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语文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反面人物形象,这是语文重要教学资源,旨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从反面人物形象中学到更多的道理,反面人物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反而更深刻,具有很高的教育审美价值。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语文课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教学进行简要评述,为有效促进教学互动,更好开展反面人物形象教学提供借鉴。
下面就语文课中反面人物形象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丰富联想,认识反面人物形象
在语文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定格在反面人物形象的某一镜头,抓住文本对反面人物形象的描述要点,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和已学过的其他反面人物形象,大胆想象与联想,立足文本,带着主观色彩去解读,通过联想、归纳、分析,全面认识反面人物形象。如,《孔乙己》全篇文本约有2600余字,着重描述孔乙己悲惨的晚年生活,为了让学生丰富对反面人物形象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结合孔乙己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晚年生活,展丰富联想,想一想孔乙己青年时期、中年时期是什么样子的?去想象他的过去和未来,立足作者给出的孔乙己晚年悲惨境遇镜头,联想孔乙己的最终结局。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中,孔乙己死了,但是从孔乙己自身看,可能他还没死。结合作者的文本描述,学生大胆想象,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丰满、丰富,再对课文学习就容易得多。
二、比较差异,理解反面人物形象
比较差异是对两种或以上的非对立事物的对比,凸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以便更准确地区别和认识事物。在语文课中,对反面人物形象的比较差异教学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比较塑造反面人物形象的题材、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对反面人物形象比较差异教学,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反面人物形象的异同,更深刻地理解反面人物形象。
在横向比较中,《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语文课中常见的比较教学案例,课文中孔乙己和范进都是读书人,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在都是读书人的共性中找出两人的不同之处。孔乙己是一个被压迫的读书人,在吃人的社会中被黑暗所吞噬;范进也是读书人,但是运气要好一些,后来中了举人,成了人上人。两个人同处于黑暗社会、吃人社会,孔乙己面临重重压迫麻木致死,范进却在相同的境遇中“升级”了,走上了和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路。通过横向比较反面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解读反面人物形象,两个人都是读书人,悲剧命运是相同的,但是两个人在一样的境遇里却有不同的举动,可见悲剧的方式有各种各样。
在纵向比较中,《故乡》中杨二嫂人物形象,纵向比较解读非常重要。课文中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是“尖酸刻薄的小市民”,作者写出了杨二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反面人物形象,这是对杨二嫂老年形象的片面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杨二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杨二嫂年轻时候文静美丽,是什么让她变得不是她了,不再是记忆中的杨二嫂?美好破灭了,这样巨大的反差,给学生很大的冲击和震撼。通过纵向比较,让学生对杨二嫂反面人物形象解读得更深刻,理解更透彻,也体会到文本中所诉说的力量,领悟到文本主旨。
三、习作实践,描写反面人物形象
在语文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内容中探究作者如何描写反面人物形象,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经过这样的思路,学生透彻领悟文本内涵,赏析文本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汲取文本营养。通过阅读教学,认识和理解反面人物形象,补充生活体验不足,拓宽学生视界。但是,还需要将其活用,将反面人物形象用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通过习作实践,从文本中就地取材,领悟其中的写作之道,靈活运用描写反面人物形象,作为写作素材,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对话。
如,《郑人买履》中郑人、《刻舟求剑》中楚人、《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等愚钝无知型反面人物形象,《甜甜的泥土》中现在的妈妈、《窗》中不靠窗的病人、《孔乙己》中酒店看客、《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坐车人等冷酷无情型反面人物形象,《皇帝的新装》中路人们和大臣们、《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范进中举》中胡屠夫、《桃花源记》中渔人、《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的人等残忍贪婪型反面人物形象,《孔乙己》中孑L乙己顽固迂腐型的反面人物形象,将其置于写作练习中,结合人物形象特点以及自身阅读体验,大胆想象对人物境遇进行改写、续写、扩写等。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人物原型辅助写作,通过描写反面人物形象,实现语文课中“以读促写,以写助读”。
在语文课中“教无定法,学之有道”,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身心教育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中反面人物形象教学是一个交互过程,要掌握反面人物形象学习的“关键钥匙”,通过丰富联想、比较差异、习作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反面人物形象,理解反面人物形象,层层递进,系统掌握反面人物形象,获得语文载体启蒙,收获重要教化作用,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