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征
精准定位儿童文学经典的永恒坐标,这是国际安徒生奖在中国最生动的表达,播撒下最饱满的种子,生发出最真切的希冀。
随着中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蓬勃发展,中外儿童文学对外交流、译介和传播事业的持续推进,中国童书的世界版图在不断拓展。致力于传承经典的童书出版工程“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自2014年诞生至今,历经五年锤炼,始终以自信、包容的姿态,伫立中国童书出版的潮头浪尖。在全球化语境下,精准定位儿童文学经典的永恒坐标,成为这一重大出版工程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所承载的传播要务。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第一辑47册于2014年5月重磅出版,第二辑22册在2016年4月华彩上市。截至2017年12月底,该书系累计销量约250万册,销售码洋已达6000万元。“国际安徒生奖58年获奖作品首度系统引进中国”更被中国版协少读工委誉为“2014年中国少儿出版十件大事”之一。中国童书出版史上,从此留下了“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的深刻烙印,中国童书译介和传播事业走向经典的征程上,从此镌刻着“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这座里程碑。2018年5月,“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再次推出第三辑17册作品,涵盖欧洲、美洲、大洋洲优秀获奖作家的典藏力作,并首次收录中国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获得安徒生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孙幼军、金波、张之路、刘先平的经典名作。新时代新挑战,“国际安徒生大奖书系”的出版价值和意义正不断升级——以经典佳作纯净阅读坏境,以译介传播推动当代原创,以人类精神接通中国书写。
助力中国孩子与世界同步共读
作为儿童文学界的“小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的评选,尤其关注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及是否为儿童视角、是否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提升想象力。“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收录的作品正是这些要素的集中体现:英国作家依列娜·法吉恩善于建构至真至纯的童话世界(《小书房》《万花筒》等);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倾情关注城市儿童的成长烦恼(《尤利亚的日记》《臭爸爸 香爸爸》等);以色列作家尤里·奥莱夫对战争题材童年美学的深度还原(《鸟儿街上的岛屿》《隔离区来的人》等);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夏·赖特森对奇幻题材童年想象的无限拓展(《太空人遇险记》《威伦历险记》等)……第三辑上市后,全系列86册作品完美布局,不同国家、主题多样、风格各异的作品依次呈现,体现最开阔的思想,最宽广的想象,最丰富的文化体验,最深厚的语言和情感力量,引领中国孩子和世界孩子同步共读,共享儿童文学经典的阅读盛宴。
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表达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出版上市五年,见证了中国童书出版自信而坚定地走向世界的历程:从2014年第一辑首次亮相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到2016年中国作家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再到2018年第三辑的全球推介会再次闪耀博洛尼亚,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展,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少儿出版的历史、现状及国际合作成果。基于此,将曹文轩的《草房子》、孙幼军的《怪老头》、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张之路的《霹雳贝贝》、刘先平的《呦呦鹿鸣》这些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作品收入書系,显然是对“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世界版图最重要的一次丰富和完善。书系通过译介、出版海外佳作,推动国内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拓展当代原创儿童文学的精神和艺术维度;通过集中展示中国获奖、提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再次强调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位置,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一份必要的动力。
正如曹文轩所说:“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精准定位儿童文学经典的永恒坐标,这是国际安徒生奖在中国最生动的表达,播撒下最饱满的种子,生发出最真切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