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雷
诚信一旦进入民法领域,就不再简单地作为自律道德而存在,它是道德的法律化,旨在协调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民法上的诚信可以通过概括条款的形式表现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可以通过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形式表现于民法典的具体规则之中,这都使诚信具有了他律的性质。民法总则中的诚信原则属于强行性规范,它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积极实现特定道德要求,设定了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必须满足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
作者:林钧跃
CEI指数(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的研制工作始于2010年,于次年开始发布,并出版发行了《CEI蓝皮书》。社会信用体系理论不是凭空创造的,它有四大理论和技术支柱,即信用管理理论、征信技术、信用评级技术和政府监管规则。课题组研制CEI的初衷,是要设计和制作出一个检测工具,对城市信用体系功能完善程度和运行状况进行测量,为城市信用体系的建设者们指明推进或改进方向。作为城市信用体系功能完善和运行状况的检测工具,CEI的研制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原理,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作者:刘新海
社会信用体系(Social Credit System)或社会信用评分(Social Credit Scoring)对于欧美社会来说是个热门话题,引起了媒体、中国问题专家、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经济学家和金融科技等领域人士的关注,笔者出国交流时反复回答外国朋友关于社会信用的问题。在交流中,发现国外的一些学者和博士生从社会学、经济学和风险管理等角度专门研究中国信用体系,据估计,其真正的专业研究力量和影响力甚至要超出国内水平。
作者:汪路
征信在我国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征信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在征信活动中如何实现对个人信用信息权利的保护?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会对征信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对征信信息安全带来哪些挑战?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体系?本书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汪路为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此书包含了她对征信理念和行业实践的理解和思考。
作者:姚前 谢华美 刘松灵 刘新海
本书从宏观经济数据挖掘、宏观经济预测和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等角度,介绍了征信大数据在产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并通过征信大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进行分析,从各产业的微观表象,探究中国经济现代化转型的深层次脉搏,为征信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参考。
作者:翟学伟
《中国社会信用理论、实证与对策研究》不同于以往有关信用问题的分科性研究,本书立足于从个人到关系再到社会的连续性视角,通过对中国东西南北六个城乡的社会调查与几个重点个案的考察,分别从个人、企业与政府等方面对信用危机问题进行了实证描述及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