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陈学孔,一个普通的农民,拥有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工商联合会理事长等诸多头衔与荣誉。他的金音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西洋管弦乐器制造企业之一,产品畅销世界,几乎任何一个有音乐的地方都有金音的产品。“金音”多次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中国著名畅销品牌”“河北省著名商标”,集团先后获得“中国乐器行业强势公司”“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轻工业乐器行业十强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石津灌渠导引着长江水滚滚东流,进入衡水武强县境内后,渠水已成强弩之末。一块巨大的招牌矗立在石津灌渠的岸边——周窝音乐小镇,这里是“中国管弦乐器生产基地”,最大的西洋管弦乐器生产基地,有乐器制作和配套加工企业51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产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是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武强音乐小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这还要从一家乐器制造企业的崛起说起。
1989年,改革开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36岁的陈学孔此时还是一名天津制锁厂的工人。他发现,工厂生产出来的同一产品有两个价格,计划内的产品是由国家定价的,价格比较低;计划外的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价,价格比较高。家庭负担比较重的陈学孔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国营企业的产品产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自己何不开办一家工厂,来弥补市场短缺呢?说干就干,陈学孔回到了家乡武强周窝,找到了一家风雨飘摇的社队企业。这家工厂的负责人周国芳当时正为滞销的产品发愁呢!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周国芳非常焦虑工厂的前景。陈学孔把自己的想法一说,二人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一致,共同组建一家工厂。生产什么呢?喜欢音乐的陈学孔记得在天津时,一个萨克斯演员就能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于是,他决定生产萨克斯管。
萨克斯管大多用黄铜制作,音色饱满圆润、共鸣度高。只要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并具有同等厚度的烤漆涂层,都会发出同样的音色。为了让乐器显得光亮,有时会镀金、镀银或镀镍,这样听起来会更明亮有力一些,拥有更深厚的泛音成分。
对萨克斯情有独钟的陈学孔对其构造了然于胸。为了让自己生产的萨克斯进入市场,陈学孔费尽了心机。他用仅有的一点点经费买来了当时国内所有能够买到的国内外萨克斯以及单簧管样品,小心翼翼地拆解开,仔细分析构件的尺寸、质地和结构特点。为了把每一个元器件的结构弄清楚,陈学孔的手里总是在摆弄着小零件,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直到现在,陈学孔蒙上眼睛也能快速组装上一支萨克斯管。
创业是艰难的。
陈学孔把别人废弃的乒乓球台拉到自己厂子里,用几块砖头支起来,再用旧铁丝扎紧,当作工作台。没有模具,更没有车床,陈学孔就用刀子一点点刻出来。为了了解其他厂家的生产状况,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同类型的厂家。外出时也忘不了在背包里带上他的宝贝——一个小型台钳,比划着如何打造出自己的产品。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和谐号”“复兴号”,基本都是每小时60公里左右的绿皮火车,坐在车厢里,冬天冻得发抖,夏天能热出一身痱子。可陈学孔顾不了这些,他上了火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台钳固定在座椅前的小桌子上,然后开始他的“科研”攻关。周围的乘客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与众不同的“怪人”。列车员过来了,他默默地盯着这位农民打扮的汉子,想一探究竟,可看了半天,除了看到陈学孔专心致志鼓捣台钳上的小零件之外,怎么也弄不明白到底他要做什么。这也难怪,当时的人们有几个见过西洋乐器的呢!更别说是一个小零件了。列车员没有要求拆除台钳,只是提醒陈学孔不要弄坏列车上的桌子。当他看到台钳的夹子处垫着纸片时,列车员因眼前这位“农民”的细心而释然了。
制作萨克斯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就是要拉出薄厚均匀的黄铜管,在上面准确精细地钻出发声的圆孔。哨片、喇叭、键柱、连杆……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瑕疵或者配合失当都无法造出合格的产品。工人们都下班了,陈学孔还在工作台前琢磨着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遇到一个技术难关,苦苦思考几天几夜都没有结果。夜深了,陈学孔一个人孤零零坐在工厂的院子里,月光将他的身影拉长,投射到光秃秃的土地上。他苦闷于技术和知识的短板,踯躅于市场的渺茫,惶惑于前路的未知,他感到那么孤独与无助,五尺多高的汉子仰天长啸,流泪满面!
宣泄了自己的苦闷和惆怅,没有退路,只能撸起袖子接着干!他到其他兄弟厂家学习技术,聘请技术员;他和老伙计周国芳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用于再生产;他绞尽脑汁开辟市场……
终于,第一支由乡镇企业生产的萨克斯管在武强的周窝诞生了!陈学孔给乐器厂命名“金音”!
陈学孔从建厂初期就把眼光盯住了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展会,挖掘潜在国外客户是他开拓市场的一大法宝。每年上半年,他都会远赴德国法兰克福去参加国际乐器展,这样的历史已有十几年。在展会上,不仅可以联络老客户的感情,还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乐器销售商和音乐人认识金音,了解金音,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来到金音展位的人,只要提到陈学孔认识的某位朋友,他马上笑容可掬地送上一件乐器,然后,再介绍自己产品的特点,真诚、谦恭地向人家请教,临别之时鞠躬致礼。直到今天,每当有客商来到金音集团的时候,陈学孔还是会戴上一副白白的手套,拿起乐器给客人细心讲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还不太普及,但是,市场意识超前的陈学孔敏锐地洞察到内含的商机。他建立了自己企业的网站,在网上宣传金音的产品。为了便于出口,网站使用中英文,并从丹东钢琴厂聘请了一位精通英文的专业人士打理网站。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天,一条来自美国的留言引起了陈学孔的注意:“中国人也能生产西洋乐器?”陈学孔没有正面回答质疑,只是在网页上加大了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宣传力度。他坚信,按照ISO生产出来的乐器在质量上决不会比外国货差!过了一段时间,这位美国人又出现了,他要求到金音公司看看。陈学孔马上回信:“欢迎你来!”当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到金音集团,看到超乎他想象的生产规模和一流的乐器时,他震撼了。他告诉陈学孔,自己是乐器生产商,每年只生产6把单簧管,每支售价2万美金。这几乎相当于金音集团生产的单簧管价格的20多倍。这位外商和陈学孔商量,能不能让他旗下的1000家乐器销售点来销售“金音”的产品?陈学孔高兴坏了,这是多么大的市场啊!双方愉快地签署了销售协议。随着“金音”在美国销售触角的伸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认识这个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的品牌。不久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也与金音公司合作成立了研究院,把研发的成果直接转化到金音公司,并负责美国的市场销售。
一旦找到突破口,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欧洲、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相继被打开,与德国托曼、法国塞尔玛、美国肯尼基等大公司的合作也渐次展开。
刚刚有了一点起色,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不期而至。国内一些乐器生产厂商纷纷倒闭。“金音”的经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其产品85%都是出口的,销售市场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欧美地区整个购买力水平在急剧下降,有些家庭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谁还愿意花钱购买几千美元一支的萨克斯啊!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陈学孔冷眼向洋,他说:“这没有什么啊!老祖宗早就说过了,下雨了就收拾屋子,天晴了就下地干活啊!”寥寥数语,诠释了企业的应对之道。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正是苦练内功、蓄势待发的时候。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方面仍然存在比较优势,国外客户对我国乐器的认可度在逐步提升。陈学孔坚信出口一定会稳步回升。
不出所料!2011年金音公司与德国GEWA公司开始合作,2012年德国订购量大幅度增加。欧美的经济危机让民众更多以欣赏音乐来排解心中的郁闷与惆怅,进而带来了国外客户群持续增加对“金音”产品的采购量,新客户在稳步增加。
依靠准确的市场预判,陈学孔率领团队走出了市场疲软的怪圈。
如今,金音公司不仅生产萨克斯,还生产小提琴、大提琴、贝斯、短笛、长笛、圆号、小号、双簧管等乐器,基本涵盖了管弦类乐器的所有品种,年产量超过80万件,乐器箱包类年产量超过100万件。
《论语·子路》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从周国芳和陈学孔的关系来看,二人应该是既“和”又“周”的典范。
现代企业管理讲产权明晰,科学分工,责任到人,然而三十年来,周国芳和陈学孔精诚合作,相互信任,他们以庄稼人特有的质朴、真挚和包容推动着“金音”从微小走向壮大,从周窝走向世界。
只要能胜任岗位需要,甭管谁的亲戚朋友都可以入职。只要有本事,中层管理人员不论出身,不问来路都可以任命。
对于企业管理,周国芳和陈学孔两个人决不会重复发号施令,即使有重复,也是出奇地一致,而且会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
所有的财务票据两个人都可以签字报销。陈学孔主要负责生产和销售,外出花钱有时候没有任何票据,对此,周国芳没有一点怨言,而是理解与支持。
同样,一起创业的周国芳管理内务,把公司治理地井井有条,让在外“闯荡”的陈学孔感到非常放心。很多人认识陈学孔而不认识周国芳,周国芳也不要求别人认识他。在金音上班的人,不管来了多长时间,似乎都不知道二人谁是老总,谁大谁小。慢慢也就没有人打听这事儿了。
金音公司的成功带动了武强乐器产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当地百姓增加了收入。县、镇政府顺势而为,他们以金音集团乐器产业为基础,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的原则,对小镇闲置的民居院落进行单体规划设计,把文化基因融入小镇建设,把音乐和文化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识。
为了解决扶贫资金分散、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陈学孔主动作为,在武强县政府支持下,把乐器文化产业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实施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员接受演奏培训、维修培训、产品网上销售培训。昔日的黑土地奏响了西洋乐,长满手茧的大手敲起了键盘。
小镇上的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人在金音公司上班或从事相关产业,他们在“金音”的影响下,逐步喜欢上了音乐文化,过着“放下锄头拿起乐器的生活”,几乎人人都会玩一两种乐器,演奏一两首经典歌曲。在金音集团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金音萨克斯公社”,不仅会吹奏《回家》《欢乐颂》等世界名曲,还排练了《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走向复兴》等多个爱国主义曲子。
陈学孔趟出了一条企业和社会的互动,企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互动共创的新路子,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带来了淳朴和谐的民风,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打造和提升了音乐旅游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小镇的向心力,引来大量的客流,聚集了浓厚的人气,形成了企业和小镇、音乐与文化相得益彰、互动多赢的良性循环。
音乐小镇把企业和小镇文化产业融成一体,把企业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融成一个整体。村民生活方式变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品质提高了,素养提高了,追求升华了,赌博的没有了,越来越多的人陶醉于音乐之中。
陈学孔自豪地说:“周窝自从建成音乐小镇之后,15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一起严重刑事案件,也没有人闹离婚。曾经有一个小伙子,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和媳妇闹意见,可是媳妇的萨克斯管演奏得特别出色,小伙子为了能跟上老婆的节奏,只能拜老婆为师,慢慢地,琴瑟和鸣,夫妻俩都成为了出色的演奏员,在乐队里成了顶梁柱”。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走到享誉海内外的集团化乐器产业,按照陈学孔的话说,金音公司是在历史发展中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用正确的做事态度顺应了企业与市场的发展规律。中国大多数出口乐器的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贴牌生产也仅能让生产企业获得较少的利润。要想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加速生产结构转型,要通过自主研发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创新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产品档次,通过先进生产设备实现产品的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使中国的乐器打入国外高端消费市场。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箱包产品,到百台具有国际先进乐器科技的CNC数控机床,再到提琴静电油漆喷涂流水线,都标志着金音乐器已彻底脱胎换骨,跻身现代化管理乐器企业行列。
面对原材料上涨及劳动力成本增加,陈学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减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复合材料制作的塑形太阳号不仅在重量上减轻了1/3,方便了使用,成本也降低了1/4;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及数控机床,使提琴的制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调整生产线顺序,便捷生产流程;明确分工,为责任追溯打好基础。金音公司已先后通过了SGS、CE、RoHS等认证,为出口欧盟提供了通行证。
陈学孔凭着艰苦奋斗、正直诚信、稳健踏实、果敢睿智、勇于创新、不屈不挠的品德,精益求精、专注、坚持、严谨、敬业的工匠精神,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的缩影,学到了仁厚宽容、勇于担当的太行风骨。愿陈学孔的“金音”响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