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我冷遇的那些标点符号

2018-09-05 06:44文/张
意林绘阅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引号省略号标点符号

文/张 正

扫码听文

阅读分享:在语言的森林中,标点符号只是一花一草。然而正是这一花一草使森林生机盎然。文章典籍的高楼大厦固然是文字词语一砖一瓦的垒筑,但标点符号一沙一石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标点符号作为中高考中的一个考点,要求我们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等。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为你所用,爱宠谁宠谁,爱冷谁冷谁。(特约教师: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七中学 景毛毛)

现代汉语的众多标点符号,有没有主次轻重?如果我们强行分出三六九等,而脱离具体的语言应用环境,肯定是不妥的。实际情况是,一篇叙述性的文字,离开有些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几乎是无法行文的;而有些标点符号,在一篇千字文甚或洋洋万言书中,都可有可无。

在我这里,有几种标点符号就常受冷遇。

一是引号。引号用得太频繁,会影响行文的流畅。现代作家创作的小说中,许多作品连人物对话的引号都省却了,丝毫不影响阅读。而有些用法,大多是不必要的,比如象声词,常常是可以不加引号的。有人在文章中喜欢用象声词,这是好事,可以增强文字的形象生动性,但把这些象声词都用引号引起来,就破坏了通篇文章的节奏,使得文字看上去鸡零狗碎的。

二是省略号。尤其是文章末尾的省略号,为写作者大忌。陕西作家贾平凹就评价:把文气漏掉了!用省略号,作者的出发点是想营造意犹未尽的氛围,但用得太多太滥,就适得其反了。除非不得不省略,明确有东西可省略,否则,还是用句号为妥。我提醒过一位作者:你集子里的文章,有五分之一强结尾是省略号,文中的还没有算上,这就成俗套了。

三是惊叹号。为了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把这个标点符号用滥的作者太多。动辄惊叹号,处处惊叹号,就没有惊叹号了。当真到了动感情的地方,借助文字本身的力量,不动声色,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这才是高手。一篇不长的文章,如果有多处段落以惊叹号收尾,那必然面目可憎。惊叹号用得多了,难免给人拍桌子打板凳、声嘶力竭的感觉,这不是文学语言的最佳状态。写文章,尤其是写散文类文字,还是从容点好,娓娓道来,方见味道。即使诗歌,热情澎湃不能自已,惊叹号也要用得适可而止,不能当标签随处贴。

还有就是括号。学术文章中括号用得多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文学作品中用上括号,立即让人产生文气阻滞的感觉,就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突然遇到了堤坝,不顺畅。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尤其如此。我在电台、电视台做采编工作时,那些播音员一遇到稿件中有括号,立马头大,不知道读还是不读。读吧,听起来拗口;不读吧,又怕意思不完整,播出去有意外。

中国的文字,过去只有句读,没有标点符号。现代汉语的标点符号,是“五四”前后伴随白话文运动从西方引进并发扬光大的。西方的语言我了解得不多,单从略有所知的英语看,现代汉语的标点符号明显比现代英语复杂。诚然,有了标点符号,可使语意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方便阅读,但一个写作者,如果过多仰赖这些辅助符号,而不用在文字本身,是否算走到另一个极端呢?

猜你喜欢
引号省略号标点符号
省略号来了
引号的用法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引号和书名号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