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录

2018-09-04 23:24一行
雪莲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义精神

一行

留 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有此感悟,有此表述,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虽然诗意表达的是——古来万事东流水,做什么冠冕堂皇的事儿都不如及时行乐。但真实是一种无敌的力量,令人自知自省,终是有益。这诗的调子是灰的,但格调却是高的。凭着一首《将进酒》,李白便可千古流芳了。

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相反,同样是广为流传的好诗,同样是灰色调,格调却低了下来。格调有高低,见学识才华,见精神境界。

一首诗,如诗人生命中盛开的一朵花,诗句中含着诗人的灵魂。那些通过文学作品,通过丰功伟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英名的人,都是奇葩。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为何要留名呢?因为人是不甘于寂寞的,大凡不同凡俗的人,总归要留下活过的痕迹——后人延着他走过的路,继续向未来前行着。

有些人活过,逝去千年后仍然让人感慨、感动,真正是没有白活过!

我亦是不甘于寂寞的人。

取 经

写作之旅,如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有可能取得真经。取经途中会遇到许多危险和诱惑,又要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来的,所以要想成为小说家、诗人、艺术家,不管你想要成为什么家,总要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牺牲掉许多娱乐的时间,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比起那些过着平凡安逸生活的人,他们是可敬可爱的,仿佛他们不是在为自己,而是为更多的人努力投入到无尽的工作中去。

因为要生存,许多艺术家还需要做一份工作以维持生计,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不管他们的动机是不是为了自己将来能够名利双收,他们创造的结果却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他们与农民种地,工人生产不一样,他们不生产物质的东西,他们生产的是精神的食粮,建构的是精神宫殿。无疑,人类需要继续生存和发展,那些艺术作品却赋予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为人类持续提供无形的能量。

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便是精神的内容。我们忽视那些精神的内容,一味强调物质的神奇作用,如同變成了妖魔鬼怪,连动物也不如了。

夜 晚

吃过晚饭不久,大约七八点钟的样子,在乡下的父母便进入梦乡了。那时在城市里的我不过刚刚吃过晚餐,当我想打个电话时又觉得他们都睡下了,便就忍着不打。白天总是忙着,忙这忙那,为这为那,仿佛总是在为整个城市的膨胀与物质的日益繁盛而活着一般。有时闲着大约也会想些别的事情,并不是给家里打电话的时间。有时实在想打电话问候一下,便只好把他们从梦中吵醒。

回忆起小时候,那时晚上可以玩的事情不多,往往也睡得早。有时夜里醒来难以入睡,会去院子里抬头看星空,那时天空中的星子晶亮,月亦皎洁,即便有虫声鸣唱,也衬托了乡间的静谧,令人神往、回味。在城市里,天气晴好时夜色中的星月也还明亮,不过总比不过小时候看到过的星月纯净,仿佛影响星月发光的是那常常在凌晨一两点钟依然会有的喧噪声,是那白日里车水马龙,人生鼎沸所弥漫着难以消除的味道。

在城市里,几乎总是在十二点后才睡,每天早上醒来总是没有睡够的样子,带着一些残存的疲惫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我怀念小时候,那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切都简简单单,现在的我,看什么都不像了,一切似乎都变化了,复杂了。我再也回不到从前,仿佛在城市里我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给绑架了。有许多个夜晚我在阅读和写作中度过了,现在想来,无所谓幸福,无所谓不幸,无所谓痛苦,无所谓快乐。无论如何,我喜欢着小时候的夜晚。我希望城市一片漆黑,每个人都像树根深深扎在泥土中那样享受睡眠。

看 透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说得好——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看透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说出这样话的人,大约也是天才。只是,天是没有人性的,人何必与天相争?说白了,也好无聊的。

书读得多了些,你会痛苦,甚至会厌倦继续活着。

一些天才式的人物,都各有各的纯粹,一般人是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的。你理解不了画家凡高为什么会割掉自己的耳朵,也很难理解诗人海子为什么会卧轨自杀。他们自己或许也理解不了,大约他们要反抗并非理想的世界。

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但顺从,对于那些天才式的人物来说则意味着如猪狗一样活着。有句没有出息却管用的话,适合普通人的生存哲学:君子不与命争。

事实上,争不争,命都如同日月一样交替运行,从遥远的星空去看地球,即使你再伟大神奇,你又在哪里,姓什名谁呢?

买 书

以前为自己过生日时,庆祝的办法竟然是买书。现在想来,有点形式主义,有点不可思议。现在想来,有些感慨,还有些感动。

前几天,我买了近两千块钱的书,书陆续到了,摞在一起老高,一一拆开,却只是翻翻,并不能有心读下去。前两年买下的书,有不少也没有去看,像一些久闻其名,仍未得见的朋友,它们仍然在等着与我相会。每一次看到,总想着要看,想着用一段好时间来读它们。有些书会读,常常是在入睡之前,或在因疲惫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休息时。那并不是读书的好时光,不好看的,有时读着读着就睡了;好看的,强打着精神读,也有些劳神伤身。

有时看着那么多还没有读的书,暗暗在心中发愿,存书读不完,就不要再买书了。但听说某本书好,还是会买来。或者心情不佳时也会像女人去买衣服一样,去网购一些书回来。

买书,于我来说是种嗜好。因为买书成癖,我担心自己将来——穷得只剩下书了。

有些书买回来,或许永远不会去读了,但那些书仿佛依然有必要存在于我的书架上,仿佛是精神生活空间里的装饰。

有些画不能吃,不能喝,但挂在房间,却美育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书,大约也如此。买书这“恶习”,大约是改不了的。

习 画

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写字不临帖是不成的。我也临过,不喜欢。

我知道成名成家太累,是绝不敢妄想当书法家的,但画画有时需落款,字丑,画便不敢示人。有时我想,世上已有那么多优秀的书法家了,如果练字痛苦,为何一定要练字呢?我为何不随心所欲地去写一写?话虽如此,但还是要练习的,只不过不想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临帖。又或者,练字的时机尚未到。

习画也一样,我买了古今许多人的画集反复欣赏,《芥子园》也买过两个版本了,却也并不愿从基础学起。我是不敢想,也没认真想要成为画家的,好画家也已经很多了,我半道出家,和人家专业的没法去比。不过,我喜欢画画,是打心里喜欢。有很多次因為画画耽误写作想要半途而废——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终还是不能放下。

我想画心中之画,姑且就随心随性地去画好了,能画成什么样便是什么样吧。学习,自然一定是要学习的。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但我暂时尚没想要系统地去学习。

想成为书画家的人,切莫学我。

相 信

对别人信任,有时源于自信。

我是否可以相信自己,在于是否了解自己。

我怎么能够相信自己是那个可以不断超越自我,而心想事成的人?我需要安静,闲适,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一些欲望得以满足;我要拥有快乐和幸福的感受,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更多的体现在是否对别人有益。

我是个想对别人有益的人,但也深知,我不可能总是对人有益,而不损害别人。

我不想走寻常路,和别人那样思考和生活。我的出路又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不在意别人如何去看,如何去对待我,那我就能实现自己的渴望了吗?就拥有自我了吗?

自我,也是建立在众人存在基础之上的一种自我实现。

谁都没有绝对的理由相信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否则他就错得离谱。

我只能相信着一些自己,在现实中摸爬滚打,仿佛是为了杀出重围,超越现实而实现精神意义上的自我的存在。

我相信,此时便是永恒的组成部分,现在便是最好的自己,之于未来,已在此时此刻的存在中生长着。

想 法

常会有种有气无力之感,仿佛我长久厌倦了生活与生存。

事实上外部让自己兴奋的人和事,有很多很多。他们,以及它们,可以充实我,丰富我,成就我。我也还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可能性,足以做到令别人羡慕嫉妒恨,令自己也感到心满意足。例如获得全国的,世界性的文学大奖,作品频频被改编成影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大家,到处被人追捧,过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而且以自己的才华与勤奋,俨然也配得上那种梦境一般的生活。

人的想法有时是那样的美妙与天真,人有时又是那么的自私自利,甚至是厚颜无耻。

想法归想法,人在现实中行动起来处处会受到牵绊,尽管如此,人活着不能没有想法。

本 质

人的本质,是肉体呢,还是灵魂呢,或者是别的什么?这样的争论由来已久且无定论。

我想到,女人,更多的时候不是男人生理上的需要,而是男人内心的,情感的,精神的需要,但有时,性,对于男人又是首要的。因为性,仿佛在象征着,指涉着人的本质。

人渴望活出自己的本质的样子。本质仿佛无丑无美,无声无息,无香无臭。但,本质的,定然是纯粹的一种存在,是类似于比上帝还要完美的一种存在。

人,很多人压制了自己的本性。因为大家知道,敞开欲望也没有出路。

人是没有出路的,他不可能成为神——但合理而完美的性爱则使人忘记了是否有出路,仿佛在某个时刻,找到了联通过去和未来方法。还有爱情,真正的爱情也使人忘我而纯粹。

人类越活似乎越远离了其本质,不,本质应是不增不减的一种存在。

活 法

人最好的活法是什么呢?

衣食无忧,平安健康,快乐幸福,自由自在……

要得到这些,总是要人付出。付出的过程中,人失去了自由自在,也会有痛苦与忧愁相伴,甚至还得付出健康的代价,需要冒着生命险。

每个人的活法,大约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活法。人当然有可能会活得更好,但估计也要付出的更多,有时还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

人的一生大约是获得与付出的一生。

人向水,土地,天空,他人索取和足够多,而自己又付出了多少呢?

相对于人的获得,人所创造的相当有限。

重 担

接连读了几天书,充实。

上午上班,编下一期稿子。中午回工作室休息了一下,起床后整理文档,却是心意沉沉。想画画,动不了笔。想写,也动不了笔。外面的阳光不错,也没有走出去的念头。我只是站在阳台上,眯着眼看了一眼太阳。

一个人待在工作室里,四周是书。有一台联通外界的电脑。可以喝茶,可以抽烟,可以幻想。这种日子不知是多少人所渴望的,我拥有了却依然会有烦恼。

我的烦恼来自哪里呢?似乎外界有磁性在吸引着我,令我无法安神。

外界,指的又是些什么呢?仿佛一切都在变化中旋转着向前去,我亦在其中。我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黑压压的一大片。

我大约是渴望飞翔着去高山,去大海,在蓝天的,然而这并不现实。

我只能在人群里一步步向前走去,且负着生活的、文学的、精神的重担。

在各自的现实里,谁不是这样呢?

困 境

若想要逃开绝望浓雾般的笼罩,一是要积极地融入生活,二是不断地做事,三是不必过多地想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于我来说,所想的事过多了。

我想工作的事情,家里的事情,写作的事情,画画的事情,锻练的事情。我所想的,也正在做着,只是每一样事情都做的不是那么顺心如意,完美无缺。

我对自己不满,过多的不满累积起来像漫长而无际的黑夜使我感到人生若梦。

有时绝望感排山倒海,遮天蔽日般袭向我的肉体与精神。

我对自己过于苛刻了,应放弃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不能,至少应该调整和放松自己。

强 大

不少朋友说过,我应该继续创作受读者欢迎的那类小说。

不是我不以为意,而是同一类题材的小说继续写下去也困难。我清楚这种困难恰恰是需要克服的,问题是我还想写点别的,想要有突破——这个并不见得正确的念头诱惑着我,使我投入其中。

我写了不少,并没有十分完美地实现创作初衷。写起来也并非力不从心,而是难有变化。我曾经以为现代化的,城市化的存在不容易理解消化,不容易形成有感受的,经心的语言流势,建立起自由虚构的认同感。固然有这种种原因,但重要的是,我没能更好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与潜意识,此外我太把现实当一回事,无形中把创造力给弱化和抹杀了。

写作者得变得强大起来,这种强大建立在对现实的不顾一切的想象与叛逆的基础之上。

此外,强大即在不断的重复中杀出重围。

见 识

平凡的,生活化的人,是正常的。

一旦成为什么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教育家,什么什么家,似乎便不太正常了。这不太正常源于他们要改变世界与人。这种改变除了物质的,还有精神的。

有些改变是必须的,是好的,有些改变则显得操之过急,适得其反。能清醒地看到这一点,便是有见识的。

如何有见识呢?阅读,实践,思考,谦卑而自信。

读 书

有些书并不好看却有意义,这些书需要你深入其中,不然很难领会书中的精髓。

有些书好看,看过就看过了意义却不大,这样的书可以随便翻翻最好不要去读。

好的书读进去总归是有难度的,就像你要和一个智者交流,真正的智者难以见到,见到了也板着脸让你紧张不安。你不要因此知难而退,那等于是错过了使自己长进和变化的机会。

读书的目的之一应是“站得高,看得远”,有些书就象高大的山你得爬上去。爬上去得花时间和精力相当不容易。很多人望而生畏,很多人半途而废因此很多人一辈子没出息。

读书,读好书使人变得与众不同。

自 在

人不执着难做成事业取得成就,太过执着则过分看重了追求的东西变得偏执少了境界。人要有境界才能得自在,享有自在者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人的境界應是与天地自然宇宙苍穹为一体。他能享有身外之物像人们想象的神仙那样生活。有的人会觉得所在大都市是大的还会觉得中国是大的世界是大的,但地球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粒尘埃。想见这种存在人便不会对他人过于傲慢便会活得更明白通达一些。想见这种存在人便不会太在意得与失不会像动物那样活着比动物高明不了多少,活得缺少了人可以有的智慧。

人类也应该相信那种“上帝”一般的,令人敬畏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能感应得到的“存在”。有敬畏心大体是好的,对于智者来说有敬畏可以使他的生命有方向,对于生和死都不会太过在意。人都有活着的努力的方向,但有的人目光会短浅一些,有的人则会长远一些,目光短浅一些的就缺少一些境界,长远一些的就有了境界。庄子和老子是有境界的人也是享自在的人,孔子相对就差一些,他就不是那么自在。

人有了盲目的比较便有了功利的思想有了扭曲变形的情感,有了混乱的价值观,人便是不自在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能感受到自在能让别人自在,那种活法尤其可贵。

期 待

二月的最后一天,然后就进入三月份。

这些日子我一篇小说也没有写,倒是写了几篇小短文,几乎没有意义。我不知何时才能进入小说创作。创作真是一件难事,它对我要求太多。时间的悠闲,心态的放松,体力的充沛,精神的焕发,不被琐事干扰,等等。啊,我现在又怎么能满足于小说创作的种种条件呢?

创造,对于创造者来说过于苛刻了。

我想过强迫自己去写小说,但总是有心无力,行动不起来。我拿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办法,似乎我就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懒惰帝王,没有谁可以命令我就连自己也不行。

我知道对于平凡而简单,快乐而稍嫌盲目者来说,我写与不写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即使对于写作同道来说大约也是如此。谈不上有几位真正的读者会期待我写出来,会为我不能写小说而着急。

我期待着能回到写小说的状态。

迷 惘

我能随意就写出一首还能发表、还能阅读的诗歌,但那并不是我想要的。

我知道真正的诗人有着深入的,对诗的投入,以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去投注进去,以自由而虔诚之心与那不可见之在对话,并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我缺少那样可以投入到诗歌这一伟大事业的激情与生命力,对自己写出好诗缺少自信。

我是迷惘的,仿佛沉重繁琐的生活造成了我的迷惘。我能写出一般意义上的诗。一般意义上的诗不过是语言的流水浇灌到生活与生命感受的田野。我对写出那样的诗自然不满意。但我有时会写一写,并不是因为来了感觉,而是想证明自己可以写,并以此得到些微的安慰。

这并不是我的方向,我几乎失去了方向。

不,我认定了自己的方向是小说。

瓶 颈

像类似的文字段落或者一个主题,我可以用十分钟就写好。就像自言自语,就像对朋友说话。其实我很想和一个智者聊一聊,他是老子,或是尼采,请他们帮我分析一下我之现状,为我指点迷津。

我遇到了瓶颈。这瓶颈是写作的,也可以看作是人生的,生活的,因为它们与写作,与我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我想提高自己,从质上有理想变化。我不想重复,写那些无意义的东西。在过去的两三年中,我写过一些不满意的小说,期待着有所突破。

如何从三维空间进入四维呢?几乎找不到出路。我知道有不少人写一辈子,往往不是越写越好,而是越写越差。我知道很多作家倾其一生所创作的东西不过是一堆看上去华丽的垃圾。

当我写到这儿的时候,头脑中冒出这两个句子:去阅读;继续写下去。

我不能总是思考瓶颈的问题,如果说写作也有命运,应积极去与那命运抗争。

继 续

我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写了三个主题,这是第四篇。

我想到“继续”这个词。

啊,一切正在继续,在时间里,在空间里我的生命灵魂,我的存在的一切可能形式。我正在与自己对话,写下一些随想。我在并不大的工作室里,运用时间,虽然写下的这些文字勉强可以称之为“小短文”,并不有太大的意义,但人生的意义何以处处彰显到令人兴奋不已?

应满足,甚至应理解现在的自己。

停下思考和写作吧,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

无论如何,一切仍在继续着。

发 现

看了两个电影。

一个让我开心地笑,也有感动。另一个让我感到沉重,也有感动。

不能说那样的电影不能成为经典就没有意义。

对于观影者的我来说,我享受那样开心的,感动的,沉重的时光。过一段时间,我或许会全然忘却了所看的内容,甚至现在让我复述也已经有些困难,但它们还是有意义。

文学作品也一样,并不能总是想朝着经典的,让人过目不忘的方向去写,那样无疑是在难为自己。

也不必总是看经典作品,那不利于建立写作上的自信。

要感谢那些写得尚不是太好的人,正是他们鼓励着我,可能还有不少写作者,能够继续写下去。

我为能有这样的发现而忧伤。

固 执

我为自己而写,很多时候是这样。

这究竟对不对?

我应考虑读者,但我又该如何去考虑呢?去迎合吗?去欺骗吗?过去我几乎相信自己有能力迎合或欺骗读者并获得名与利,但却没能那样去做,何故?

我终究有些天真地相信,读者终会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对他们有意义的作品。

我过于乐观和诚恳了,却又有着自己的固执。

如果给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而让我放弃写作,我虽心动,却不会答应。

认 识

保罗说:“看得见的东西是被看不见的东西主宰的。”

人类社会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它构成人心灵与精神的投影但并不是全部。物质世界并不能满足于人对精神的需要。

人类文明发展到以实证科学指导一切,影响一切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广泛动用在加速改造世界。人们被动或主动附和并投入其中,作家却认识到——那是把人引向另一种野蛮的现象,尽管其形式是积极向上的,是精密严谨的。

他会认识到那是一种最新形式的野蛮,较之以前的野蛮更为强盛与可怕,定然是在加速人类的消亡。

试想,智能机器人如果代替了人类,物质的如果取消了灵性的,人类的存在还有何意义?有一天把一个人放到由人类的智慧与创造所营造的环境,他会感到那是他想象中的天堂或人间,那是他想要过的生活吗?

作家与大众调情又与上帝对话,他要创造人间与天堂之间的另一个世界,讓生者与逝者皆可在其中喘息。

导 体

木心先生说:“一个没有文化的富国,等于肥胖的白痴。”

世界上每个文明的国家和民族常常是由几位作家的名字所代表,正如当我们说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就等于说:英国、西班牙、俄罗斯、法国。

那些伟大的名字让我想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仅是那一些令人赞叹的经典名著,还会使我想到他们是有创造的生命代表,他们对人类大有意义。

每个人意味着每个人,他们永远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生命在本质上是可以传递的,而他们是电流的、光波的导体。

意 图

世界的变化所引起的焦虑,永远在无声地摇动着人们的意志。

人对许多已有的价值产生怀疑,因为变化的一切给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个人价值。人们看到欲想得到的东西却不能拥有,如同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某种空缺,便想着倾其一生填补。

人生只有一次的强烈感觉占据着每一个人,因此人要创造,反抗命运,追求永恒。对于人类而言有种什么东西来自于宇宙的意图?人的内心能找到什么,并可以让人预见并说明自己的存在,在天地之间,在茫茫宇宙?

人是肉体的和灵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理性的和感性的——创造和享有,获得与失去,痛并快乐着的一种整体性的存在。

人要永远寻找外形之下的力量,去行动,去思考,去成就,去改变,让人类的世界在他的身后与从前不一样。

人的意图,相对于无形的上帝来说——永远止息。

初 心

朋友说,给你一个亿让你不要写了,愿意吗?

我毫不犹豫地说,不愿意。

朋友说,如果是美元呢?

我摇摇头,仍然说,不愿意。

朋友说,如果是真的呢?

我笑了笑说,不愿意。

朋友说,你仔细想一想,当你有一亿美元时你就可以游山玩水,吃香的喝辣的,不仅你,还有你的家人都会过得很安逸啊——写作真的对你那么重要吗?

我说,是的,失去了写作,我会觉得灵魂失去了既定的方向。

朋友试图说服我,他说,你可以培养自己别的爱好啊,例如绘画,你不是也挺喜欢吗?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有人出卖了爱情也可以再找一个伴侣,有人出卖了朋友一样可以再有别的人做朋友,甚至一个人出卖了灵魂还可以在忏悔中获得安慰,但我不想那样。我清楚往往是人在放弃自我之后才获得了更多的好处,坚守自我的人则处处碰壁,甚至在将来也一事无成,而且我也清楚,再努力去写也不见得能有多么大的成就,但我还是愿意继续写下去,别说给我一个亿,给我全世界也不会答应。

朋友说,不是我说你,那你可真够傻。不管怎么说生活都是第一位的,当你连饭都没得吃的时候,难道你还会继续写作吗?

我说,当然,要在能生存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写作。

朋友说,难道你不想生活得更体面,更优越吗?

我说,当然想,但我不想为此而放下写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儿的“始终”,指的是成就,成功,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有始有终,是为人的根本。

写作,是我的初心。

猜你喜欢
意义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有意义的一天
精神灿烂
生之意义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有意义和无意义
拿出精神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