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贝贝
2010年,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神舟通用)正式成立,顾云苏也从神舟软件的数据库事业部走到了一家专注做国产数据库的公司,这种转变对他来说有不少的挑战,同时也被顾云苏形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分水岭,特别是当上总经理之后。
2003年3月28日,是让顾云苏记忆深刻的一天。这一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亚洲大陆悄然拉开。整整一个春季,人们熟悉了SARS所代表的意思,这种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的病毒搅乱了整个中国。3月28日这一天,还没毕业的浙江大学博士生顾云苏,带领十个师弟妹乘火车来到北京,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次进京对他影响至深,可以说是真正的开启了他的数据库事业,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技术发烧友
顾云苏的履历简析明了,浙江大学博士毕业,自大学本科阶段即开始专注数据库,毕业后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始终专注于数据库方向的钻研。他语速很快,思维跳跃,但逻辑性很强,也不失风趣,他总能知道你要什么,并且展现出最大的热情,因此和他交谈是件让人十分享受的事情。
顾云苏现在的职位是天津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人们口中的老顾。“既然是公司总得有人挂Title,做老大,但其实我们之间的沟通都是很随意、扁平化的,没有什么等级之分,除非正式的场合他们都叫我‘老顾。”
做公司管理者的这个角色和过程一度让老顾略显痛苦,远不及他谈起技术时候两眼都放光的快感。
老顾是典型的技术发烧友,他用美妙、有趣来形容大多数人眼中枯燥乏味的数据库。“当时我记得很清楚,看了一本叫《数据库系统实现》的书,里面提到数据库必须遵守一个叫ACID(Atomicity、Consistency、Isolation、Durability的原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永久性,也就是我提交确认之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即使出现致命的系统故障,也必须保证数据不丢失。那么作为一个数据库,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怎么来保证永久性,其中的算法很巧妙。”
大学期间的顾云苏一直过着凌晨三点睡觉,上午十点起床的技术男生活,简单,快乐,大半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那时候对数据库的了解还比较浅显,一开始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觉得自己也能做好,而且还能比国外做得好,但是后来真正做进去,才发现做好数据库真的很难。”那时候的顾云苏对一切新鲜的技术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有段时间我迷上Linux操作系统,还写了本书叫《Linux服务器配置与优化》,但是后来还是决定继续钻研更有意思的数据库。”
顾云苏对数据库的痴心,导师看在眼里,2003年,在导师的推荐下,还在读博士的顾云苏带着实验室产品一起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可以说这是他走上数据库事业的第一步。
顾云苏的任务是和航天科技集团的团队一起把实验室的软件原型产品化,“当时我们在学校把原理都搞得很明白,也有了产品的原型,但是它并不稳定,没有形成产品化,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时候有很多问题。”这大概是实验室产品的通病,学校大多通过科研会实现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到了产品化这个层面却很难达到。
市场化的艰辛
2003年—2010年这段时间,时任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数据库事业部副总经理的顾云苏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时候比较简单,其实就在干一件事情,基本就是做开发写代码,发版本,然后给用户用,被用户骂,骂完了再改版,改完了再给用户用,所以时间过得很快,基本上我们的时间周期就是以一个版本发布到改下个版本为周期。”
众所周知,国产数据库这条路走下去并不容易,在数据库领域,领先的是国外的厂商,自1979年Oracle发布第一款商用数据库产品之后,国内才开始慢慢了解数据库。2000年后,国内才有几家厂商开始涉足数据库领域,起步非常艰难,研制出来的产品与国外差距很大。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才拥有了自己的可用產品。顾云苏坦言:“那时候与国外知名厂商相比,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距还比较大。”
不过差距的存在并没有让顾云苏停止步伐。当时顾云苏的团队研发出来的每一款产品会先给航天科技集团内部用户使用,作为第一批用户,他们每次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也总会让顾云苏和团队忙乱一阵修改,但是对于他来说,有用户总是好的。这一点在神舟通用成立之后,他才有了深刻的体会。
2010年,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神舟通用)正式成立,顾云苏也从神舟软件的数据库事业部来到了一家专注做国产数据库的公司,这种转变对他来说有不少的挑战,同时也被顾云苏形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分水岭,特别是当上总经理之后。“开始总觉得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专注数据库很好,后来才发现这并非易事,因为在单独成立公司之前,我们更像是走一条科研院所的路线,只要把产品做出来,有内部的用户就是最大的工作成果。而现在我们不仅要做出产品,还要想办法销售出去,让用户心甘情愿花钱去买。”
很显然,顾云苏被“逼”上了一条市场化的路线,他要带领团队去搞研发,做市场,要去承担公司运营的压力和团队的管理,“我需要让用户心甘情愿把钱掏出来,这个其实挺难的,尤其是当时国产数据库刚起步,整体发展状况还不是很好,而我自身也不仅仅要关注数据库的研发,还要用更多精力去管理团队和整个公司。”
国产数据库市场化的路到底有多难?顾云苏回忆道:“我记得当时去谈过很多客户,客户听完了以后,首先给我们点了一个大大的赞,赞我们勇气可嘉,并表示可以了解下我们的产品,不过最终还是会选择国外数据库,基本上永远是在循环这个套路。”
疯狂找市场无人买单之后,顾云苏有些苦闷。一方面那时候国外数据库做得风生水起,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国产数据库市场十分冷清,得不到用户的认可。这些让顾云苏觉得没有前途。不过他并没有放弃,他决心要从内功练起,只要有客户愿意免费试用,通过不断地和客户磨合调整自己的产品,寻找机会。
大数据带来的机遇
顾云苏和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2011年初他们终于收獲了航天外第一个用户。“那时候真的特别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买单的客户,而且不是凭关系,不是内部的兄弟单位,而是真的认可我们的产品的用户。”这种喜悦即使在六年后的今天,顾云苏谈起的时候,我们依然能感受到。
至于这位客户,顾云苏自然不会忘记。当时联通正在上马一套全国结算系统,由于涉及的系统数据量庞大,大约有400TB纯关系型数据,所以存储是个大问题,再加上存储的成本高,所以联通就想找一款产品能提供压缩功能。当时顾云苏团队做的数据库中正好有这样一个功能,就推荐给用户试用。这在当时并没有给顾云苏带来很大的希望,因为之前经历过太多试用无果的情况,但是惊喜却在后面。“试用后的一段时间,联通又找到我们,描述了他们维护之前数据库的痛点,就是每个月底到清算的时候,需要把上个月的数据库从在线库导入到历史库,这个过程让用户非常苦恼,一方面要做清算业务非常的忙碌,另一方面还要导入数据维护数据库,而且还要保证速度。正好神舟通用的数据库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联通就全面启用了我们的数据库产品。”
顺着这个思路和方向,神舟通用在市场上不断挖掘客户,当时的顾云苏就嗅到可以打一张大数据的牌。其实,大数据的概念是在五六年前开始流行的,在这个起跑线上中国企业与国外厂商差距不是特别大。虽然国外依然领先,但还没有形成特别占优势的技术或是产品。而中国跟随比较紧,所以机会很多,这个体系又是个开放体系,大家都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大数据这个概念流行的早期,顾云苏就带领团队做了很多类似的产品,“我们数据库支撑了很多大的系统,比如2014年给广东建行部署的一个分析平台,就替换了Oracle的数据库。”这是不是让顾云苏有了PK国外数据库的底气和信心?顾云苏坦言,“还谈不上PK,不过我们对于国产数据库的信心在不断增强。首先在性能上,我们不会比它弱,在服务上我们尽量做到最好,价格上比他便宜,而且当我们有了一些标杆用户之后,就会得到更多用户的信任。”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中提出建立安全可信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等;国产数据库企业在国家“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政策之后,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军工、政府等国家涉密的关键行业对于国产IT基础设施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而且需求量还在不断攀升。
面对爆发式增长的海量数据,基于传统架构的信息系统已难以应对。据介绍,目前神舟通用在大数据挖掘分析获取数据价值方面,其技术也走在了行业前端,可以为用户提供大数据存储、归集、分析、清洗、转化等,展现一套完整的大数据管理方案。这一产品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高性价比得到用户的认可。
不过顾云苏坦言,新型数据库跟传统的事务型数据库是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但两者技术比较接近,这个领域发展好了就有技术去做原来的。作为厂商,现在可以两条腿走路,也许这条腿走得快,还可以带动另一条腿。看来,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拥抱大数据,选择新型数据库领域进行差异化市场切入,在国外厂商战略部署未完成的情况下,抢占先机,早些开始重视大数据战略布局,并重新定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加入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的加速构建中,是中国数据库企业新的机遇。
在神舟通用官网上,顾云苏这样写道,“聚焦人才、突破技术、壮大市场,再加上专注国产数据库事业的信念,我们一定能成就神通的未来!”相信顾云苏和他的数据库之梦一定会实现,同时国产数据库之路也会越走越好。
采访实录:
Q: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
A:天津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顾云苏
Q:您如何看这些年国产数据库的发展,神舟通用的发展是不是一个缩影?
A:以前我们认为国外的数据库技术总是非常好的,后来发现我们也是能做出好的产品来的,这就是自信心的提升。与此同时,用户也有一种自信,觉得中国人也是能做出好的数据库来的,愿意去使用。不过,我们整体自信心的提升,是因为我们国家大的环境促成的,安全自主可控这个大势,对我们来说就像春风一样。
但是这只是一个外力,内力的练就是我们做的产品最终要落地,也就是说自身的努力非常重要,很多时候用户只是给了你机会,但机会能不能把握住,还要靠你自己。用户可以说让你来试试,但是你要出了事故,你要出了问题,可能就没有第二次了。
所以我们也很谨慎,每一次去用户拜访之前,我们都要评估,包括使用环境、业务需求,数据量、应用模式等。我们都会问清楚以后,才会去判断是否可以。我们从不武断下决定。所以我们在业内口碑还不错,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用户对我们的产品都比较满意。
Q:数据库这个行业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吗?
A:总的来说,我的想法比较朴素,也比较简单,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好用户,你就有一块市场,可能发展没那么快,但还有机遇。因为我认为有些行业是可以迅速成长的,但数据库这个市场,它还是比较传统的一个行业,关键是它的小众,它不是说那种通过烧钱能烧出很大市场的领域。
当前,国外知名数据库厂商,早就不再单纯做数据库了,已经不是一家单独的、纯粹的、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库公司了,而是把产业链整合起来。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是未来的趋势,数据库未来的竞争是整个生态链的竞争,但国产数据库企业还需要稳扎稳打,基础技术必须先夯实,然后才是整合。对我个人和神舟通用来说,每一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但是不会是突飞猛进的一年,我们能保证每年都有一定范围的增长,但肯定不是200%的这种增长,这个很难。我们每年都做得还不错,至少我比较自豪的是,现在我们所有的单子全部是市场上拿出来的,而且我们航天外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航天内了。
Q:您一直活跃在技术一线,当您做了管理者之后,这之间的转变对您来说有什么影响吗?
A:我之前管研发,现在也管研发,但现在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管理者。坦白说,其实我不太愿意干这个角色,为什么?因为以前我可以把精力关注在技术研发本身,毕竟数据库的核心还是技术,做了总经理之后的精力比较分散。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放权,我经常跟团队说,你们只要不出框架,就放手去做,把结果给我,有了问题我来负责。
放权之后,团队也得到了锻炼,成长很快。包括研发上的事情,原来我也抓得很紧,恨不得一个BUG我都要亲自去调,很不放心。现在按照研发的进度,一般是在每一次产品开始的时候,确定技术路线我会全程参与,确定系统架构,确定我们要演进的方向,但是细节我就不一定参与,现在我在研发例会上都是以听为主,因为他们做得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