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民族主义倾向探析

2018-09-03 03:47曾伊言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环球时报

曾伊言

【摘 要】民族主义与国家治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民族主义的影响在国际关系的语境下更为明显。作为信息的传播窗口,媒体在民族主义的构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环球时报》作为中国的主流国际新闻媒体,在涉及民族主义内容的报道时,其报道所呈现的情感导向和民族主义倾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环球时报》对中美贸易战的头版报道为例,通过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从版面篇幅、新闻主题、报道对象、感情基调等方面来研究分析报道中的民族主义倾向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发现国际新闻报道通过在多个方面的渗透式涉及,完成了民族主义倾向的表达也达成了国际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

【关键词】国际新闻报道;环球时报;民族主义倾向

一、2018年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站,又称中美贸易争端,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2018年3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一度“剑拔弩张”。2018年3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对中国进行征加关税的商品清单,将中美贸易摩擦推向高处。随后,中国进行反击,正式打响了反击美国贸易战第一枪。经过多次的谈判和磋商,2018年5月21日,中美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了惩罚性的关税。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时间长,两国态度激烈,措施方法较为严重,在国际、国内都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媒体更是将本次贸易摩擦成为“中美贸易战”。

在此次中美贸易戰期间,《环球时报》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新闻媒体,对事件进行了持续的跟踪报道,通过跟进事件动态、发布专家解读、引用国际观点,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不断引导社会舆论,发酵民主主义情绪,是在中美贸易站中最为活跃、最具话语权的媒体之一。

二、媒体报道的民主主义倾向

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将民族主义定义为:“一种为某一群体争取和维护自治、统一和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该群体的部分成员认为有必要组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因素,民族主义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取向,往往是一定群体的意识共识,具有一定的凝聚性和煽动性。甚至可以将民族主义理解为本民族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对自我民族的自豪感,和在收到其他民族或者国家侵犯时,多体现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排他性。对我国来说,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意识一向较为强烈。

民族主义倾向贯穿在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呈现在媒体报道中。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我国的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舆情的引导者,社会共识的凝聚者。中国媒体在报道涉及民族主义的新闻事件真相的同时,会有意识地传达一种民族主义倾向,既完成民族情绪的隐性表达,又完成了社会层面的凝心聚力。

在凝聚民主主义意识方面,传统的纸质媒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环球时报》作为一份中央党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际新闻报刊,在报道国际新闻的同时,其对国际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也体现着民族意识的观点和解读,从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倾向也是理所应当、显而易见的。

三、《环球时报》对中美贸易战的头版报道的民族主义倾向分析

(一)版面篇幅:重视与凸显

在报纸中,头版头条是当期出版的新闻价值最大,来源最广最权威的新闻事实。头版头条往往具有重、快、精、简的特点,并在报纸中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说对新闻报道的头版头条情感倾向进行分析,其实就是对整个报纸的情感基调进行分析。

在2018年3月至5月中美贸易战期间,《环球时报》共出版56期报刊。在共56期报纸的头版头条中,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头条新闻为26期,占比超过二分之一。由于新闻内容被编排在头版头条,相关报道的篇幅也较大,均超过3000字。这样的编排既体现出了《环球时报》对中美贸易战的重视,也体现出《环球时报》在新闻报道中的议程设置意识。可以说,《环球时报》对中美贸易战的头版报道中体现的民族主义倾向,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二)新闻主题:有选择性地呈现

在重大新闻议题的报道中,新闻媒体往往会选择若干个相关主题,进行连续性报道。通过主题的选择与组织,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同时为了强调某主题的重要程度而进行反复地跟进与报道,由此对受众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界定往往是新闻框架的高层次建构,具有鲜明的价值阐述和导向作用,直观地凸显出报道的框架结构,同时为下级层次的选择与组织作了初定。

在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中,《环球时报》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报道和解读,突显出自己民族情感的倾向。从数量上看,《环球时报》头版的新闻中,主题为中方政府和企业态度的有8个,主题为美方政府态度的有4个。从数量上即形成了对比。《环球时报》给予了中方更多的发言权和态度的阐述,传达出基本的情感倾向。其次,《环球时报》通过4次描述美方国民不满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对中方的情感基调的认同,并且通过1个有关世界舆论走向的主题新闻,从侧面印证出中方的争议性。而8个对贸易战事态发展的报道,则使受众不断跟进信息,加深对贸易战民族感情基调的认同。《环球时报》通过头版新闻主题数量和主题内容的偏向,从正、侧两面双向渗透,传达出民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感情基调。

(三)情感基调:鲜明的情感色彩

报道的情感基调鲜明地体现出新闻的感情色彩,表露出媒体价值倾向,是引导舆论走向的最直接手段。而媒体的新闻报道讲求客观公正,一般以客观、平衡的报道为主。

我们可以将《环球时报》对中美贸易战头版报道的感情基调分为中立、温和、强硬三种。温和的感情基调是指新闻报道表达出一定的感情倾向,但是表现的方式比较含蓄和内敛。强硬的情感倾向则是指新闻报道的情感表达方式直接和强烈,甚至具有谴责性质。温和的情感基调与强硬的感情基调都是有倾向性的情感基调。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在《环球时报》对中美贸易的头版报道中,中立的情感基调、温和的情感基调、强硬的情感低调分别有12条、7条、5条。带有温和情感基调的新闻报道和带有强硬情感基调的新闻报道足足占据了所有报道的半壁江山,说明在所有报道中,有一半的报道是具有感情倾向的。而一般情况下,在新闻报道中,带有强硬的感情基调在的报道较为少见,但在这系列报道中占比约1/5,由此可见《环球时报》有意识地突出中方的态度,渲染中方情绪,表达出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

四、结语

在新闻报道中,报道的版面篇幅、新闻主题、报道对象、感情基调是民族主义倾向的表达途径。在对中美贸易战的头版报道中,《环球时报》通过高频率的头版编排,有倾向的主题选择,有导向的感情基调,在报道中不断渗透、表达、强调了民族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导向。这种民族主义倾向的表达,是《环球时报》作为我国主流媒体报刊有意识地进行议程设置的结果。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缺席,一直是我国媒体业界聚焦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民主主义倾向,也将是笔者将持续关注的议题。

【参考文献】

[1]汉斯-乌尔里希·维勒. 民族主义:历史、形式、后果——阅读公共空间[M].2013,06:17-36

[2]马超.综艺节目版权引进与本土化改造策略 [J].新闻战线,2016,02:57-58.

猜你喜欢
环球时报
本报调整刊期
上周全球股市排行榜
上周全球股市排行榜
上周全球股市排行榜
上周全球股市排行榜
上周全球股市排行榜
《环球时报》对台湾形象的构建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