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希
在綦江农民版画院里,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摆着几张桌子相拼的版画台,几把椅子,一张小圆桌上铺着一块颜色清新的桌布,这就是綦江农民版画传承人李成芝的工作室。
版画院里的作品,以反映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和民族习俗为主要内容,通过绘制铅笔稿、复印木板、雕刻图案、填色拓印等工序印制而成。
从乡村文化站到居民楼,再到如今的专业画室,李成芝见证了綦江瑰宝——农民版画的兴衰。
近些年来,綦江区深入推进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在木板上唱响了一曲乡村文化振兴的赞歌。
2018年8月2日,綦江区农民版画院。
走进李成芝老师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三面墙,全是李成芝多年来创作的版画作品,色彩斑斓、意境悠远。
綦江农民版画取材平实古朴、线条粗犷随性、色彩绚烂明亮、风格夸张跳跃……种种特点集合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正在创作的李成芝,手执画笔,聚精会神地盯着画板,并没有发现我的到来。不忍打扰李成芝老师的创作,我站在旁边安静地等待。
只见李成芝用颜料涂满画板中所刻的花朵,然后把木板侧面的纸放下来,用力一按,纸上出现了拓印出的花朵,纵观全景,一幅色泽艳丽描述美好乡村的愿景图跃然纸上。
李成芝猛一抬头看见了我,连声说:“作画的时候总会这样,太投入了。”
其实,李成芝的投入不仅是作画的那一刻,对綦江农民版画的投入,她整整花了几十年,也见证了曾经落入低谷的綦江农民版画。
上世纪80年代,版画师们纷纷到綦江各乡镇建立文化站,免费开班教学,传授版画技艺,李成芝是众多学习者的一员。
但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下海浪潮席卷全国,曾经跟李成芝一起学习版画的同学,因版画利润低、创作周期长、回报慢,逐渐放弃。
学习版画的学生也从最初的上千人,变得只剩几十人,綦江农民版画渐入寒冬。
“版画陷入低谷,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农民版画没有产业化和商业化,不能为画家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李成芝感叹道。
为让綦江农民版画尽早走出寒冬,2001年,綦江县政府鼓励李成芝和丈夫桂焕勇与其他两名文化馆的职工走出文化館,成立綦江农民版画院,对綦江农民版画进行产业化探索。
没有画室,李成芝及其团队就租用居民房;没有销路,就广拓渠道——让綦江农民版画成为重庆市对外交流的礼品。
在不断摸索与创作中,李成芝及其团队逐渐摸清了市场规律,找到了市场需求和艺术创作的结合点——一个集创作、培训、交流、展示的平台。
2006年,在桂焕勇的奔走下,四层楼高的綦江农民版画院建成。有了这个平台,綦江农民版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同年,綦江举办了首届綦江农民版画艺术节。
在艺术节上,綦江农民版画院收到了不少反馈,最多的是希望綦江农民版画不仅可以看,还能买来当纪念。
为此,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农民版画艺术街应运而生,让綦江农民版画有了卖出去的平台。
产业起来了,专业人才建设也得跟上步伐。
2011年,綦江农民版画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李成芝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綦江农民版画的传承人。
为让綦江农民版画代代传承,李成芝和其他版画师们走进綦江大大小小的学校,通过开班授课、培养老师等方式,让版画艺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
“孩子们,粉印的时候,力道也很重要,不同的力道,一幅画出来的效果也不同。”讲台上,李成芝正在跟綦江区陵园小学的孩子们教授课程。
其中一个11岁的小女孩皮文静,盯着李成芝,听得聚精会神。
原来,皮文静对綦江农民版画非常喜爱,但一直没有机会学习。
转机出现在2017年,皮文静转校到陵园小学,在这里每周都会上一堂版画课,更会听到李成芝这样的大师前来授课,这让皮文静感觉特别幸福。
“其实,不只是学生学习版画,学校也开设了教师版画班,以保障学校版画课程的持续性。”陵园小学校长刘忠伟说道。
现在,綦江农民版画已走进全区60所小学、6万名小学生的课堂,可谓遍地开花。
不仅仅局限于向綦江市民教学,李成芝还会在每年寒暑假,通过綦江农民版画,对华侨子女进行寻根教育。
在李成芝看来,这也是让綦江农民版画走出去,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綦江农民版画艺术的一个渠道。
綦江农民版画的产业起来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步伐也走得更快了。
“农民版画贵在姓农,没有了农民这个主体,版画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李成芝说道。
这些年来,李成芝都在致力于农民版画在村民中的普及。
李成芝知道,乡村文化振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农民版画要发展、要成气候,还要靠引导。
为此,2011年綦江区通过建立“区版画院+街镇综合文化站+版画学校+农民版画村”四级人才培训网络,以村民为主体推广农村版画,让文化像种子一样得以传播。
同年,綦江区在位于古剑山的永新镇上厂村投资1亿元,打造了集创意、创业、展览、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古剑山版画艺术村”。
“古剑山版画艺术村”吸引了李成芝的恩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毅力的入驻。
入驻古剑山版画艺术村的李毅力,很快便开始招呼周围的村民跟他学习版画。李毅力认为,农民有自己独特的视觉,他们的作品往往稚拙、夸张、奔放,这正是綦江农民版画独有的魅力。
不仅仅是李毅力前来教学,李成芝也会上山,向这些村民传授农民版画创作技法,鼓励大家对农民版画进行创新。
正是村民夸张的表现手法、稚拙的表现形式,让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而受到前来参观游客的青睐。
现在,越来越多的綦江农民不再局限于在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忙时农耕、闲时绘画”成了不少农民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走进綦江农民版画院的陈列室,就像踏上了风光旖旎的美丽乡村,既看到了綦江人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又看到了他们欢乐祥和的幸福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