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8-09-10 12:29李军
高教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李军

摘 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文章提出一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项目化教学为驱动,融合学科竞赛、行业竞赛内容的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强化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空间和接触企业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6-0049-03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this thesis creates a classroom-project-competition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which is ba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 driven by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combined with competitions. The teaching mode emphasizes students' exist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strengthens the authenticity of learning scenarios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dominant role of students, which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rich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cation and business engagemen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students.

Keywords: classroom-project-competition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reform

一、課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教学模式

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三维联动模式),就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项目化教学为驱动,融合学科竞赛、行业竞赛内容的教学模式。具体是:利用课堂教学的严谨性、规范化,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把学科竞赛、行业竞赛的内容以及企业的落地项目,以项目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项目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共享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再以学科竞赛、行业竞赛为平台,把行业专家、企业工作场景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的前沿知识及其应用,使学生在行业真实工作场景中综合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既能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对行业规范、工作要求有真实的感受,为将来毕业后尽快融入具体工作打好基础。

二、三维联动模式的理论分析

三维联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

(一)三维联动模式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或对原有经验改造和重组,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因此,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新的学习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脱离原有的知识经验,知识建构活动就无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或经验基础上进行意义的建构。

三维联动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保留了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阶段,使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发挥课堂教学的长处。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知识准备阶段,可以采用提问、小测验或者有重点地与学生一起进行呼应的启发回忆等方式,复习过去学过的有关知识或强化前一次课所讲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通过课堂准备阶段,能够唤醒了这种认知图式,并在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吸收新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当然,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在原有图式基础上的再创造。[1]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新内容、掌握新知识,特别是对新意义的重组与建构非常重要。

(二)三维联动模式强化学习情景的真实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都认为,知识与情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即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知识,知识是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产物,而且本质上受到活动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2]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并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同时,由于知识的惰性程度受信息最初习得方式的影响,而在解决问题的真实情景中学习能够使知识减少惰性。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真实问题组织教学,使教学与企业的真实工作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三维联动模式,正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强调以企业和行业真实实践活动为指导,把学科竞赛、行业竞赛的内容,企业的落地项目中融入教学过程,并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应的项目,以项目驱动教学,实现“做中学”。同时,通过竞赛平台把行业专家、企业工作场景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比较真实、仿真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来组织教学,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项目任务都是行业中前沿的实际问题或仿真任务,学生通过亲身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训练技能、积累经验,并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同时,在这个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学生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获取相关的、全面的、感性的知识和技能,在加深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技能。[3]

(三)三維联动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生对外部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并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4]情境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者必须在学习情境中主动探索与实践,以便有效学习知识。[5]根据这些观点,学习是一个主动和建构性的过程,每个人的知识必须由自己主动建构,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因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对于学习的完成有重要的意义。

三维联动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以项目为驱动,并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为了保证项目任务能够协调、有序、顺利地完成,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工作中,并主动地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和分享相关的信息和阶段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并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6]同时,在三维联动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将竞赛项目或企业落地项目交给项目小组独立完成,这样从项目相关信息的收集、实施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直到最后的效果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只是起着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7]

(四)三维联动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互动空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成员间的协作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的各个阶段,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而交流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8]此外,情景学习理论也十分重视学习互动、参与和分享,提出透过学习小组的合作,由教师扮演学习的协助者,提供学习支架来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参与式的学习。这就要求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三维联动模式为学习过程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既包括在课堂阶段的互动,也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集体教育的氛围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依赖的、良好的交流空间和环境。而以小组形式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侧面的任务,彼此都成为相应方面的“专家”,为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彼此需要交流收获、分享经验,从而达到观点整合和思想统一,共同贡献于项目任务,并达到共同建构知识的目的,实现智慧的共享。[9]

另外,由于三维联动模式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只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具体的工作时间、地点、方式则完全开放、自由。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行业专家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五)三维联动模式提供了接触企业的机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知识建构,并让学习者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建构的知识,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10]情景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和应用的活动与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并被充分理解和掌握。可见,对于现代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接触相关知识、技能的应用场所,了解行业、企业的相关要求,才能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三维联动模式为学习者接触企业提供了机会。

首先,三维联动模式以学科竞赛、行业竞赛为平台,把行业、企业的工作场景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的前沿知识及应用,使学生在行业真实工作场景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从而保证学生既能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对行业规范、工作要求有真实的感受;在参与项目运作和竞赛角逐过程中,与行业的技术、规则、运行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行业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通过行业竞赛活动,能够更深刻了解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其次,三维联动模式吸收行业专家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让他们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让他们把工作实践中的工作项目、任务带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有机会了解行业的技术、规范、运行要求等。学生通过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互动,能够更充分地了解企业的真实需要和要求。同时,三维联动模式让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对学生指导和评价,也能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对人才需求的真实标准。[11]

第三,三维联动模式中引入企业的落地项目,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企业项目的开发标准、开发流程和开发过程中需要形成的开发文档,以及相关的行业法规、规范。

三、三维联动模式的教学实践

(一)实践概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我校于2006根据文化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以培养游戏、动画和影视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的普通本科专业。作为广西动漫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虽然已经培养了几届毕业生,并且近年来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开展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但由于成立较晚、教育教学经验积淀较薄,课程体系设置没能很好反映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特别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不够理想。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我们把三维联动模式引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中。首先,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办学,与区内外的多家数字媒体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合作协议。其次,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建设了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创建的教学科研平台“数字媒体创新与创意基地”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并荣获第二批广西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称号。第三,把学科竞赛、行业竞赛的内容,以及企业的落地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第四,长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承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参与企业、公司项目研发、生产、管理过程。

(二)實践效果

随着三维联动模式的实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习,能够接触和更深刻地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和实际需求。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聆听行业、企业专家讲授的专业课程,并进行充分的交流;同时有机会参与公司项目的研发、生产、动作和管理过程,加深对行业的技术、规则、运行环境的认识,增加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另外,实施三维联动模式以来,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8项,其中14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参加全国各类数字媒体设计大赛并获奖达50余项,其中“曼卡龙之石·恒·心”系列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银奖、“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图书《小太阳》APP的开发”获第四届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同时,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专业教研室逐渐完善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积累并建立了两套相关的实训项目库。

四、一些思考

由于三维联动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为基础,而这两种学习理论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三维联动模式在实施过程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由于课程的学科知识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三维联动模式是以项目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因此,不管是从学科竞赛、行业竞赛中抽取项目任务,还是直接利用企业落地项目作为项目任务,都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的知识内容结构。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

其次,由于过于真实的情境可能会导致学生狭隘的学习,而无法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抽象的具体”的完整学习过程。[12]因此,在三维联动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归纳、总结、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梳理、归纳有关知识。

第三,虽然参与复杂的真实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学生经验、动机水平、认识信念等方面的差异,并非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最大学习成效。[13]因此,在实施三维联动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

第四,构建真实教学情境必定要增加额外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即使教师拥有相当好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实施三维联动模式也必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具体实施时,还必须考虑教学效率和教学效能之间的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1]蒋笃运,谢梦菲,范如永.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251.

[2]乔建中.教师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06:87.

[3]赵曼姝.项目化教学知识建构和职业素质提高分析[J].北方经贸,2011(12):152.

[4]施铁如.学校心理与教育研究:行动、反思、叙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6:37.

[5]范世卫.体验式教师训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9.

[6]谭永平,何宏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施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50.

[7]王蔚.中美教育教学比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293.

[8]罗文浪.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6. [9]朱雪梅,潘杰.护理教育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36.

[10]周成海.课堂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0.

[11]陈进,陈士川.浅谈校企合作的“专业技能竞赛”对项目化教学过程的促进——以ASP.NET项目化教学过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5(22):120.

[12]张文兰,杨开城.建构主义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析暨意义建构的心理机制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2):20.

[13]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63.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