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百足之虫虽然死了,仍然有足部支撑,所以不会倒下。比喻某些有实力的人或物虽衰亡消失,但是影响还在。
【出处】
《六代论》
【小故事】
曹冏,字元首,三国时代魏国人,与曹操同属一脉,是魏少帝曹芳的族祖。曹芳继承帝位时,年纪尚幼,曹爽把持朝政,飞扬跋扈。曹冏于是写《六代论》以感化曹爽,曹爽不能采纳。后来,司馬懿趁曹爽跟随少帝拜谒魏明帝墓时发动政变,关闭城门,然后上疏罗列曹爽的种种罪状,假传皇太后令,免掉了曹爽兄弟的职位。曹爽手中无兵,归罪请死。司马懿随即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全部处决,将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魏国初建之时,急需稳定大局,巩固统治权,这是眼下急需要办的一件事。为此,曹冏便上疏魏王曹操,说:“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他的意思是说,有句老话说,有一种长了一百只脚的虫子,它死了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身体都不会僵硬,这是由于它有许多只脚支撑呀!曹冏引用这句古语是想劝告曹操要大力重用亲信,扶植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便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引申为成语。
【智慧点拨】
在决定成功的内、外因素之中,内因发挥最关键的作用。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记住: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