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肝功能等的关系分析

2018-09-04 02:52邱峰吴克钻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颈动脉

邱峰吴克钻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518111)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出现增高趋势,而中医对这两种病变单独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上关于这两种病变合并发生的中医研究报道较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其肝功能、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为此,以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预防保健所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未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入组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预防保健所收治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设置为观察组,其年龄为35~76岁,平均 (55.78±20.14)岁,包括男41例、女31例,根据其中医证候分为脾虚痰湿证19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30例。在同个时间段选择90例未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其年龄为32~78岁,平均 (55.09±21.65)岁,包括男50例、女40例,根据其中医证候分为脾虚痰湿证24例、湿热内蕴证29例、痰瘀互结证3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均为住院患者,因就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住院,资料组间比较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于2010年修订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

1.3 研究方法

住院后,于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液3 mL,对其进行离心处理 (3 000 r/min,持续10 min),取血清、血浆置于零下80℃冰箱中待检。测定肝功能指标 (ALT、AST,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采用ELISA法测定,严格按照ELISA检测试剂盒操作,其正常参考值分别为9~50 U/L、29~35 U/L)、血脂指标 (TG、TC,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血浆中的血脂进行测定,严格按照免疫透射比浊检测试剂盒操作,其正常参考值分别为0.56~1.70 mmol/L、5.23~5.69 mmol/L)、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hs-CRP、ANP,即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hs-CRP检测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脂联素检测采用脂联素检测试剂盒,采用双抗夹心法,其正常参考值分别为0.8~8.0 mg/L、3~30 μg/mL),检测后比较各组检测结果。

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肝功能、血脂、血清炎症因子等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两变量间关联性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证型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在不同证型亚组方面,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3。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脾虚痰湿证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湿热内蕴证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湿热内蕴证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s)

指标对照组湿热内蕴证 (n=29) 观察组湿热内蕴证 (n=23) t值 P值40.29±8.09 74.31±17.25 9.412 0.000 AST(U/L) 35.89±7.41 70.94±18.64 9.264 0.000血脂指标 TG(mmol/L) 1.07±0.39 2.03±0.93 5.038 0.000 TC(mmol/L) 4.35±1.03 6.48±1.74 5.496 0.000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hs-CRP(mg/L) 5.27±1.94 10.17±3.37 6.584 0.000 ANP(μg/mL)肝功能指标 ALT(U/L)23.45±5.27 34.26±9.52 5.200 0.000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痰瘀互结证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痰瘀互结证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s)

指标对照组痰瘀互结证 (n=37) 观察组痰瘀互结证 (n=30) t值 P值38.74±8.31 72.94±16.09 11.226 0.000 AST(U/L) 33.17±8.05 69.37±16.53 11.730 0.000血脂指标 TG(mmol/L) 0.97±0.35 1.98±0.95 5.993 0.000 TC(mmol/L) 3.84±0.79 7.02±1.89 9.294 0.000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hs-CRP(mg/L) 4.97±1.76 12.58±3.49 11.584 0.000 ANP(μg/mL)肝功能指标 ALT(U/L)22.05±4.85 39.85±9.63 9.823 0.000

2.2 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呈正相关 (P<0.05),见表4。

表4 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除酒精因素以外的肝脂肪性病变,临床特征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其发生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性有关。随着饮食习惯和结构的改变,肥胖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多,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发达国家和经济富裕地区的一种常见慢性肝病,成年人的患病率约为1.0%~6.0%,该疾病存在较大的肝硬化风险,发生概率约为25%,而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患者机体内代谢发生紊乱,容易导致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3-6],因此,临床上需对该疾病多加关注。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学中根据其具体症状可归为 “积证”、“胁痛”、“痰证”、“肥气病”等范畴,其证候特点主要为久食肥甘厚腻,伤及脾胃,加之久坐久卧,脾虚失运,痰湿内聚,肝失疏泄。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与饮食失调有关,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加之情志失调,输化失常,水谷精微渐变为浊脂,久之则气血亏耗,终致心脉失养。近年来,中医学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颈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中的优势逐渐凸显,但多针对于单种疾病,而关于这两种疾病合并发生时的中医诊疗相对较少[7-9]。本研究针对不同中医证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证型的观察组患者其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相对应证型的对照组(P<0.05),而经相关性分析,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呈正相关,这提示我们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出现异常增高均可能会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各类中医证候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炎症病理特征,在中医治疗时,可将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作为其中医辨证论治的参考。这主要是因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机主要为痰瘀互结、虚实夹杂,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二者病机均为肝肾亏虚、痰瘀,病位均以肝脾肾为主,肾亏虚则阴虚,痰瘀则痰浊,脾胃运化失常易致血脂增高,还易刺激炎症反应因子,进而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0-12]。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肝功能、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普遍异于常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受到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等增高的影响。

猜你喜欢
酒精性脂肪肝颈动脉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