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政厅开展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专项行动

2018-09-10 14:31莫冠婷陈新锐
大社会 2018年5期
关键词:救助站小花流浪

莫冠婷 陈新锐

人脸识别锁定失散15年的孪生兄弟

如何能快、精、准帮助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借助人脸识别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成功寻亲是专项行动的一大亮点,这也标志着广东救助寻亲专业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省内首批接入公安核查系统专线的救助管理站的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在警务室内,驻站民警取出警用手机,打开“核查通APP”的人脸识别功能,对着一名流浪受助人员照片“刷脸”。10秒后,手机屏幕上出现了20名形似人员的身份信息。其中一条相似度90%以上的人员信息引起了救助站工作人员梁光楣的注意——“林耀忠(化名),广州从化人”。

这与在救助站内一位有精神疾患、自称“林耀星(化名)”的男子名字仅一字之差。自2002年林耀星接受救助以来,救助站工作人员尝试通过询问、刊登寻亲公告、协调公安部门采集DNA比对等各种办法为他寻亲,但一直无果。

“会不会是名字搞错呢?”在这次“刷脸”比对出的20条结果中,梁光楣抓住了这条线索,到辖区派出所通过广东省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找到了林耀忠的户籍信息;并通过联系当地村委辗转找到了林耀忠,林耀忠确认:“林耀星是我的双胞胎弟弟!”最终,通过与从化区救助站联系,3月26日将林耀星护送返乡。当林耀星父亲看到失散15年的儿子时,忍不住掉下眼泪:“早以为他不在人间了,没想到生前还能见到他。”目前当地村委已帮助林耀星恢复户籍、协助他办理低保,林耀星已回归家庭与父母共同生活。

按“图”索骥找到张一强的家

“白坡镇南村、大理村,南村镇白土坡村,海东镇南村,剑川县沙溪镇东南村……”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在2010年收治了一名有精神疾患、自称“张一强”(化名)的流浪男子,在回答救助站工作人员询问时给出上述错乱无章的地址信息。

不过,救助站工作人员仍没有放弃任何线索,先后致电、发函联系沙溪派出所、海东镇派出所、力角镇派出所、大理州镇派出所、南村村委会、东南村村委会,查询无果后也试过联系公安部门查询户籍信息,在报纸、全国救助寻亲网、APP新闻客户端上发布寻人公告,采集DNA,但都无法核实身份。

“多次到派出所查询都没结果,可见没有他的户籍信息;他多次提到家乡在云南大理,可以初步判定是大理人,但由于离家时间长,不排除有些地名已变更,所以对不上。”救助站80后寻亲能手李信贤细心分析后,想到利用手机3D街景地图APP上清晰的河流、村庄图景来勾起受助者的回忆。

张一强说出了十几个地名,李信贤都在地图上逐一查找,并询问“村镇附近最出名的地标是什么?有什么河流、山峰?”再根据回答逐一排查。“后来,查到白土坡时,看到附近有河流,有地标白龙庙,有团山、甸头村,这些他都有印象了。如果不看着地图问,他完全说不出来。”经过几轮鉴别,李信贤初步得出一个比较详细的地址:大理州鸡足山镇白土坡村;最后在同事帮助下核实了地址为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甸头村委会白土坡村。救助站工作人员还反复与当地派出所、村委及亲人沟通协调,最终为张一强恢复户口;3月19日,将张一强护送返乡。

跟小孩子聊天发现蛛丝马迹

专项行动期间,在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工作14年的“寻亲王”周广龙帮助了5名孩子找到家人。

“未成年人的表达和性格都跟成年人有很大区别,沟通起来难度很大。他们流浪是有原因的,比如父母离异,父母管教太严他们不理解就离家出走。有的刚来到中心时不想说家里地址,许多年之后想说又说不出来了;有的叛逆敏感,会撒谎隐瞒……”

2018年春节前夕,周广龙帮助汤氏三姐弟回家团圆。汤氏三姐弟从小父母离异、随奶奶生活,在奶奶去世后父亲因罪被判刑,2016年8月9日,三姐弟輾转来到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由于家庭背景复杂、经历坎坷,汤氏三姐弟刚进站不适应中心生活,情绪控制能力差,防备心理强,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中心一边通过各种方法为孩子们寻亲,一边积极开展“亲情式救助”、“类学校”教育,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在中心重拾了家的温暖。“但我们再有本事,都不及把孩子交到亲人手里,帮助他们寻亲回家才是最好的。”

“好多细节不是你问他,他就讲清楚,有好多蛛丝马迹是平时你跟他唠嗑、跟他做游戏时,不经意就说出了。我问:你在家里喜欢吃什么?家里的地理地貌?冷冻程度啊,有没结冰?睡床还是睡炕?……慢慢聊这些就分析出来。”经过一年多相处,周广龙逐渐得到孩子们的信任,三姐弟开始打开心扉。通过综合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周广龙锁定了孩子们的家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随后反复多次与当地救助站及派出所沟通,确认身份和具体地址。但周广龙还是不放心:“孩子们不在父亲身边,回乡后住房、教育能不能得到妥善安置?”经过长时间与当地部门和孩子们的姑姑沟通,确保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周广龙才安心把孩子送回家。

“脸盲终结者”确认“广口水”的真实身份

“你认得住80多人?”

“认得住,经常和救助对象接触,他们的五官我有印象。”

3天时间浏览近5000条人像信息,春节前夕,广州市救助站救助管理二科副科长胡伟聪最终在“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中找到了离家多年的流浪人员“广口水”的真实身份。

“广口水”在2015年10月由广州市天河区沙河派出所民警护送进入广州市救助站市区分站,2016年4月转至广州市救助站接受救助。由于智障,他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工作人员无法获得有效信息。市救助站通过报纸、新闻客户端APP刊登寻亲启事和自行上网查找信息,曾发现两位疑似亲属,但经辨认最终确定不是对方要寻找的人。

但胡伟聪没有放弃。2018年1月,他登录“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点击每个省份、每张人像照片逐一比对。统计学本科、公共管理MBA硕士研究生的胡伟聪记忆力不凡,对站内80多名受助人员的长相稔熟于心,比对照片时,除了留意“广口水”,他还留意其他受助对象。

“我也不知道他来自哪个省,只能每个省都点开看,一开始是广东,里面几百条信息全部看了但没找到。”在浏览数据库8000多条信息的2/3后,胡伟聪终于在档案库的湖南省失踪人口数据里发现一位署名“黎阿牛”(化名)的照片与“广口水”极为相似。他马上通过平台联系亲属,同时将黎阿牛的信息提交公安部门查找户籍信息。2月6日晚,黎阿牛父亲和兄长从东莞赶来将他接回家。

逐一核查村名,为流浪产妇找到家人

年度感人寻亲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述了从巴基斯坦流浪到印度的小女孩沙希达从小不会说话,但在好心人“猴神”帮助下历尽艰辛回家的故事;最关键处是在调查公车路线时,司机把一个个地名念给沙希达确认,最终找出她的家乡。类似的一幕,发生在专项行动期间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帮助流浪产妇成功寻亲回家的案例上。

2017年11月28日,一名自称“张小花”、有精神疾患的流浪女子在路边产子,由于她没法提供身份信息,医院联系惠州市救助管理站接手。母子两人住院期间,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到医院探望“张小花”,但她只提到“贵州”、“遵义”“雄安”,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公安系统查询名字和户籍信息并联系当地部门,也试过请公安部门协助人脸识别,但依然无果。

12月28日,“张小花”情况稳定后被接到救助站照料,工作人员不仅为母子购置婴儿床、奶粉,还安排护工为孩子洗澡、喂奶,逐渐获得了她的信任。有一天,救助站找来同乡工作人员与她交流,问道:“你结婚的时候去哪里买东西,买嫁妆啊?”“张小花”突然说出了:“qiao ma”,救助站寻亲能手张伟辉立即查找“qiao ma”的地名,发现有个地方叫巧马镇,于是把镇里所有村子查找出来,逐一念给“张小花”辨认,当听到“纳也村”时,“张小花”猛然点头。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与当地民政部门联系,找到了“张小花”的小姑子和弟弟,核实了她的身份信息:段宝真(化名),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巧马镇纳也村尾妹组人。2018年1月18日,段宝真的弟弟来到救助站将姐姐接回家。

猜你喜欢
救助站小花流浪
又见“小花”
视觉
短镜头
神奇的小花伞
流浪猫鲍勃
无刺刺猬受到救助站悉心照料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
救助站
YY英语救助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