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刚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中国富。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充裕的物质生活,更需要的是富足的精神文化。乡村之美,不仅在于有好山好水,更应有文化之繁盛、心灵之润泽。乡村要振兴,文化有担当。要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思想基础。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要树立正确导向,抓好思想引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民群众维护公序良俗、崇尚义德勤俭。培育一种精神,形成一种风尚,提升一种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因此要久久为功、保持定力、潜移默化。
重视“乡贤”文化的塑造,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源头活水。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乡村建设,传承乡村文明。要培育“乡贤”文化,引导乡村社会见贤思齐、见德思义,发挥其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基础上,把乡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让农民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把尊老爱幼、济贫扶弱、维护公益作为道德标准去衡量。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农村风气就会好起来,奋斗的精神和创业的精神也会强起来。
重視乡土文化的挖掘,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肥沃土壤。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底,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乡土文化蕴藏的价值观和文化遗产,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一棵老树、一口老井、一座老宅子、一首老歌谣、一门老手艺……每事每物都承载着乡愁。把乡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因而既要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还要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更要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如此才能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美丽乡村不但要有看得见的外在美,而且要有看不见的内在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让有形的乡土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精华成为构建农村文明的底色。
重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永续动力。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和低碳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农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融合点。引领一批企业和项目到乡村落户,才能带动乡村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要振兴农村传统工艺,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等非遗手工艺特色村镇。要加快促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生态、扶贫融合发展,依托乡村独特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提档升级乡村文化旅游品质。
乡村是中国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的栖身场所,乡村是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心灵慰藉,乡村是农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温暖家园。我们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紧紧抓住文化振兴的牛鼻子,让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用文化软实力撬动生产力,寻找、挖掘、培育好新时代乡村文化,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作者系万州区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