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衍
摘 要 在科技馆的建设工作中,展示内容的创意设计与制作是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环节。笔者结合自身的相关经验,指出运营管理者应当发挥在内容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进一步明确程序与责任,并重视对相关程序中的管理问题。
关键词 科技馆 内容建设 运营管理
0 引言
建设一座科技馆的整套流程中,最重要也最艰难的工作莫过于内容的创意设计与制作,这也是科技馆与其他类型博物馆建设过程的一个明显差异。简言之,传统博物馆通常围绕主题对已有内容进行展示形式的设计,而科技馆则以科学传播的理念和场馆功能的定位为导向,进行展示内容的设计。因此,科技馆的内容建设往往成为全部工程中耗时最长的核心工作,它起步于筹建之初,阶段性地终止于开馆之际。并且,内容建设也成为衡量一座科技馆水平高低、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随着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崭新的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于科技馆建设者而言,这将是一种怎样的挑战和考验?回顾过去20多年的历程,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各地科技馆的内容建设,几乎涉及了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反映了全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追求。这是一项何等庞大的系统工程!下面,笔者就科技馆内容建设的管理与程序,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 运营管理者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在科技馆筹建之初,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问题:谁是未来的运营管理者?即谁是科技馆内容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常称之为“业主”或“甲方”。否则,在建设过程中便会出现权力职责错位、运行机制失效的问题。科技馆并非只是负责购买、安装设备并进行看管、维护,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永远都是建设者,应当面向公众提供科学文化服务。这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因此,科技馆的运营管理者务必要参与内容建设的全过程,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绝大多数新建场馆的建设者都是初次接触这项工作,往往感到千头万绪、无所适从,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无法发挥主导作用的理由。当今的世界自然科学博物馆普遍推行馆方主导与设计外包相辅相成的合作模式。我认为,对地市级以上的科技馆来说,其内容建设不应提倡项目总承包模式,也不能接受“交钥匙工程”。在现阶段,我们上缺乏足够成熟的市场,而“总包”之后的“转包”“分包”,也破坏了正常的招投标流程。目前,虽然已有公司承担地方科技馆内容建设的总包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内容模式化倾向严重,且缺乏地域特色。
科技馆的运营管理者如何发挥内容建设的主导作用?概括地说就是组建队伍、调查研究和确定目标。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制的科技馆建设标准,一座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大型科技馆,在筹建阶段至少要有二三十人的骨干力量参与前期的工作。集中对行业内的同类场馆进行调查研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汲取经验。同时,比较各大设计制作公司的优势和不足,并向主要的服务对象——本地公众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社区、学校、研究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等对建馆的需求和意见。建立一支由科普工作者和业内专家组成的咨询队伍,尽可能广泛地动员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入进来。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馆作为一个地标性建筑,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科技馆的建设单位秉承服务宗旨,履行社会责任,务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和请示内容建设的有关事项。
2 明确内容建设的程序与责任
近年來,各地科技馆的内容建设逐步朝着聚焦功能、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主要通过三个阶段和二次招标来完成。所谓“三段二标”程序,是指概念设计、内容设计、展项制作与布展三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需借助招投标的方式。
2.1 概念设计阶段
作为科技馆的建设者和今后的运营管理者,只要走上了这个岗位,就要为这项事业的兴衰而负责,摸着石头过河慢慢进入角色。首先要解决“把科技馆建成什么样”的问题:科技馆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功能定位是什么?是综合性还是专题类的?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又是怎样的?在概念设计阶段,建馆指导思想及内容结构框架逐渐形成。这个过程必须由科技馆的建设者和运营管理者从自身的理解出发,作出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任何设计公司都无法替代。当然,概念设计绝不是少数人的杜撰,而是一个团队的深思熟虑,代表业主利益提出的内容建设大纲。
世界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演进反映了建馆理念与概念设计的创新,反之模式化的思维必然导致“千馆一面”的结果。因此,包括内容建设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以及展教形式等构成了科技馆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也是一座科技馆创新发展的源头。然而,目前我国科技馆尚未对概念设计引起足够重视,这又突出表现在对理性认识与感性实践上缺乏必要的论证。
一座科技馆是先有建筑还是先有内容?答案是后者,究其原因就在于建筑是为实现某种功能而存在的。建筑的核心是结构,千差万别的科技馆展教内容和形式设计对建筑空间和工程技术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启动科技馆建设时,应当着手第一项任务:根据内容建设的概念设计方案,面向社会进行建筑招标。
2.2 内容设计阶段
在完成科技馆内容建设的概念设计方案后,就要相继进行初步设计、深化设计以及最后的展项制作与布展。由于同一主题展区的内容设计往往不是由一家公司完成的,容易出现经费难以控制、前期设计无法在后期落地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十多年来的一个变革就是只进行一次招标,中标单位既要对展教内容进行初步设计,也要完成深化设计,真正做到依据图纸就可以制作生产。同时为了提高内容设计的专业化水平,馆方在招标中设置了不同的标段,即为一个主题展厅,或是一种特殊的展示形式(如特效影视、机器人、沙盘与模型等)设置独立的标段进行招标。
内容设计的招标书由建设单位根据内容建设的概念设计方案编制。要求投标方案对相关标段细化到三级条目。有深化设计的典型展项,且配上展示效果图。提出成本测算清单,并标明展项构件是外部购买还是自行生产。虽然在编制概念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馆方可能已经形成部分内容的细化方案,但不宜把对内容设计的招标要求定得过多,少提或不提涉及具体展项的意见,尽可能给投标方足够的发挥空间。
2.3 展项制作与布展阶段
展项制作与布展阶段是科技馆内容建设三个阶段中的最后一个,也是实施二次招标的最后一次。
尽管展示内容投标单位具有展项制作的能力,而展项制作投标单位也有内容设计的能力,还是要坚持设计与制作分离的原则。因为设计与制作这两项工作虽然密切关联,但却有所区别。设计追求创意,需要围绕主题打造一种空间氛围,吸引公众沉浸其中参与活动,以实现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制作则是借助灯光、色彩、声音等手段,将形而上的设计转化为实物。
科技馆的展项制作与布展主要包括建筑体内外公共空间中典型展项的设计与制作,说明牌、图文板的撰写与配置,对各类功能空间以及连廊通道的规划与装饰等。此外,在科技馆内容建设进行最终验收的前后,依然存在着设计与制作之间的协调问题,比如智能化系统、消防工程、水电配套等。因此,业主必须始终介入全过程,积极推动项目建设。
3 关于内容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以管理者和专家的双重身份,我先后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中国科技馆一期、二期工程以及一些地方科技馆的建设工作,深刻地体会到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3.1 重大事项的责任落实到位
在科技馆建设项目中,参建人员可分为综合协调组(含财务管理)、建筑工程组、内容建设组。业主与建设乙方、工程监理共同制定并严格执行项目进度时间表,坚持责任落实到位,出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假设整个工程的内容建设时间为2年,那么前期调研及大纲提出约为6个月,概念设计、内容设计约为6个月,展项制作约为6个月,布展调测与验收约为6个月。
以武汉科学技术馆的新馆建设为例,马华馆长刚上任,就马不停蹄地前往各地考察,召开的会议大大小小不下200个,逐一明确了馆内各个展厅中“厅长”的权责,使整个科技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这让我看到管理的至高境界便是尽责。
3.2 在工作程序中引入第三方监理
对面向市场运作又有巨额资金投入的工程项目,应当适时引入第三方监理。对科技馆建筑工程的招标和實施来说,业主只需提出关于空间功能的分布和工艺技术的要求,然后按照国家既定的建筑设计标准执行即可。而对科技馆的内容建设来说,由于成果几乎都是非标产品,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投标人的资质与造价审核、展项的监造验收、文件资料的归类建档等多项工作,所以需要监理的依法介入和见证。
3.3 研究确定合理的费用标准
目前,科技馆内容设计的费用一般比照建筑设计的费用,前者约为后者的7%~8%。这显然不尽合理,因为科技馆的内容建设直接决定了科技馆的成败。其在展示内容上既要包含多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也要融入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科技与社会发展,并在展示形式上适应不同群体的需要,体现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结合。因此,我们要与国际接轨,研究确定合理的内容设计费用标准,促进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