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薇
在得到美国和欧洲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后,德国制药公司巨头拜耳( Bayer)在6月7日以630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美国农业公司巨头孟山都(Monsanto),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现金收购交易。这是继2017年6月中国化工成功收购先正达、2017年8月陶氏与杜邦完成合并后,全球农化巨头间趋向融合的又一典型案例。
据美国媒体报道,6月12日,摩根大通在6小时内凑齐了近570亿美元现金,以便让德国制药商拜耳( Bayer)可以支付收购孟山都的费用。此次收购的完成,标志着产生了一家占据全球种子及农药市场逾1/4份額的全球最大农药和转基因种子供应商,全球农化行业的格局也将重塑。对于拜耳而言,收购孟山都是其现阶段转型的最后一步。当前,拜耳正在脱离塑料业务,计划重新打造成一家健康和农业业务各占一半的生命科学公司。
拜耳成为孟山都唯一股东
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公司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孟山都开始在农业基因改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拜耳对孟山都的收购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2016年5月,拜耳宣布收购孟山都,并于2016年9月与孟山都以每股128美元的价格签订了协议。包括截止至2018年2月28日孟山都的待偿还债务在内,目前的收购金额约为625亿美元。同时,作为监管批准的一部分,拜耳同意以76亿欧元的总价剥离部分业务,相关业务2017年销售额总计22亿欧元。加上孟山都并减去将要剥离的业务,2017年拜耳在健康与农业领域的业务规模旗鼓相当,总销售额估算约450亿欧元,其中合并后的作物科学销售额约为200亿欧元。2017年,除去将要剥离的业务所涉的员工,两家公司的员工总人数约为11.5万人。
该交易有望创造巨大价值。拜耳方面预计,从2019年开始,将对每股核心盈利产生积极贡献。从2021年开始,每股核心盈利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并且,业务剥离调整后,拜耳预计从2022年开始,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将为每年的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贡献12亿美元。据了解,为完成孟山都的收购工作,拜耳己获得了首期570亿美元的过桥融资。此外,收购成功之后,拜耳将成为孟山都的唯一股东。根据美国司法部批准所附条件的要求,在拜耳完成向巴斯夫剥离业务后,拜耳与孟山都的运营整合将立即启动,预计时间在2个月后。
另据了解,拜耳仍将继续作为公司名称。孟山都不再作为公司名称而使用,这就意味着拥有117年历史的孟山都的公司名将不复存在,收购的产品将保留其品牌名称,并成为拜耳产品组合的一部分。
孟山都和拜耳公司同时生产农药和种子,交易完成之后,农民很可能面临没有第二种选择的市场。这正是此次收购受到司法部门关注的原因。此前,拜耳对孟山都的收购案已经获得巴西、澳大利亚、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批准,本次美国司法部亮出绿灯,意味着基本扫清了收购的全部障碍。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主管马坎·德尔拉西姆表示,拜耳按照美国司法部的要求,大约将出售90亿美元的相关资产,这将是“有史以来美国政府要求的最大规模资产剥离行动”。美国司法部在声明中指出,如果拜耳不剥离这部分业务和资产,完成收购后可能形成垄断,“从而导致一系列种子和农药产品价格上涨、质量下跌、消费者面临更少的选择”,还可能“扼杀农业技术创新”。因此,拜耳将剥离旗下植物油、种子、种子处理、某些领域的研发项目等业务和资产,很大一部分将出售给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
拜耳此次剥离的业务包括:全球蔬菜种子业务,部分种子处理产品,澳大利亚的油菜业务,杂交小麦的研发平台,欧洲部分主要用于工业领域的草甘膦除草剂业务;3个油菜质地的芥菜研究项目,部分非选择性除草剂、杀线虫剂以及数字农业平台也将转让给巴斯夫;与此同时,巴斯夫将部分数字农业应用的权利回授给拜耳。蔬菜种子业务是在Nunhems商标下运营的;种子处理产品包括:Poncho(clothianidin;噻虫胺)、Votivo(Bacillus firmus;坚强芽孢杆菌)、基于氟吡菌酰胺( fluopyram)的产品Copeo和Ilevo;在此项交易中,拜耳还将转让其Xarvio数字农业平台。在这次业务剥离中,将有约2500名员工转移给巴斯夫。在这些产品的剥离完成前,拜耳将继续拥有、运营和维持这些业务。在收购孟山都完成后,拜耳将在以上这些领域继续保持活力,因为孟山都的项目、产品等将补充进来。
全球农化市场“三足鼎立”
孟山都的主营业务是商业良种培育和农药,孟山都通过专利垄断了90%的品种,在美国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农民对于种子早己没什么选择。相关行业资料显示,自2015年起,在气候模式变化、谷物出口竞争和全球农业经济趋疲的推动下,全球性行业巨头为追求更高效率,进行了一连串的大型并购交易。而每一次的并购都有可能造成农场主成本上涨。
在拜耳孟山都交易签署之前,就有欧洲竞争监管人员公开宣布将会调查并购对价格、种子产品供给以及科研的影响。经过两年多的激烈博弈,全球农化行业几大跨国巨头间的并购整合即将落下帷幕。2018年3月,在剥离部分资产后,中国、欧盟和巴西已对这宗大型并购交易亮了绿灯;4月24日,俄罗斯反垄断当局也批准了这笔交易,条件是拜耳同意在5年之内将某些技术转让俄罗斯本土公司;印度反垄断机构也在5月23日批准了这笔交易。随着美国政府的批准,拜耳构建全球最大种子和农化供应商的交易,清除了最后一个主要监管障碍。
中国化工集团己于2017年率先完成对先正达的收购,陶氏和杜邦也己成功合体。随着拜耳对孟山都收购案的尘埃落定,全球农化行业格局产生颠覆性变革,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全球农化市场之前的六大巨头“垄断”的行业格局开始退出舞台。
随着全球农化巨头频频“合并同类项”,农化巨头的议价能力显著提升,这无疑会给既有的市场定价机制产生冲击。中信建投研究团队表示,合并之后可能会带来农化产品价格企稳回升,收购先正达的央企中国化工将会如何应对跨国巨头对行业的冲击值得关注。拜耳收购孟山都后,被收购的产品将会保留各自的品牌名,并成为拜耳产品组合的组成部分。从业务板块看,两家公司互补性很强。孟山都在传统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数字化农业等领域行业居于领先;而拜耳在农作物保护业务方面有明显优势。据估计,合并后的公司将占据约28%的全球农用化学品市场、约36%的美国玉米种子市场和28%的大豆种子市场。目前,拜耳的业务主要集中于欧洲和亚洲,收购孟山都后,将进军美国市场,全球农业化肥市场将最终形成“拜耳+孟山都”“中国化工+先正达”“陶氏+杜邦”的三足鼎立格局。
整合之路任重道远
银河证券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认为,三起巨头的并购顺利完成后,全球种业和农化的战略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该行业在全球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世界谷物市场2012年以来持续低迷,主要种子企业的收入增長停滞甚至下降,迫使不少企业寻找合作机会。企业财报显示,孟山都、先正达、杜邦、巴斯夫等农化巨头近几年来出现亏损。
中信建投分析认为,并购是农化巨头强强联合,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之举。而在中国市场方面,由于2017年以来全球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农产品价格底部复苏,带动对农药等农化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农化产品价格上行。有分析指出,后续来看,中国农化产品结构需通过持续优化,提高毛利产品占比等措施来应对来自巨头农化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的冲击。
拜耳公司以63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虽然将会诞生全球最大的种子和农化制造商,但整合之路任重道远。这笔交易的结束只是另一项艰巨任务的开始:将两家公司整合在一起。整合工作会在大约两个月内开始,有待拜耳部分农业资产出售给巴斯夫的交易完成。合并后的公司总部将设在德国的蒙海姆,而北美业务和种子部门将以圣路易斯为根据地。这笔交易将使拜耳的农业业务规模扩大一倍。拜耳董事长Werner Baumann表示:“我们将更有能力帮助世界农民以可持续的方式种植更健康、更平价的粮食。”
美国的农场系统对本国的经济、粮食系统和生活方式都至关重要,美国农民和消费者依赖拜耳和孟山都之间的竞争。一些美国农场主认为这些交易是必要的,如此一来,大型农用产品公司可以继续吸收研发成本、研发产品以及获得政府批准。但来自印第安纳凡尔赛的印第安纳农场主联盟主席吉姆·本纳姆(Jim Benham)却不是那么乐观,他认为种子、肥料等投入品成本的上升在蚕食农场主的利润,并警告说合并会使这一情况雪上加霜。在过去的4到5年中,成本已经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拜耳孟山都的合并会加速涨价。本纳姆认为,合并对农场主不利,投入方面的合并越多,他们也就越悲惨。
唐·哈尔科姆(Don Halcomb)是肯塔基州阿达尔维尔一位63岁的农场主,他觉得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种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共同作用下,今年自己不会获得任何利润。哈尔科姆指出,2017年,随着生产商公司出现合并,8万粒装的玉米种子价格从80美元涨到了300美元。近期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下跌,哈尔科姆说他估计自己今年每亩要赔100美元。
公司称并购是为了多元化、促进增长、增强科研实力,但由于这些交易的规模范围不容小觑,Argus Research公司的分析师比尔(Bill Selesky)认为,这次交易的战略目的在于为农场主打造一站式的购物体验,使拜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种子以及农用化学品生产商。通过为农产主改善产品,合并后的公司最终可以提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