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白僵菌喷粉法对云南油杉的思茅松毛虫进行防治,通过分析笼内虫口及非笼内虫口死亡情况表明:白僵菌防治思茅松毛虫效果显著。
关键词: 白僵菌; 生物防治; 思茅松毛虫; 温度; 湿度; 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 S 7763. 42 + 1, S 763. 306. 4 文献标识码: A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白僵菌是真菌,可寄生于昆虫纲15目149科521属707种昆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农林果蔬害虫,并可持续长久控制害虫,且对人畜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是绿色环保型微生物杀虫剂,值得推广应用[ 1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属于昆虫纲、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危害马尾松、思茅松、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等树木[ 2 ]。该虫在云南玉溪1年1代,化学农药可依靠自身毒力作用直接杀死虫口,但易引起害虫的抗药性,且化学农药残留在环境中,副作用多,造成环境污染。故本试验对应用白僵菌防治思茅松毛虫进行防治效果研究,以期为发挥白僵菌传播感染害虫的优势,持续长久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1 试验样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边塔区灵照山,地势东高西低,海拔1 753~1 978 m,以种植云南油杉为主,经踏查,该试验地每株油杉的思茅松毛虫虫口数量平均约为50只。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 1 试验材料
白僵菌粉(每克白僵菌粉含孢量大于100亿个孢子,孢子发芽率大于80%,细度大于200目),白土粉(细度200目),搅拌机,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纱网,针线,温度表,湿度表,6HWF-20喷雾喷粉机,防尘面罩。
2. 2 白僵菌粉防治害虫用菌量及填充物处理
多年来的防治经验表明:白僵菌粉防治松毛虫的用菌量为1 g/m2,本试验用菌总量为4 000 000 g [ 3 ]。将白土粉(200目)与菌粉按20∶1的比例置于搅拌机内均匀混合,进行填充物处理,用于充分均匀喷洒。
2. 3 试验样地设置
试验需设置防治区面积300 hm2,对照区面积10 hm2,两者相距1 000 m。在防治区按梅花状选区5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400 m2。
2. 4 试验方法
于2015年9月9日,在对照区随机选取5株树木,用纱网将松毛虫笼罩住,笼罩后保证该树木的松毛虫数量为50只(笼内虫口),单株不足50只可从对照区其他树上转移虫口补充,共计250只松毛虫,针线缝合纱网,不进行任何施药防治。同时,再随机选取10株非纱网笼罩树木(非笼内虫口),用油漆标记后,调查其虫口数量。
于2015年9月10日,在防治区的每个样地中随机选取2株树木,5个样地共计10株树木,用纱网将松毛虫笼罩住,保障笼罩住的每株树木上有50只松毛虫,单株不足可从防治区其他树上转移虫口补充,共计500只,针线缝合纱网。同时,在每个样地随机选取10株非纱网笼罩树木,用油漆标记后,调查其虫口数量,最后进行喷粉。
2. 5 喷粉方法
在6HWF-20喷雾喷粉机药箱内装入处理过的菌粉,工作人员戴好防尘面罩,选择上风口,顺风喷洒菌粉,菌粉借助风力向远处飘移扩散传播。
2. 6 施药后纱网笼罩树木上幼虫死亡观察
自2015年9月11日起,每天13:00取出死虫置于箱内,观察死虫颜色变化,同时记录死虫数量、气温、相对温度和天气情况,连续观察15天。
2. 7 防治后虫口数量调查
喷粉15天后,对防治区和对照区的试验树木进行虫口数量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 1 非纱网笼罩(非笼内)树木虫口数量分析
由防治前每株云南油杉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虫口数量(表1)和防治后每株云南油杉思茅松毛虫幼虫虫口数量(表2)可知:防治前,防治区的每株树木松毛虫的平均虫口数量为51.78只,防治15天后为10.44只,每株死虫平均虫口数量为41.34只,殺虫死亡率为79.84%。防治前,对照区的每株树木松毛虫的平均虫口数量为50.90只,防治15天后为49.40只,每株虫口自然死虫平均数量为1.50只,自然死亡率为2.94%。
3. 2 纱网笼罩(笼内)树木虫口数量分析
由笼内累计死虫虫口数量、气温、湿度和天气情况(表3)可知:用药1~2天,均未出现死虫,此时孢子与虫体处于接触侵入阶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孢子吸取虫体和空气中的水分,从而膨胀萌发1~2根芽管,芽管分泌出溶几丁质酶,溶解虫体表层几丁质后进入虫体,尚未进入致死期。第3天,开始出现死虫,共计12头,杀虫死亡率为2.4%,此时期芽管已经伸入虫体壁内,变为菌丝,吸取虫体内的水分和养分,影响虫体新陈代谢,造成死亡,进入致死期,对照区5个笼内死虫数量0头。第4天,防治区死虫数量明显增多,累计41头,杀虫死亡率为8.2%,对照区死虫数为0头。第5~8天,防治区死虫数量急剧增加,此时期菌丝在虫体内,大量吸取养分和水分,不断生长、伸长、扩展、分枝和增殖,整个虫体充满菌丝发白而死亡、僵硬,进入致死高峰期,大多数虫口已经死亡。第8天防治区累计死虫数量446头,杀虫死亡率为89.2%;对照区未施药,死虫为自然死亡,累计死虫数量7头,此时笼内虫口自然死亡率为1.4%。第9天后,防治区死虫数量显著减少,每天死虫数量1~2头,第15天笼内虫口全部死,笼内虫口死亡率为100%;对照区累计死虫数量14头,笼内虫口自然死亡率为2.8%。
3. 3 纱网笼罩处理与非纱网笼罩处理虫口数量对比分析
喷粉15天内,防治区笼内虫口因虫笼内空间小,虫口活动相互接触频繁,身体上的孢子相互传播感染条件好,致使笼内虫口全部死亡;而非笼内虫口因为防治区空间大,活动场所广阔,虫口隐蔽藏身机率大,虫口之间相互接触感染机率相对笼内较小,相互传播感染条件差,虫口死亡数量相对较小。隔离区非笼内虫口自然死亡率为2.94%,笼内虫口自然死亡率为2.8%,隔离区非笼内与笼内虫口自然死亡率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非笼内与笼内虫口自然死亡率基本一致。
防治区死虫颜色逐渐变成白色,虫体膨胀且充满白色粉层,而隔离区死虫无颜色变化,虫体萎缩。对照区未施用菌粉,属于自然死亡,死虫无颜色变化,虫体因水分蒸发而萎缩。在防治区死虫中,菌丝在虫体内吸取水分和养分,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梗,孢子梗穿过虫体壁,产生分生孢子,死虫体表呈现出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虫体出现膨胀,孢子向虫体外飞扬,随风传播,传染其它昆虫,形成昆虫流行病。在昆虫的死亡过程中,体内水分和养分被白僵菌吸取,生理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不像化学农药依靠自身毒力杀虫。几丁质是昆虫体表特有的物质成分,人畜身体无几丁质成分,因此白僵菌对人畜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是保护环境的理想生物杀虫剂。
3. 3 防治气象因素分析
白僵菌的生存、生长、发育及对害虫的致病能力受自然界诸多因素影响,但温度和湿度是关键因素,施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时,气温应在15~30 ℃,湿度应在80%以上,选择高温、高湿、多阴天气,可大大提高杀虫效果[ 5 ]。本次防治结合灵照山林区思茅松毛虫的分布和虫口数量等情况,根据气象预测预报,选择在9月10日施用白僵菌喷粉防治。9月11日至25日期间,气温最高31 ℃,最低21 ℃,平均26.4 ℃;湿度最大95%,最小71%,平均81%;晴天5天,占33%,阴天、多云、雨天10天,占67%;虫口大多数在3龄幼虫,虫体小,体内脂肪少,降解药物能力弱,抗药性差,容易被白僵菌感染而致死;此期间处于高温、高湿、多阴天气,虫口集中活动取食、小虫龄,是最佳施用白僵菌防治时期。
4 结论与讨论
4. 1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应用白僵菌防治思茅松毛虫,效果显著,不污染环境。在平均气温26.4 ℃、平均湿度81%、多阴气象条件下,按照1 m2喷洒1 g白僵菌粉防治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15天后,杀虫死亡率为79.84%,对照区虫口自然死亡率为2.94%,校正死亡率为79.22;防治区笼内虫口15天内全部死亡,死虫体膨胀并呈现出白色状态及充满白色粉层;对照区笼内虫口自然死亡率为2.8%,死虫体萎缩无颜色变化;采用白僵菌对思茅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4. 2 白僵菌生物防治害虫效果与化学农药相比,虫口死亡速度相对较慢。白僵菌对害虫致死机理不是毒杀作用过程,而是一个生命替代另一个生命的运动过程,虽然对害虫的致死速度较慢但不污染环境,致死虫口后,在死虫体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反复持续感染并致死其它害虫,可发挥多次感染致死作用,长期有效控制害虫虫口。而化学农药则依靠自身毒力作用,与虫体接触后直接杀死虫口,虫口死亡速度快,当天可以被毒杀而死亡,但化学农药会残留在环境中,造成一定的污染环境。
4. 3 应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要注意选择高温、高湿、多阴天气,温度、湿度达不到孢子萌发条件时,防治效果差,甚至无效;防治害虫用菌量可以根据虫口数量多少作相应调整;在养蜂、养蚕等经济昆虫养殖区域,应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时,注意避开经济昆虫养殖区域,以免对经济昆虫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 冯玉元. 白僵菌微生物杀虫剂基本特性及应用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128, 27.
[2] 徐天森. 林木病虫防治手册[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7: 98.
[3] 冯玉元. 白僵菌微生物杀虫剂基本特性及应用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128, 28
[4] 陈华癸, 樊庆笙. 微生物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5: 276.
[5] 馮玉元. 白僵菌微生物杀虫剂基本特性及应用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128, 28.
第1作者简介: 冯玉元(1966-), 男, 林业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森林保护工作。
收稿日期: 2018 - 04 - 09
(责任编辑: 李 丹)
Abstract Dendrolimus kikuchii is controlled in Keteleeria fortune Yunnanensis forest by powder injection process for Beauveria bassiana. Analyse and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prevention and the death of the parasites are observed in the saro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Beauveria bassiana on the control of Dendrolimus kikuchii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Beauveria bassiana; Biological control; Dendrolimus kikuchii; Temperature; Humidity; mort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