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短视频的精细化制作

2018-09-03 08:15刘文颖张竞恒黄洁如
新闻前哨 2018年7期
关键词:回归传承

刘文颖 张竞恒 黄洁如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同样也为社会言论自由开启了一扇新视窗。新媒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多样化渠道。而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则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催生的简单方便的信息传播手段,与新媒体的发展相辅相成,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不足.阻碍了视频传播的实际效果。所以本文对新媒体短视频的精细化制作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短视频 精细化

在影视工业和网络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广大网民对于视频的需求与日俱增。诺基亚贝尔实验室下属贝尔实验室咨询部门(Bell Labs Consulting)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未来数年间,音视频数据流量将持续增长,在数据流量增量中占据最大占比,到202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79%。

2014年,《外滩画报》前总编辑徐沪生辞职下海,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视频自媒体,名为“—条”。短短一年时间,“—条”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视频自媒体。从“服装穿搭”到“寻访最美民宿”,自带文艺范儿的“一条”,单期微信文章点击量经常突破10W+。回顾“—条”所推送的每一条短片不难发现,他们的立身之本都在于视频精细化制作,其精细程度甚至超越电视台。其开创的独家风格,成为各类广告、宣传片模仿的对象。

而对于正处在新媒体转型关键期的纸媒来说,网络视频是必须抢占的一块阵地。不同于针对网络热点推出“短平快”的小视频。精细化制作的短片能为网友送去更深层次的精神食粮。而这种精细短片的制作,与传统电视生产的视频新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剪辑精准抓取精华看点

没有了电视台的条条框框,网络短视频的制作更加自由。不同于传统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采访”循序推进式的制作手法,短视频在内容构造上崇尚以最快的速度抓住观众的兴趣点。新媒体视频通常时间不长,视频的特点是“短、快、精”,片长较短,制作周期快,内容也足够精彩。此时,预告片式的剪辑手法就能凸显优势。

从设备的选择上来说,随着1080P以及4K的普及,传统新闻摄像机的清晰度已经无法满足网友的眼睛。在2万元到4万元的价格区间里,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单反,如松下GH5、索尼A7R3、佳能5D4,不仅像素更高,达到了4K的清晰度,其色彩宽容度也远高于传统的新闻摄像机。在后期剪辑包装时,可操纵的空间更大。

一部电影的预告片,往往集结了整部电影最有震撼力的镜头,以及最能引起悬念的台词,用快速凌厉的剪辑,制作成30秒到2分钟不等的短片。短视频同样如此,虽然一部短视频只有3到5分钟的时间,但是在浮躁的网络环境下,如果在前15到30秒内不能吸引到观众,他们便很难再看下去。

同电影预告片一样,剪辑师需要挑选出他认为全片最美,最能吸引人的镜头,通过合适的配乐和剪辑,将短片的前30秒剪辑成有节奏的段落。从视觉上快速抓住观众的眼球。在采访的剪辑上,也无需再考虑“人物身份一人物故事一主题升华”的传统结构。在短片的开篇,剪辑师就可以将受访人物最精彩的话语拼接到一起,这些话不一定非要表明出人物身份,但一定要留有悬念,有了悬念,观众会更有看下去的欲望。

系列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正是采取了这一手法。导演在开篇设置了类似预告片的独立段落,用节奏鲜明的音乐配上动态感十足的镜头,并用三个关键词点出人物性格。例如《唐卡世家新势力》讲述的是年轻人继承面临失传的传统手艺,所以关键词是“传承”、“回归”、“心画合一”。短短几十秒,就能吸引住观众的目光。

二、镜头丰富容纳饱满情绪

丰富的镜头能给人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从最基础的视听语言上来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各种景别,俯拍、仰拍、平拍各个角度,通过对它们进行任意组合,为影片提供大量的镜头素材。

而在进一步的短视频创作中,脱胎于电影的镜头运用手法,又能使短片的画面表达更上一层楼。例如仰拍使人高大,适合突出人物的正面形象;高角度俯拍让人压抑,可以用来表达悲伤的段落:故意曝光不足的剪影则显得人物孤独,有“英雄立于天地间”的悲怆感。

2015年,“二更”曾推送名为《这功夫,是个男人都想学》的短视频,讲述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掌门人钟云龙的故事。在钟云龙打拳的段落,摄影师拿着相机环绕正在出拳的钟云龙,并使用了仰拍的角度,转动的镜头将人物与四周山川融为一体,让人感觉到了拳法与自然的结合,宗师气质显露无疑。而在几年前,环绕转动的镜头还只存在于影视创作和大型电视节目制作中。

在情绪表达上,“特写”这一景别显得尤为重要。同样是一个人眼含泪水,中景或全景镜头会给人一种客观的感受,观众或许会同情他,但仅止步于同情,这样的镜头语言,常出现在纪录片或风格化的文艺片中。而在脸部的特写中,悲伤的感觉会随着画面一起放大,能够将观众代入到悲伤的氛围中,感同身受。

2016年春节,荆楚网拍摄了一部名为《背着父亲建高铁看90后硬汉的柔软年》的短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90后小伙子,他把瘫痪在床的父亲带到高铁工地,以便在工作之余,每天都能照顾到父亲。在这部短片的拍摄中,作者运用了大量近镜头拍摄,试图通过捕捉主人公的表情变化,将观众带入到短片的情绪中。而在反映主人公的艰辛不易时,作者则选取了夕阳、工地和逆光等不同画面进行组合,剪影更能体现出主人公的孤独感。

短片呈现出了不错的效果,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大量选用该短片镜头,主人公祁建光的事迹更是感动了全国千千万万的网友。

三、音效逼真增加画面层次

声音充满想象力,优质的声音更能让短视频作品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影片是声画结合的艺术,随着视频制作工业的发展,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画面冲击,音效的创作成为影片表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短视频的制作中,声音的使用同样重要。好的同期声不仅能增加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也能使短片的层次更加丰富。而缺少了声音,整部短片会显得十分“空荡”。以目前流行的美食短视频为例,切菜,下锅,翻炒,油炸,沸腾,这一系列的步骤如果只有画面,观众只会觉得画面好看,但也许缺乏带人感,就像是看着一盘菜色泽艳丽,却闻不到香味。因为在人的记忆里,菜肴的香味本来就是与“噼里啪啦”的油炸声融在一起。如果每一个步骤都能加入声音,給观众带来的就不再只是视觉上的平面冲击,而是“视听结合”的立体享受。

新媒体短视频制作手段日新月异,用户愿意付费,核心在于内容的实用稀缺性,无可替代等吸引力。然而,不能忽视的现象是,在平台上掘金的大量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仍然困惑于如何可持续发展,变现仍然是短视频绕不开的痛点。

目前很难下定论,但“短视频精细化”的趋势。值得所有从业者关注。如今,内容被公认为触达用户最重要的一环,它会变成未来新媒体短视频进化的主流方向。现在短视频的问题不是内容太多,而是优质、精细化的内容太少。未来,没有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短视频机构很难收割可观前途。

参考文献:

[1]2020年音视频数据流量将占新增流量的79%,人民邮电报.2016年05月10日

(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猜你喜欢
回归传承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