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飞
且行且思: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得到思维训练。数学作业,除了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反应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可以且有必要将数学作业作为夯实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将思维方式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
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作业习惯,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作业模式。对于常规作业,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套路,也正因为这样,往往缺少了深入的思考,避简为烦。不仅增加了作业的时间、降低了正确率,也缺失了有效的思维训练更丢失了解题的成就感。以下是笔者所教学生中的部分作业掠影:
很显然,前两位同学按照常规做法,先计算后比较。结果,第一位同学算对了,当然应该花了不少时间,第二位同学,花了时间但是得数还是错了。第三位同学,没有经过复杂的笔算,而是在思考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比较。实际上,前两位学生也能看懂后面学生的想法,但是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却少了必要的思考。而这,正是平时作业中我们教师需要关注的更是学生需要加强的——动手之前先动脑。
二、重结果更重过程
很多时候,学生的作业往往更注重结果,总以为结果正确、答案无误便是完美。可是同样的结果,不同的解题过程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思维水平。如四年级上册《作业本》第32页第3小题两个学生的做法:
估算教学,二年级有,三年级有,四年级还有。但是,学生往往是在学该内容时会记得用估算,或者说题目中提到估算才用估算,当学完了该内容,或者题目中没提到,学生就把这一方法彻底丢一边了(其实简便运算也存在这样的遗憾,不能学以致用)。事实上,估算不仅能方便解题,还蕴含着非常大的思维含量:估大了够、估大了不够、估小了不够、估小了够分别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因此,我们需要肯定前一位同学的认真解题,但更要表扬第二位同学的智慧解题,同时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关注过程,讲究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作业中锻炼数学思维。
三、鼓励学生给习题“找茬”
大多数时候,学生的解题只是就题论题,解答了问题便以为大功告成了。殊不知,很多习题,如果学生多一点心眼,便能多一个疑问;多一个疑问,便多了一层思考;多一層思考,便又多了一份惊喜。
给习题“找茬”,蕴含着很多可能,有很大的挑战性,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更加熠熠生辉。而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我们教师更要加倍鼓励和爱护。
数学作业可以是枯燥艰涩的,也可以是妙趣横生,充满挑战与惊喜的。在作业中,如果我们把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看成是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维的训练就是一条暗线。前者可以通过短期的训练便能掌握,后者却是一个需要通过长期的渗透和影响才能够逐步形成。作为一线教师,让我们在学生“有形”的知识技能练习中,关注“无形”的数学思维锻炼。将“无形”默默贯穿于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曲折变化中体会思维改变的美,将思维能力内化于心,从而让学生真正受益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