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重新塑造 是尊重历史事实还是可以任意发挥?

2018-09-05 07:21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32期
关键词:璎珞延禧影视剧

宫斗剧《延禧攻咯》热播,该剧讲述了女子魏璎珞为查明害死姐姐的凶手进宫当宫女,在后宫经历各种历练锤磨,化解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乾隆皇帝的令贵妃的故事。剧中出现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乾隆、令妃、富察皇后等,可以说,该剧用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却编入了一个个新的、历史书中不可考的故事。这种现象在这些年的古装剧中并不鲜见,比如《还珠格格》《宫》《甄嬛传》等电视剧,让观众看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历史人物。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塑造,是应该尊重历史事实还是可以任意发挥呢?

适度发挥升温“屏外读史”

最近清官戏很火,尤其是发生在康乾盛世这个时代背景的戏,从暑期必播的《还珠格格》到穿越剧经典《步步惊心》,从宫斗标杆《甄嬛传》到当下热播的《延禧攻略》,剧中都有一些相同的名字,比如四爷、皇后、令妃、五阿哥……有细心的网友做出一张这四部剧中的人物关系图,把剧串联起来的同时,把历史也梳理了一下。

这四部备受观众喜爱的古装剧,没有一部是历史正剧,民间格格,穿越美女,给皇帝戴绿帽子的妃子,“黑莲花”般的女主,一个个和历史人物相距甚远,甚至是虚构而来。而剧中的男主,雍正,乾隆,一天到晚都忙着后宫那点事儿,真不知道国家大事都怎么办。即使这样“偏离”历史,观众仍然爱看,究其原因,在于它们对度的把握,既有历史的真实感,又有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剧情设计,虚实之间,将人物塑造得生动丰满,让观众觉得平易近人、感同身受,不像某些历史正剧高高在上,给人曲高和寡之感。

其实像这样的发挥很早以前就有成功的例子,比如《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当年可以说是风靡一时。这样的“历史剧”轻松有趣,对观众来说更易于接受。谁都知道不能把电视剧太当真,要学历史知识还得从书本上来,所以对于适度的发挥与戏说观众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乐衷于“屏外读史”,比如《芈月传》热播的同时,秦宣太后芈八子的真实历史被各种节目、报刊大肆挖掘,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名字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客观上促进了秦代历史的普及。而《延禧攻略》的热度也让令妃的“真面目”被各种剖析。

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很难完全还原历史,就连堪称历史正剧经典的《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都能被史学专家挑出各种毛病。电视剧就是虚构的艺术,虚构得合理,能被观众接受,就是成功的。与其在架空的年代里瞎编完全不合逻辑的“历史故事”,还不如对真实的历史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以此来激发观众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历史知识的传播,这样的“发挥”是值得肯定的。

程戈

“塑造”历史小人物

一个怀揣为姐姐报仇大愿却最终晋级为“贵妃”的小宫女魏璎珞成功了。网播剧《延禧攻略》借助天时地利不经意间就火了,这叫啥?赶上这拨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并没觉得该剧像其剧名《延禧攻略》那样在宣传期使用什么独特的“攻略”与“手段”,那只能是印证了作品创作的成功:一部小宫女的复仇奋斗史,有别于过往皇帝后宫妃嫔争斗题材,但又很好地借力于“宫斗戏”培养出的大批粉丝,巧妙地迎合了时下“草根奋斗为成功”的大众心理,该剧显然抓住了热剧的“成功之匙”。

其实从影视剧创作和紧扣观众兴趣点这两个方面来讲,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剧”势必要在某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合情合理的艺术创作,否则一味固守历史原貌,墨守成规,一来大量的清官戏的积累难免会造成剧情重复雷同;二来为什么不可以按照讲故事的规律去创作演绎一个“无从考据”的历史人物,为剧情不断发展深入服务,这样的做法在国内外编剧领域早已司空见惯。归根结底,影视剧的创作还是属于艺术创作范畴,运用艺术创作手段对历史“再创作”是符合艺术精神的,这样也可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拍出为大家喜爱并称道的好作品。

再看《延禧攻略》的剧名,显然这“攻略”二字已经透露着一种游戏状态,不正像“游戏攻略”、“旅游攻略”等如今时兴的叫法吗?显然创作者其实已经委婉地告诉大家了,这不是一部“历史正剧”,这是一部由主创人员“塑造”的历史剧,只不过为了配合剧情将它植入进了清朝后宫这一历史背景中。观众也自然明白这不是清朝后宫历史故事视频再现,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问问《延禧攻略》好看吗?的确故事情节很吸引人的,不由让人想起了当年红极一时的宫廷戏说剧《还珠格格》,没人会认为这些是真正的历史。当然对于那些在历史上早已定论记载翔实的重要历史人物,咱创作者最好就不要“胡编乱造瞎创作”了,毕竟对民族历史的尊重是不可当作儿戏的。

毕明

魏璎珞长了几个脑袋

个人以为,我们欣赏影视作品在随着剧情喜怒哀乐品味剧中人物的不同人生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培养和提升我们自身的审美水平。肯定地讲,人们的审美水平注定是要往高处走的,这就需要优秀的影视作品做攀高的基石;如果,我们总是看到达不到一定水准的作品,我们的审美水平就会停滞不前,眼中心中接受这类的作品一多,时间一长,人们的审美水平还很可能会下降。

在众多的审美体系中,就有逻辑审美一说,即指审美活动中形象思维所必须遵循的思维规律,受审美对象客观构成条件及关系和主体美感生成条件及关系的制约。审美对象是客观美的事物,这些事物本身就处在客观世界的相互联系中,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审美必须首先遵循这样的客观逻辑。

电视剧《延禧攻略》如今正在热播,继《甄嬛传》《芈月传》这类以女性为主的后宫争斗题材的影视作品之后,我们眼前的这部《延禧攻略》虽还是宫斗,却表现出了与前两部戏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本剧主人公魏璎珞的“算计”更多了些正能量,而不像其他宫斗戏那样的阴暗以及血淋淋的。

作为观众而言,我们的确需要影视作品能够更多地传递出正能量,然而,剧中魏璎珞在与磨难作斗争的时候,创作者们似乎将逻辑审美抛到了九霄云外。看了此剧的观众都知道,进得宫来的魏璎珞,不过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宫女,甚至没有什么知识文化。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说和同等级的宫女论个长短争个高下,还能理解,算是合情合理。可是,我们从剧中看到的魏璎珞竟然是个“浑不论”——下至宫女太监,中至太医侍卫,上至嫔妃皇帝,整个皇宫里,似乎没有她不敢怼的人,而且还是属于得理不饶人的主儿。我们都可以想一想,在等级森严的清宫里,璎珞这样的宫女无异于草芥,以下犯上,甭管你多有理,遇上高你一级甚至几级的主子,早死上几个来回儿了,还想往上爬,做梦吧!因此,我们想一想,魏璎珞所谓的奮斗史,是不是与客观事实相悖,是不是不符合逻辑审美了呢?

如此看来,要想符合剧中逻辑审美,那只有一条出路是符合逻辑的——即身为宫女的魏璎珞必是哪吒或孙悟空转世投胎变的,否则,照她这么见谁怼谁的劲儿,她的项上人头还真不够砍的。

李雄峰

莫把戏说当历史

乾隆皇帝,可能是被影视剧最爱好的一个皇帝了,究其原因,无非乾隆风流倜傥,同时又是一位在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一个正面形象。于是,他的故事就被后世多种演绎,到了最近,在《延禧攻略》中出现入宫报仇的“宁妃”,有了一个毒舌皇帝乾隆,可谓是又开启了另一种乾隆模式。郑少秋、张铁林以及聂远,这些演员,都在乾隆身上过足情感戏的戏瘾。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乾隆是什么样?这个你可能就只能去历史书中寻找了。在影视剧中,你可以从电视剧《乾隆王朝》中见到一二,那是由著名演员焦晃扮演乾隆,其他的影视剧,大多是“乾隆秘史”之类,是当不得真的。

莫把戏说当历史,这是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醒大家的。以前还希望一些古装戏能承担起比较客观真实的描写历史人物的功能,现在发现,这个功能渐渐失去。前些年还有《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这样充满历史气息、宏伟大气的历史剧为大家争相观看。现在,却发觉,宫斗戏说剧成了主角,严肃历史题材因为不能天马行空,而慢慢在话题性在点击量在收视率上缺少优势而相关作品渐少。

但是无论宫斗戏说这类电视剧如何翻陈出新,如何引人入胜,我还是不太喜欢,原因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一些电视剧总是借乾隆、宁妃这样真实历史人物的光,来讲述编剧想当然的宫斗那些事儿,尽管这些事可能从来不存在,它也有模有样,强词夺理。我认为,制作方如果有能力,完全可不借光乾隆等真实人物,而是虚构一段历史,另起炉灶讲述一个新的故事,比如《琅琊榜》。如果讲好了,故事同样精彩,还能给影视剧长廊增加一些栩栩如生的新人物,如梅长苏。

莫把戏说当历史,还要提醒现在的年轻人,与其多看这些宫斗剧,还不如多读点历史书,或者读点带营养的历史小说,比如二月河的作品,比如凌力的《少年天子》。读完他们的书,再看宫斗剧,你一定有不同的理解,也一定对康熙、乾隆以及他们的后宫有个客观的看法,而不是把历史构建于这些宫斗戏的身上,老琢磨宫女之间的那些事。

平沙

猜你喜欢
璎珞延禧影视剧
离婚吧,霍先生
离婚吧,霍先生
璎珞:聚八方珍宝,饰流光仙裳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测你会足《延禧攻略》中的哪个角色
2018年,香港最关心《延禧攻略》
调查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一串红璎珞
于正新剧《延禧攻略》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