商业银行应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以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使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进而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
(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应当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区块链技术应首先在监管部门进行初步尝试,通过建立监管部门内部运行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同时将其数字服务部门作为相关监管机构,并由其设计区块链技术愿景以及路线图。金融监管机构需要从发展战略层面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制定相关总体发展规划及推进计划,并提供相应的平台支持;可以考虑出台相关区块链产业优惠措施及产业扶持政策。由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等相关特性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框架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构建保持监管力度与鼓励金融创新相平衡的治理体系也尤为重要。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匿名化的特点也会削弱央行的地位,由此与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思路产生冲突。银行应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通过探讨如何在满足金融监管要求的条件下应用区块链技术,从而取得监管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二)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跨行业跨银行的合作
行业内与跨行业的沟通机制和合作联盟对于加快区块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通过成立跨行业跨银行的联盟体系或者研究团队,集合各方资源来共同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携手应对区块链现实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区块链应用延展、客户身份识别、数据安全以及系统性能与稳定性等业务痛点。此外,区块链技术在国内依然是新兴事物,对银行业区块链技术相关标准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需要银行间的紧密合作。我国银行应尽早展开合作交流,监管部门及社会机构需对区块链技术统一标准的制定開展研究与探讨,同时进一步探索业务应用场景,从而在未来业务的应用中占据主动,在与境外银行的竞争中,通过统一口径争取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落地应根据自身特点循序推进
对于区块链应用场景的选择,大银行特别是已设立境外分支机构的跨国银行,可以考虑如何与金融科技企业进行合作,推进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以及落地应用,提升银行中后台运营效率和业务处理自动化水平,从而大幅降低成本。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则应引入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打造自身特色产品及业务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极具颠覆性的特点,银行应首先从营业收入增量占比大、业务模式成熟度高、交易方式简洁,同时应用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的业务场景进行切入。在实施试点以前建立容错机制,通过在沙盘中反复测试和模拟,在试点过程中锻炼和培训团队,从而积累实施经验。此外银行还需积极与生态圈内的相关机构和团队合作,进一步打造区块链生态圈,从而加快技术应用进程,并在新模式构建的初期即邀请监管机构提前参与。
(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清晰的发展战略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银行面临着庞大的商业机会,对此银行应厘清三大核心发展策略:何时为切入区块链创新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机?选择做区块链应用的领导者还是跟随者?推进区块链应用的方式是通过自建团队还是联盟合作?特别对于领先银行而言,应将牵头组成中国银行业的R3联盟视为己任,同时与监管机构密切沟通,合力构建适合中国银行业经营特点和监管内容的区块链技术相关标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应积极参与相关行业联盟,通过对外合作,在现有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开发银行自身特色的具有突破性发展潜力的业务。银行要组织技术团队加强对区块链相关技术细节的研究,重点研究在跨境支付、跨行现金结算、票据业务、资产托管、合约管理以及抵押等领域的应用。重视与国内区块链相关研发企业的合作,选取合适的业务应用场景,通过模拟建立若干区块链系统,测试分布式记账系统相关技术的应用,进行必要的技术与人才储备。
(五)区块链项目的投资研发和孵化应用要及早布局
目前区块链技术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技术更新换代频繁,同时单一技术不确定性相对更高。国内银行应充分利用资本广泛参与区块链不同项目的发展,利用小投资撬动更多资源以防范投资集中度风险。一方面,积极布局投资方向。提高国际视野,紧密关注硅谷、纽约等金融创新中心的最新技术以及投资动向,可以考虑布局以下投资方向:一是围绕数字货币进行开发应用;二是利用底层技术和标准进一步研发;三是关注区块链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区块链孵化器。例如,与国外成功的孵化器企业如500 Startups合作,积极孵化有潜力的区块链技术相关项目,同时利用外部孵化项目进行接触和招募高端区块链技术人才,从而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邮政编码:313000,电子邮箱:soundleon@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蔡钊.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初探[J].中国金融电脑, 2016(2)
刘秋万.区块链技术发展与银行业应用[J].金融电子化, 2016(6)
曲家文.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与影响[J].金融电子化, 2017(6)
史晨阳.光大银行在区块链创新路上的思考和布局[J].金融电子化, 2017(7)
唐文剑.区块链国内外发展快速扫描[J].金融电子化, 2016(3)
周永林.区块链金融:若隐若现的新金融蓝图[J].金融电子化,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