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时期的毒品

2018-09-08 03:27何塞·安赫尔·马多斯
海外文摘 2018年9期
关键词:安非他命兴奋剂纳粹

何塞·安赫尔·马多斯

希特勒当权时,兴奋剂类药物就被纳粹当作秘密武器来使用。由于这类药物可以帮助士兵对抗疲劳、忍耐疼痛、缓解压力,纳粹军方高层甚至亲切地将它们称为“日尔曼人的魔药”。

|“闪电战”中有毒品的功劳 |

在1939年到1940年间,纳粹德国曾运用一种新型的战术,打了大部分西欧国家一个措手不及。这种战术叫做“闪电战”,它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灵活性和快速的优势,通过突然袭击来制敌取胜。运用了闪电战的德军攻势凌厉,所向披靡,在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了丹麦,23天内征服了挪威,5天内征服了荷兰,18天内征服了比利时,甚至连当时号称拥有“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在39天内就被德军征服。

闪电战在二战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也被军事专家深入研究。军事专家们认为,闪电战之所以能成功,靠的主要是战术上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及德国士兵不眠不休、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然而,德国历史学家诺曼·欧勒在《闪电战:纳粹德国嗑药史》一书中揭示,大规模、大剂量地使用毒品和兴奋剂,才是闪电战能成功的真正关键所在。这些被叫做“超级战士”的德国士兵,之所以能够不知疲倦地连日作战,靠的并不是所谓的什么元首意志,而是一种叫做“柏飞丁”(脱氧麻黄碱,即冰毒)的药物。

事实上,在1940年入侵法国的计划确定后不久,德军军医就收到了一份《兴奋剂使用指令》,其中建议士兵在白天服用1片柏飞丁,晚上连服2片,若有特殊任务还可在2~3小时后加服1片。入侵法国实施突击需要穿过山脉,德军原本计划在山区休整过夜,但這样一来就有可能在夜间遭到盟军的袭击。然而在兴奋剂的帮助下,德军立刻就拥有了三天三夜无需休息的作战能力,也为“闪电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 全民嗑药时代 |

柏飞丁这种现在已经被确定为毒品的药物,最早是由柏林泰姆勒药厂的首席科学家弗里茨·豪斯柴尔德研制而成。负责研发抗疲劳药物的纳粹御用药理学家奥托·兰克博士,在亲自上阵实验药效后发现,在柏飞丁的帮助下,他可以不眠不休连续工作将近50小时。因此,他认为柏飞丁特别适用于帮助精疲力竭的士兵们恢复战斗力,不仅能让他们变得几乎无需睡眠、不知疲倦,还能调节人体某些抑制性的机制,让他们在战场上变得无所畏惧。

兰克博士在《柏飞丁使用报告》中写道:“每个服药后的士兵都显得训练有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们身体里充斥着轻微的快感,他们对行动的渴望在不断膨胀。柏飞丁给了士兵们强大的精神激励,效果显著而持久,无一例外。”于是,大量的柏飞丁被送往前线,仅在1940年期间,输送给陆军和空军的柏飞丁及类似药物就达到了3500万份之多。从将军到普通军官,从步兵队长到普通士兵,几乎每个人都对这种药物产生了依赖。

除了需要打仗的士兵之外,对于当时极其缺乏劳动力的德国来说,每个普通市民都需要充沛的精力来服务国家,这就为柏飞丁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一时间,它被誉为是“信心的推进器、能力的增强剂”,受到了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市民的追捧,人人都以服用这种特殊药物为时髦,就连家庭主妇也未能幸免。有些添加了柏飞丁的巧克力,甚至打着有助于减肥的旗号来吸引主妇购买,广告声称主妇每天吃两三块这样的巧克力,不仅可以减肥,还能不知疲倦地整理家务。在当时的德国,人们对嗑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全民嗑药的时代。

| 副作用开始显现 |

在柏飞丁的帮助下,前线士兵们熬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药物暂时解决了他们在睡眠少、受伤、饥饿的情况下还要高强度作战的问题,使德国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不过,滥用药物早晚都要付出代价,柏飞丁的副作用最开始出现在装甲车部队,因为上级曾明确下达命令,要求装甲车部队必须服用柏飞丁。负责装甲车部队的一名年近40的陆军中校,在连续4周每天两次服药后,心脏开始疼痛,但在服用柏飞丁之前,他的心脏并没有任何问题。同时还有其他几名军官,也都出现了类似心衰的问题,直到一名军官在洗澡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柏飞丁的副作用才终于引起了纳粹高层的注意。

当时的纳粹德国卫生部长雷奥·康蒂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在充分取证和广泛调查后,于1941年正式将柏飞丁定义为一种非法毒品,应该受到《德意志鸦片管理法》的制约。他在报告中写道:“如今整个国家都沉迷于嗑药,柏飞丁带来的可怕副作用远大于它能给人带来的好处,等到它的耐药性开始出现,整个德国都会陷入瘫痪。”

其实,纳粹的很多医生对此也早已心知肚明,他们很清楚药物上瘾对人体具有灾难性的打击,一旦上瘾,服用者就会出现萎靡不振、幻觉、严重脱水和持续恶心的症状。那些想利用柏飞丁消除疲劳的人,最终反而被药物破坏掉精神状态,同时肢体机能慢慢衰退,直至完全衰竭。

然而,康蒂想要在德国推行药物严格控制的做法,并没有得到纳粹高层的支持。因为当时德国军队即将入侵俄罗斯,正是急需柏飞丁的关键时刻,所以,尽管1941年柏飞丁在法律上被认定为非法毒品,但它的使用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德国民众也几乎没有停止过服用柏飞丁,有些人甚至还开始服用冰毒,认为它的药效更加持久,完全没有意识到毒品带来的危害。

即便是希特勒本人,也没有逃开药物副作用的魔咒。1941年,希特勒因身患重病而不能处理政务,于是他的私人医生西奥多·莫瑞尔为他注射了一种叫做“优可达”的药物,其特性类似于鸦片和海洛因,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缓解疼痛,希特勒很快就对这种药产生了依赖。到了战争后期,盟军炸毁了德国生产毒品的工厂,切断了德国兴奋剂的供應线。既输掉了战争,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药物的希特勒,自此开始出现强烈的戒断反应:身体缩成一团,流口水,用笔猛扎自己的身体,状况惨不忍睹。

| 其他国家毒品滥用情况 |

二战时期,除了纳粹德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毒品滥用现象之外,在同盟国中,美国军队内部也出现一定范围的毒品滥用情况。当时,美军内部流行着一种叫做苯丙胺(即安非他命)的人工合成兴奋剂,这款药最早被用于治疗肥胖症,也被认为可以治疗哮喘病。到了1933年,美国开始大批量生产苯丙胺,美国联邦食品医药局将它鉴定为“具有良好效果的特效药”。与此同时,一款含有苯丙胺的药物“Speed”在美国问世,由于它强大的提神醒脑作用,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了欢迎,并由此在全社会推广开来。

据德国历史学家诺曼·欧勒称,在来柏林参加1936年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中,也有服用苯丙胺的情况。在二战时期,苯丙胺也被当作是缓解士兵疲劳的药物,在美军中受到了欢迎。1943年,美国史克制药公司在为一款叫做“Benzedrine”的苯丙胺药物做广告时,还打出了“美国空军的秘密武器”的旗号,以宣扬该药在美空军飞行员之间非常受欢迎。

据相关资料显示,二战期间,英国也向军队分发了共计7200万片的兴奋剂类药物,同时他们也为美军提供了大约8000多万片此类药物。除此之外,日本也曾在朝鲜设厂大量生产安非他命兴奋剂,并在二战时提供给了本国的军队,尤其是以自杀式攻击而闻名的“神风敢死队”。到了战争末期,吸食过安非他命的日本人约有200万之多。等到二战结束后,日本原用于军事目的的安非他命库存被大量投入市场,造成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的安非他命滥用风潮。直到1951年,日本颁布《兴奋剂取缔法》以后,毒品滥用现象才有所缓解。

二战时期的毒品滥用情况如此普遍,也在侧面反映出战争的残酷确实是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而对纳粹毒品使用情况的研究,也为后世揭露第三帝国的真实面目打开了新的视角。尽管总有一些无知者认为,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是多么的“井然有序”,但从当时的毒品滥用情况来看,这种“有序”的背后,实际上只有糜烂和混乱。

[译自西班牙《真有趣》]

猜你喜欢
安非他命兴奋剂纳粹
纳粹举手礼?(历史老照片)
英拍卖罕见纳粹玩具
你的任务是投毒
“纳粹猎手”将赴巴西追捕逃犯
兴奋剂的黑色幽默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