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炎
【摘要】目的:对比开窗引流术与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4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应用开窗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刮治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值变化及术后囊腔减少面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囊腔减少面积均高于对照组,(t=11.909、6.77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t=22.129、28.567、6.498,P<0.05)。结论:相较于刮治术治疗,采用开窗引流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均较短。
【关键词】开窗引流术;刮治术;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疗效
牙源性颌骨囊肿发病与牙组织与牙有关,发病后颌骨内出现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随着肿物体积逐渐增长,造成颌骨形态改变,造成颌骨膨胀,破坏正常牙组织[1]。且因发病位置隐匿,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导致疾病确诊时病变程度己达到中度或以上;传统临床针对该病多选择刮治术治疗,但该种术式治疗后对患处造成较大创伤,可能对上颌窦造成损伤,引起牙体松动,增加感染发生几率[2-3]。文章选择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4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分析开窗引流术与刮治术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2月一2018年1月间收治的74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0-74岁,平均为(48.6±5.0)岁,病变类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9例、含牙囊肿11例、囊性成釉细胞瘤7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22-75岁,平均为(49.1±4.9)岁,病变类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20例、含牙囊肿12例、囊性成釉细胞瘤5例。两组患者疾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标准[4]:研究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后实施;患者病变最大直径均≥3.0cm;入院后均接受X线平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需排除因身心状况不佳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做好术前准备及消毒工作,医师在选择在口腔前庭病变最薄弱的黏膜处做1切口,长约1cm,暴露骨板后凿开,去除部分骨片,将囊性病变壁暴露后切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将囊腔内容物吸除,采用弯血管钳穿通间隔后进行冲洗,间断缝合口腔黏膜与囊肿衬里上皮,采用纱条填塞处理。术后每日为患者冲洗囊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定时更换填塞纱条,嘱咐患者术后1周时及时复诊,观察引流情况,将塞治器放置在开窗引流口处,避免切口闭合,维持正常引流,使用卡环将赛治器固定在切口处邻近牙齿上,覆盖窗口,避免异物进入囊腔。护士为患者提供日常饮食指导,强调定期复查及保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对照组:术前需对合并基础牙科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在囊肿处做梯形切口,翻瓣处理,打开切口后去除囊肿表明薄弱骨质,对于合并骨壁破坏、囊肿与骨膜黏连的情况时,需仔细分离后一并切除多余骨膜,降将囊壁剥离后摘除囊肿,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处理,常规止血,医师使用苯酚进行局部处理,在囊内填塞碘仿纱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术后每个月护士电话随访提醒患者返院测量囊腔体积,测量方法:先冲洗囊腔,彻底吸除腔内液体后,再次向囊腔内注入生理盐水,记录注入量。囊腔体积减少百分率=(囊腔体积减少量/起始囊腔体积)×1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囊腔减少面积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囊腔减少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值
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采用颌骨切除术治疗,该种手术治疗后会破坏患者正常面部形态,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大,手术对技术要求较高。随着现代临床微创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开窗减压术等治疗措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囊腔减少面积均较大,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开窗引流术治疗时基于囊肿形成机制而产生,手术对患处创伤相对较小,对牙体及牙槽神经等损伤较小,且手术不会对颌骨体积造成较大影响。对照组采用传统刮治术治疗,手术过程中需彻底刮除囊壁,根除受累牙,术中出血量相对较高,且对周围组织、神经等均造成较大影响;手术对颌骨损伤较大,术后会造成颌骨缺损,且手术后恢复用时较久。且刮治术中因颌骨病变靠近鼻腔与上颌窦,刮治术治疗后可能导致口腔相通,从而提高感染风险;且刮治术中无法有效清除子囊,术后复发风险高[6]。开窗引流术临床应用优势包括:手术操作简单、可在较大程度上保留颌骨解剖结构,手术无需刮除囊壁,创伤小等,但手术治疗后需长期复诊。
综上所述,采用开窗引流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相较于刮治术治疗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1]张兴安,谭小尧,张兰芳等.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7,29(06):843-846.
[2]李永平.开窗引流术与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对比[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03):85-87.
[3]赵振华,董成丽,皇甫胜利等.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行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口腔领面外科杂志,2017,15(04):341-344.
[4]章茜,杨旭东.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44(04):493-496.
[5]苏国义,马高,钱雯等.颌骨囊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24):2756-2757.
[6]徐力.牙源性頜骨囊性变的影像学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7):122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