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
【摘要】目的:研究硬膜下血肿术中合并发现硬膜外血肿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纳入的58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硬膜下血肿术,并在手术过程中发现硬膜外血肿现象,分析其原因。结果:我院58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经过手术治疗后死亡率6.9哪,存活率93.10%;存活患者中有34例术后恢复较好,另20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甚至植物状态。结论:临床上应重点关注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准确评估,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CT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致残及死亡率,保障其身心安全。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术;创伤性;硬膜外血肿;D-二聚体
硬膜下血肿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患者颅内出血,而血液堆积在硬脑膜下腔。根据损伤后血肿发生时间将其分为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中慢性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头痛、单侧肢体无力等,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智力降低、记忆力减退以及精神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而急性患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并迅速恶化,昏迷程度逐渐加深,颅内压明显升高,直接危及生命安全,需要及时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但通常在治疗中发现合并硬膜外血肿,明显增加治疗难度[2]。因此我院展开研究,分析硬膜下血肿术中合并发现硬膜外血肿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纳入的58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2.3±2.8)岁;致伤原因:车祸18例,击打伤12例,高空坠落15例,摔伤7例,其他6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均符合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检查发现D-二聚体浓度较高;经格拉斯哥评分,结果均≥5分。
1.2 方法
术前给予所有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从而确定硬膜下血肿位置,同时观察中线结构,评估其是否出现移位现象。所有患者采取全身麻醉,采取颅内血肿清除减压术,术中可发现患者颅内压力较高。当清除血肿与挫伤脑组织时,脑内压无明显提高趋势;行止血与硬膜缝合时,发现患者脑内压水平明显升高,从而使脑组织膨胀,特征明显。术中全面探查手术视野,观察患者麻醉效果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快速关闭颅脑。术后采取CT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患者合并硬膜外血肿,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时选择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統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纳入的58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中,其中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90%;存活的54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致残程度较轻,且术后恢复较好,另20例患者术后致残程度较为严重,甚至植物状态。
3 讨论
硬膜下血肿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较高,通常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或者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则说明患者病情危重,且临床症状较为隐匿,极易被忽视,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或者处理不当,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预后较差,甚至威胁生命安全[3-4]。
硬膜下间隙不属于游离腔隙,主要是由硬膜内层与蛛网膜外层相结合后产生扁平细胞,通过压力作用后分裂形成,内部无流动液体。由于患者硬膜下流动液体受限按,因此应及时给予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并降低颅内压,保障患者身心安全[5]。本文研究结论中,我院58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经过手术治疗后死亡率6.90%,存活率93.10%;存活患者中,34例术后恢复较好,另20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甚至植物状态。硬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患者静脉、脑膜动、静脉窦出现破裂现象引起,若患者属于动脉出血,可能在三小时内形成血肿。因此我院接受的患者入院后行CT检察时并未发,可能是血肿尚未形成。另外硬膜下血肿患者通常伴有颅内压升高现象,但脑膜静脉或者静脉窦破裂后,颅内压升高现象并不显著。手术操作可能降低患者颅内压力,加之脱水剂的降压效果,可能使先前未显示出的血肿明显降[6-7]。术前所有患者机体内D-二聚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现象,D-二聚体属于交联纤维蛋白的主要降解产物,若纤维蛋白出现降解反应,可能使患者血液中浓度提高。因此当患者颅脑受损后,刺激凝血系统,使机体呈现高凝状态,因此极易伴有纤溶现象,牵连其颅脑受损,降低生存质量。既往研究表明,临床通过检查颅脑创伤后死亡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现其功能出现明显转变[8]。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重点关注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进行全面诊断与评估,术后及时采取CT进行检查,严格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控制并发症,为预后提供保障,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路江鸿,閤伟明,刘海潮等.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硬膜下血肿15例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05):459-460.
[2]高闯,江荣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新策略[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12):1293-1296.
[3]刘学友,董辉,杨朝华等.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继发硬膜下及脑内脓肿一例[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09):859-862.
[4]彭书斌.硬膜下血肿术中发现合并硬膜外血肿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09):1816-1816.
[5]兰东.脑外伤后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性表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2972-2973.
[6]张振帅,任宝龙,鲁文君等.CT定位颅脑钻孔双置管治疗外伤后亚急性硬膜外合并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2):117-118.
[7]Tempaku,Akira,Yamauchi,Shigeru,Ikeda,Hidetoshi etal.Usefulness of interventionalembolization of the middlemeningeal artery for recurrent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Five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literature[J].Interventionalneuroradio10gy:journal ofperitherapeutic neuroradio10gy,surgical procedures and related nourosciences,2015,21(03):366-371.
[8]王明月,李灵娟、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合并硬膜下血肿和静脉窦扩张4例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0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