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益芳
目前,各级政府在创新社会治理上的初衷,促使其迫切需要找到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合作的切入点,公益创投因其天生结合了公益与市场的基因,得以被倚重。然而,实践中发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公益创投以政府为主要主体,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还不够;大多公益组织仍处于初创阶段,缺乏专业的服务管理水平。单纯给社会组织项目、资金,解决不了公益组织专业能力和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根本问题。
问题导向
一是通常几十个项目只有民政部门的某一个人来具体组织实施,项目的具体化监管呈现出一定的力不从心的状态。活动开展是否是允许范围内?项目的针对性如何?资金使用是否规范?对于项目执行缺少陪伴式的跟踪。
二是社会组织对政府资金的依赖性较大,呈现出一种被动式应对的状况。项目执行团队来源于街道、社区社工或社区居民,很多是为完成任务而做项目,容易把公益项目和社区活动混淆在一起,对项目质量以及服务对象的关注度不高。“现在很多项目关注老人,但困扰老人生活的真正难题却鲜有涉及,比如高龄、失能老人的助浴问题,与其兴师动众陪老人唠嗑,还不如帮他们洗把澡。”
三是在最为重要的监管领域上,政府依旧是把财务等状况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但是对于财务之外的社会组织非经济性事务的监管则显得重视不够,特别在人员管理、专业知识、市场分析、自筹资金能力等方面。
政府不能仅仅是 “服务购买者”,更应主动参与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参与公益组织培育成长和运行监管。一方面鼓励公益组织进行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加强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引导公益组织提高专业化水平。特别是精心选择那些有创新服务的公益组织,把给予资金和提高能力建设相结合,目标不是一次性的项目合作,而是长期合作促进组织成长;项目内容不是由资助方单方面提出,而由双方共同商定;双方合作关系比一般的投资合作或“购买服务”的模式更为深入和密切。实践证明,公益创投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
解决方案
首先,强化政府倡导和支持力度。公益创投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续的资金是维系其生存的根本。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公益创投,把支持公益创投与政府“购买服务”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公益创投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项目,投入专项资金、提供专门场所和必要设备等支持公益创投。
其次,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完善。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规定,运用政策引导、政策优惠、税收减免、专项奖励等政策手段,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企业、各类基金会投身于公益创投,让公益创投的投资者和公益组织的创业者享受更多更好的政策优惠和制度支持。针对财务透明已成为当前公益领域最为关注问题的实际,建立公益组织财务监督机制,开发适于公益组织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统一建立和推行公益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标准,有针对性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通过财务监督推进和完善公益组织监管。
第三,强化企业责任和自觉意识。加快建立完善政府、企業和社会组织有效衔接、互助合作、互动共赢的公益创投机制,共同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企业与公益组织对接,寻求从“公益”立场出发创造新的“商业创新”商机,将企业经营理念运用于“社会创新”实践。特别是要使企业走出单纯捐款捐物,从被动到主动、从短期到可持续、从目的模糊到目标明确,从“兼济天下”的粗放公益行为到专注某一擅长的公益领域,使更多的企业在一些不断推进公益创新带头企业引领下,在公益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强化枢纽型社会组织组织服务支持功能。注重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平台、宣传推介、沟通联系、业务咨询、专业支持等优势和作用,切实提高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水平和公益组织自身发展能力,使枢纽型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本领域、本行业和本系统的公益组织孵化器和助推器。
第五,政府搭建相应平台,支持和引导公益创投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优先培育和发展公益类、服务类和枢纽型基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和运用企业、社会组织的优势作用,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江干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