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在《物理治疗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8-09-04 10:00李琪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治疗学应用型物理

【摘要】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章节顺序,整合、序化原有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课程教学 物理治疗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23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有效的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这就迫使新建本科院校转变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上来。而应用型课程的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做中学”已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之一[1],本文以康复治疗学专业中的课程《物理治疗学》为例,通过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达到“做中学”,即操作中学习,操作中理解,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课程定位,并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契合

《物理治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技术掌握的优劣的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物理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是未来临床康复治疗的需要。

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它的教学改革的效果,要与之相契合。

《物理治疗学》分运动治疗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两部分,分别介绍了关节活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牵引疗法、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电、光、声、磁、冷、热、睡、力等各种不同物理因子治疗基础理论,操作方法,每一理论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才可能掌握。而在现有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情况下,按传统的逐章逐节循规蹈矩的讲课,先理论讲解,然后再实践操作,就可能导致部分物理治疗技术实践课时不够,而且即使许多物理技术学会了操作,但与临床实际应用仍然有一段距离。

因此,我们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即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对接、转化,使课程的教学内容紧紧与专业标准契合,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打破原有的章节顺序,教学内容的安排“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2],以临床运动治疗的典型服务为载体,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设计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又有多个任务来进行教学,参照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开发。

二、落实课程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

《物理治疗学》课程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的传统,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组织课程内容,使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构建,围绕实现职业能力目标,以项目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临床运动治疗的典型服务为载体,整合、序化原有的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设有多個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生如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操作上及时给以纠正,理论上适时予以阐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操作中,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理解。如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治疗”项目课程中,根据康复评定结果,列出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要完成的训练任务:体位摆放训练、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牵伸训练、转移训练等,通过一个一个的任务驱动,完成各个任务技术的操作,加深了对各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理解,融 “教、学、做”为一体,减少了教学与实际临床的距离。

三、搞好课程设计,将“双基双技”与实践高度结合

在《物理治疗学》课程的每一个项目课程结束后,我们利用在医院的见习课,选取相应的病人(疾病诊断相同、尽可能典型),让学生以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工作形式,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设计,由小组学生交流、探讨,利用所学的知识,确定康复治疗方案,各项任务的具体实践操作可在由学生模拟的病人身上施行,在实践操作中巩固学生的所学,并在实践操作中导入基础理论、基本概念,达到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理解。

四、课程评价结果,应用性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体现

课程构建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由医院专家及课程团队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每个项目要求给予学生考核,根据学生在每个任务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完成任务的质量综合考评总的成绩。从近三届学生的实施效果看,学生的操作能力考核均较以往有提高,通过学生在各个医院的实习中、实习后的表现,各个医院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表示满意,个别还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五、反思

相对于传统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的教材来讲,突出操作能力的教学有可能导致理论教学的深度不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改进措施;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教师不仅要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尤其是临床专业知识,同时对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自己紧贴临床,不断学习,否则就会影响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2]马金.《运动治疗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李琪(1968.8-),男,硕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康复教育与临床、中医骨伤。

猜你喜欢
治疗学应用型物理
只因是物理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三段一体化教学应用于针灸治疗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