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萍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融合相处,民族理论呈现多样性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族理论的创新是大势所趋。因此,针对我国民族理论的特征与现状,提出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三大方面。
[关键词]民族理论;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逐年增长,制造业日趋成熟,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的思想面貌也在不断改变。面对这种形势,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民族理论的实质内涵
民族理论与政策是国家为调节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实现解决各民族之间融合相处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一些相关理论依据和行为准则,是我国对于长期民族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民族相处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对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有涉及,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社会性和针对性。内容包括经济、文化、人口、风俗等诸多方面,并作出了实际的理论指导。
我国的民族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在长期的艰苦建设和实践摸索中不断进行总结概括,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民族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的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研究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方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揭示民族发展的规律,并形成自己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制定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二)我国民族理论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列宁和斯大林根据当时所处时代的状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逐渐形成了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传入中国,经过传播与实践,便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族理论,也就是毛泽东民族理论,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民族理论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倡导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并深刻指出“无论大汉族主义或者是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矛盾。”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拨乱反正,结合时代潮流,为解决民族问题,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关系做出了更明确的阐述。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针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论与政策,不断充实了我国民族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含义。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与江泽民的民族理论,高度重視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民族理论政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面临新的民族问题上,不断发展与创新,为了在新形势下各民族能够团结稳定繁荣昌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赋予我国民族理论全新的内涵。经过这几代领导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民族理论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我国民族理论的特征
我国的民族理论是我国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根据实际国情,在长期的革命道路上摸索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特征。
1、继承性
我国民族理论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内容相近,原则相同,观点一致,是对其优秀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主要是:一是主张一切民族平等。认为民族只有大小和先进与后进之分,无优劣高低贵贱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应该一律平等。国内各民族、世界各民族都应平等。二是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即在国家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一律平等。反对任何民族特权,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而这些观点,也正是我国民族理论的主要原则。
2、创新性
我国民族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的,是符合时代发展和实际国情需要的。照搬而来,不加改变的理论体系注定是无法生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进入中国以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逐渐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民族理论,这些民族理论不断解决我国各种民族之间的问题,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偏见与隔阂,促进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走向繁荣。体现了我国民族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特点。
3、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是具有严格性和高度性的科学性理论。我国的民族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总结发展而来的,是根据我国民族问题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实践而渐渐形成的,是在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和科学的社会民族理论体系,也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实际指导思想与主要方针。
4、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真理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是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民族问题的产生原因就是剥削制度的存在。我国的民族理论产生于工人阶级,主体是人民,以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持续不断维护与发展各族人民的利益,使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到我国民族理论的制定与推广中来,使民族更加团结,社会更加昌盛。因此,我国民族理论是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彻底的人民性。
(四)我国民族理论现状
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历来十分关注民族问题,重视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地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为各民族地区办成了一件件好事,推动了民族事业良好发展,民族理论也在适应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我国众多民族理论学者和各界民族工作者积极开拓,探索我国民族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二、我国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民族问题国际化的趋势日渐加强,部分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形势较为严峻。因此,进一步分析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结合时下民族问题的主要特征创新发展民族理论,为民族理论添加新的时代特色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民族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核心
我国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思想为核心,必须坚决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不动摇。中国的民族理论其自身本就是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衍化而来的,经过长期反复地实践检验证明,是唯一正确的理论,是不容质疑也是无法质疑的理论。在过去我们要坚持,在将来我们更要坚持,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错综复杂,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所坚持的民族理论,原则不能丢,性质不能变。
(二)民族理论创新必须与时俱进
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就是说要在坚持正确核心的前提下,面对所处时代的特色,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用科学的眼光去拓展我国的民族理论,开创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发展新局面。
(三)民族理论创新必须结合实际
我国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这一实际情况包括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语言、区域、风俗等等族情。要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几千年前各民族就广泛活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发展至今,在地域上相互交叉,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杂居的现象。一个地区往往都有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民族共同住在一起,这样一来不同的民族风俗、文化便相互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就日渐显现出来。所以民族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民族理论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各民族的文化、意识的发展,注意各民族自身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富有卓效地提出可行的民族创新理论。
[参考文献]
[1]金炳镐.关于民族主义论争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贵州民族研究[J].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6(12).
[2]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5.
[3]江泽民.曲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宗教现[A].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編[C].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182.
[4]王希恩.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的几点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R].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