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田源(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 图︱肖钰(四川省杂技家协会)
随着魔术师刘谦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国内魔术近几年发展很快,从一开始大热的近景魔术,到心灵魔术,再到高科技魔术,中国魔术应着时代的潮流蓬勃发展。
从表演距离来划分,近景魔术是和中距离魔术、舞台魔术、电视魔术等魔术门类分开的,与心灵魔术或高科技魔术有部分交集。其近距离观看所产生的震撼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因此近几年得以飞速发展。
近景魔术有如下特点:多数为表演者与观众面对面,观众的参与度较高,具有互动性、娱乐性;从观众身上借来的东西在表演者手中产生奇迹,或表演者从观众身上变出东西等,都是魔术最基本也最神奇的特征;观众在观看近景魔术表演时有机会触碰到魔术道具等。
近景魔术表演中,视觉化效果往往最为震撼。笔者认为,视觉化效果是近景魔术与舞台魔术的有机结合。舞台魔术更倾向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舞蹈”,表演者在台上不仅仅是表演者,更是魔术效果的一部分。魔术师托帕斯把舞台魔术角色表现方式分为三类:一是目击者,二是杀手,三是受害者。将该分类运用到近景魔术中也是适配的,舞台魔术中的视觉化效果占有很大比例,若是移至近景魔术,其视觉化效果更好。
内森·克兰佐在讲座中(成都)
中国现代文学中引进的“新感觉派”小说的铺陈手法与当下魔术表演的发展如出一辙。从魔术发展的角度解构“新感觉派”,可以看出当下魔术的发展倾向于更为视觉化的冲击。视觉化感觉以其主观性、直观性优势震撼观众的内心。古典魔术呈现的是“自然主义文学化”的,它颇具写实主义的风范,力求以极致的现实主义手法及不浮夸的道具完成相应表演。当下的部分魔术因为想要在短期内做出强有力的效果,势必会摒弃古典魔术专有的细腻、优雅、纯正等特质。
如今国内魔术商业演出市场、魔术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魔术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也因此反映出现代魔术的特点——十分钟表演十个爆炸效果,一节课传授五个简单的视觉化道具魔术,稍加练习便可给别人演出。这都是当下魔术发展的现状,也是“新感觉派”发展的时代基础。
目前,国内顺应时代市场的“新感觉派”魔术,是在部分西方文化冲击下应运而生的。魔术师约瑟华・杰曾在魔术讲座中回答一个问题:“上过电视的魔术师和拿过很多奖的魔术师相比,哪一个更能让人觉得魔术造诣高?”答案是:“上过电视的魔术师更为普通观众所认可。”这也证明了现在更多的魔术师想通过包装自己,在电视上演绎魔术,从而为大众所熟知。在电视上演绎的魔术,可以通过观众的适当配合、一定的剪辑,以及特定的角度配合拍摄,实现魔术效果的最大化,这一点是实际演出所做不到的。例如魔术师西里尔早期演绎的“汉堡神偷”“鳄鱼标签变出真正鳄鱼”等经典街头魔术效果,都不失为是“新感觉派”魔术的一种,若在表演中寻求这种方式的演绎,那么一定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也体现了现代魔术与古典魔术的差异。
“新感觉派”魔术让诸多古典魔术的表演者寻求新的角度去演绎魔术。如经典魔术“硬币矩阵”本来就有手法版与道具版的演绎,而魔术师蔡威泽运用了更为现代的演绎方式,瞬间提升了魔术瞬息万变的感觉。传统魔术需用手或扑克牌去掩盖硬币从而进行转移,“新感觉派”魔术可以打一个响指就能让观众看到硬币的转移,甚至是闪现式的转移,这是传统方法完全做不到的。因此,这一段表演也引起了魔术界不小的轰动。笔者曾参与一次魔术师内森・克兰佐的讲座,其间一位魔术爱好者询问他“如何看待日本魔术师原大树《呼吸》那套流程的表演?”这段表演是运用了现今的部分技术完成的,是在过去完全做不到的。内森・克兰佐当时答道:“这是魔术发展的潮流趋势。”笔者认为,这样的表现手法,不失为当代魔术表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古典心灵魔术重视运用传统的画板及笔来完成读心的流程,现代魔术的发展让表演者可以运用手机实现同样的效果。如利用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观众随便想一张扑克牌,把手机屏幕当作画板,观众会亲眼看到自己所想的扑克牌逐步浮现在手机屏幕上面。这样新颖的魔术表演形式更重视视觉体验和心灵冲击,它和传统的读心流程不谋而合,表现形式却又完全不一样。或许这样的表演更适应当下时代潮流,试想平时表演魔术,带一个手机比带一个画板和一支笔更方便,因此在魔术表演者看来,这是无可厚非的。
在扑克牌魔术中,经典魔术“胜利者”也有诸多版本。该流程以“扑克牌正反面洗,然后全部朝向一面”的神奇效果而闻名。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也是属于现代效果的一种,但其核心又是颇为古典的。从古老的戴・弗农版本,到现在不断开发完善的道具版本,以现代手法诠释古典魔术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
当然也有魔术师将现代演绎方式与古典手法结合完美的表演,如魔术师帕特里克・库恩在表演《明日之门》中,运用很多来自古典魔术的细腻手法,完美呈现出仿佛现代科技所完成的效果,其表现形式是属于“新感觉派”的,其核心内容却是古典传统的,这样的有机结合,完美杂糅了古典的细腻与现代的狂放。
虽然现代科技在迅速发展,但传统魔术的核心是贯穿时代的。从局部的写实放大到主观的感受,正是“新感觉派”的核心。魔术的发展是顺应时代的,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摒弃传统的价值体系,魔术中大量的练习仍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何进一步地结合古典与现代,融洽二者间的关系,是我们这个时代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