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南岭村社区:“益童行”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痛点”问题
“武术课最受欢迎,计划一个班级25人,结果报了50多人,最后减到35人,英语课也特别抢手,就是居民之家容纳不下那么多人。”
这是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周末暑假班见到的热闹景象,作为南湾街道 “益童行”儿童成长项目的组成部分,这场由南岭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南岭村社区工作站主办的项目从2017年4月的周末延续到暑假两个月,开设了英语、围棋、小主持人、武术,书法,手工等8个班级,1700多名孩子参加,广受欢迎。
南岭村社区工作站副站长骆勇新表示,“益童行”的课程在家长群里发出两小时内就报满了,孩子们在文峰华庭、英郡年华,黄金豪庭、荔枝花园、富璟花园等6个小区的居民之家学习,周末和暑假两个月上课,特别抢手。
2018年5月26日,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市社区建设促进会共同举办了“南都街坊口碑榜·点赞民生微实事”点赞礼活动,63个获奖单位及个人捧获四大奖项。其中,南岭村社区“益童行”儿童成长项目凭借着为当地社区居民切实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痛点”问题,荣获深圳市民生微实事2017年“十佳优秀项目”。
光明新区薯田埔社区:“共治”“共享”,共筑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家住深圳市光明新区薯田埔社区的福叔生活特别节俭。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他,即便现在条件改善了,也保持着朴素的作风。当天没吃完的“隔夜菜”,第二天吃饭前福叔一定会拿出来热一热再吃。为此,家人没少劝他,但始终拗不过福叔节俭的固执。
2017年10月22日下午,在薯田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四点半教室,福叔和社区邻居们一起参加了深圳市级民生微实事——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项目进社区的食品安全讲座,在国家一级营养师吴老师的讲解中,福叔第一次正视了“吃剩菜”的问题,“原来过夜的饭菜不能常吃,会产生亚硝酸盐,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常吃会产生亚硝酸盐的隔夜菜,贪嘴多吃含重金属铅元素的凉拌皮蛋,误食含有毒物质——秋水仙碱的新鲜黄花菜……在生活中,由于缺乏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类似福叔这样的食品安全隐患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提升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享受、体验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成果,一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民生微实事服务类明星项目——“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给出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截至2017年10月25日,在深圳全市点选该项目的75个社区中,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已经开展了121场,已签约的31个社区及时推送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信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也藉此机会走进社区,服务居民。
开设在社区内的各类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讲座,让社区中老年群体能近距离得到食品安全专家在营养膳食、食品安全谣言辨识等方面的指导;亲子互动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坊,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在参与食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加深对食品安全的理解的机会;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動,也让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在娱乐活动的同时,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特别是在活动中陆续组建起来的社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让各个社区有了相对专业的提升食品安全服务的队伍。同时,每场活动均开展的问卷调研,也及时收集了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改进收集了大量基层一手信息,居民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罗湖区桂园街道:24个留守娃的难忘5天
2017年8月8日,为期5天的罗湖区桂园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区域协作暨老围社区2017民生微实事项目——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正式圆满结营。
活动由罗湖区桂园街道计划生育协会民生事务部联合江西省新余市姚圩镇计生协主办,老围社区工作站协办。
5天时间里,24位来自江西新余姚圩镇的留守儿童,在老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的带领下,登上了深圳地标建筑京基100,在深圳湾畔眺望,在深圳书城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在影院的声光电中体验电影的魅力,在心理辅导讲座中学习排解孤独,学习折一朵樱花送给爸妈……
这24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深圳工作,只有放假才可以团聚,平时经常没人管没人带。此次活动主要为留守儿童搭建亲子联络平台,增进留守儿童亲子关系,让留守儿童体验深圳文化生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度过一个有意义且难忘的假期。
位于江西省新余市的姚圩镇是远近闻名的劳务输出大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1.5万人之多,流入桂园街道的总人口有7900人。该镇共有儿童24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1400余人。2016年7月,桂园街道与姚圩镇建立了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关系,签订的双方合作协议中,包含流动人口服务和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等内容。
2017年4月,桂园街道计生协再赴姚圩镇进行为期3天的流动人口工作交流,发现当地的留守儿童除了在精神上空虚外,长年得不到亲人的关爱,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桂园街道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为切入点进行结对帮扶。
留守儿童代表可欣在结营仪式上说:“我们将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长大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请爸爸妈妈放心在深圳打工,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还会帮助你们照顾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深圳的民生微实事工程,不仅服务生活在社区的居民,还关心着这些来深建设者们远在家乡的牵挂。
5天的夏令营项目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既温暖了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们的心,也坚定了他们在深打拼的父母们的信念。家,让生活更美好。有了“民生微实事”的社区大家庭,让身处其中的居民们因为爱,扎下了根。
罗湖区笋岗街道:开在社区里的电动车充电站
无独有偶,家住深圳罗湖区笋岗村的小成的生活,也因为民生微实事发生了重要改变。对从事外卖行业的他来说,电动车是自己每天工作的“好兄弟”。风里来雨里去,小成总是能第一时间将外卖送到客户手中,五颗星的评分背后,“胯下良驹”功不可没。小成每天下班回到笋岗村租住的临时的家中,第一件事就是从房间拉一条长长的电线,从楼下邻居的阳台垂下,给自己的电动车充电。虽然楼下邻居多有意见,可小成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在深圳的基层老旧住宅区、城中村区域,电动单车保有量非常大。对类似小成这样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来说,电动单车是工作中重要的工具,采用私改电瓶、违规充电的方式,给电动车“开外挂”的现象非常普遍,安全隐患突出。一味限制的话,既不接地气也不近民情。
对此,深圳罗湖区笋岗街道开出的“药方”是变堵为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主动打造优质民生微实事项目——推动电动车充电站进社区,解决电动车充电乱象,从供给侧发力,提升供给质量。除宣传用电科普,与“两快”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外,笋岗街道还在笋岗社区、北站、湖景社区开辟试点,引入规范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平台电动单车充电站、充电“电易充”APP、充电运营管理系统,为物业小区、商场、公共停车场所等提供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小成再也不用因为充电的问题跟邻居发生纠纷,充电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目前,笋岗辖区已建设标准化电动单车便民充电站6个,充电桩15余组,2000余居民由此获得便利。像推动电动车充电站进社区项目一样,民生微实事的每一个项目,事不算大,但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笋岗街道也通过办好一件件“民生微实事”,进一步提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铸造了一块“诚信政府”的招牌。
罗湖区是率先全面启动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城区之一。3年多来,罗湖投入超2亿元惠及3500多个项目,合格率在全市排首位。通过由“民生微实事”提供资金支持,罗湖社会创新空间提供技术支持,罗湖社区社会组织获得了健康的成长土壤。而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有效实现了居民通过社区社会组织自我服务的目的,填补了政府服务和管理的盲区,真正成为了社区治理重要的“一元”,丰富了社区服务的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