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冰 林冬颜 邓 敏
(1文昌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海南文昌 571300;2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海南海口 570100)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直肠癌根治术在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损伤肠道正常形态,造成直肠功能性容量降低和充盈协调性损伤[1],影响患者控便能力。既往多通过术后控便指导训练逐渐提高患者自我控便能力、促进术后康复,但临床报道显示其患者满意度和恢复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手机APP软件在治疗和护理中的价值逐渐引起临床重视[4]。本院自2015年开发智能手机APP软件用于直肠癌围手术期自我控便训练,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5]:(1)均经术前病理证实为直肠癌;(2)年龄 18岁以上。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病史或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者;(2)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3)合并有严重的肛周脓肿、肛瘘、消化性溃疡及其他胃肠道疾病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期及分化程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 干预方法 观察组:(1)手机APP软件设计:对“康复助手”手机APP软件进行改进,设计直肠癌病理知识、视频音频、互动服务三个窗口,直肠癌疾病知识包括直肠癌病因和流行病学、临床诊治、用药指南等子项目,视频音频资料包括缩肛运动、排便反射训练、排尿中断训练及抬臂弓背训练四个子项目,互动服务包括在线指导和自动提醒功能,患者可与医护人员在线沟通,并通过APP获得用药提醒及排便训练的时间、频率。APP软件资料由2名副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负责收集,参照《中国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诊疗专家共识》[6],并以直肠癌、病理生理、排便训练、护理为关键词在知网、PubMed、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文献,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动态录入资料,定期推送消息。(2)手机APP软件使用:患者入院后即嘱患者下载安装手机APP软件,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APP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术前准备(包括心理疏导、肠道准备),介绍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当天即向患者口述讲解训练方法,利用视频资料指导患者尽早进行自我排便训练,每天进行2次,每次15~30 min,至患者出院。对照组:术前进行肠道准备和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干预,术后向患者介绍排便训练方法,嘱患者自行练习,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每天询问患者训练情况,对有疑问的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 (1)肛门功能恢复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根据徐忠法等编著《现代肛肠肿瘤外科学》有关肛门功能分级标准[7],在出院时进行评估,该标准涉及便意、控制能力、感觉功能、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5项,每项0~2分,满分10分,得分越高,肛门功能越好。优:评分≥9分;良:7分≤评分<9分;可:5分≤评分<7分,差:评分<5分。(2)控便能力和生活质量。分别在术前1 d和出院时利用ZGJ-D3型肛肠压力检测仪 (合肥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测定直肠静息压、直肠排便收缩压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1个月时采用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the fecal 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IQL) 评估生活质量[8],FIQL 量表包括生活方式(10 条)、心理应付/行为(9 条)、抑郁/自我感受(7 条)及窘迫尴尬(3 条)共四个维度,按Likert 1~4级计分,取平均值,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术后1个月FIQL评分采用电话随访形式完成问卷调查并计分。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表3 两组自我控便能力比较()
表3 两组自我控便能力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直肠静息压/kPa 直肠排便收缩压/kPa 直肠最大耐受量/mL观察组(n=60) 术前 1 d 1.52±0.37 5.03±0.84 180.34±5.49出院时 1.46±0.43 4.82±0.59* 174.29±8.07*对照组(n=60) 术前 1 d 1.48±0.42 4.93±0.76 178.63±6.79出院时 1.39±0.51 3.46±0.74 142.26±10.3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生活方式 心理应付/行为 抑郁/自我感受 窘迫尴尬观察组(n=60) 术前 1 d 2.21±0.62 2.37±0.45 2.28±0.51 2.52±0.41术后 1 个月 3.05±0.73* 2.91±0.66* 3.11±0.49* 3.08±0.39*对照组(n=60) 术前 1 d 2.34±0.55 2.42±0.85 2.37±0.46 2.64±0.47术后 1 个月 2.41±0.57 2.37±0.63 2.50±0.39 2.75±0.55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时肛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2.2 两组自我控便能力比较 观察组术前1 d和出院时直肠静息压和直肠排便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直肠最大耐受量和直肠排便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见表 3。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生活方式、心理应付/行为、抑郁/自我感受及窘迫尴尬等FIQ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肛门功能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自我控便能力是反映肛门功能的中心环节,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9]。早期排便训练有助于促进术后肛门直肠环功能恢复、缩短肛门收缩和排便反射恢复时间[10],但既往排便训练多以口述指导为主,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多存在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11],训练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手机APP软件等移动终端因其实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点,逐渐被用于医疗服务。
本研究利用手机APP移动终端作为排便训练媒介,结果显示患者自我控便能力和术后恢复效果较对照组得到改善,说明手机APP指导训练能提高围术期患者自我控便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康复质量。本研究选用手机APP内容覆盖直肠癌专业知识、就医指导及互动服务,为患者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建立了解直肠癌排便训练专业知识的窗口,通过消息推送、在线指导、视频示范等多种途径进行排便训练,使训练既有系统化细节指导,又包含个体化辅导,且患者可实时互动,更易调动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韩娜等[12]也认为手机APP软件为患者提供全面、多样化的康复训练内容,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训练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与本文结论相符。
本研究在入院时即嘱患者下载安装APP软件,让患者尽早了解排便训练方法,可起到暗示诱导作用,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术中过度损伤对术后肛门功能恢复造成的不利影响。而术后通过手机APP可尽早开展排便训练,强化盆底肌力量,促进大脑皮层排便反射的建立[13],促进肛门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控便能力。直肠静息压和直肠排便收缩压可直接反映肛门括约肌和直肠功能、衡量直肠壁顺应性[14],是评估患者自我控便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前后直肠静息压和直肠排便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机APP软件指导有助于改善自我控便能力,减轻手术创伤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另外,手机APP可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和院外,使医护人员能动态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患者通过APP则可及时反映自身疾病状态,获得专业指导和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也表明观察组FIQL问卷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机APP软件指导有助于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这可能与手机APP软件为患者搭建医患、医护交流平台从而可进行持续性护理指导有关。但本研究观察时限较短,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应用手机APP软件对直肠癌围术期患者开展自我排便训练指导能较好地提高患者自我控便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可作为临床新型康复指导训练方式之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