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中求生存

2018-09-03 03:47孙秀婷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孙秀婷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电影行业在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静观近几年我国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充斥着商业、拜金、虚假等一系列高碳元素,我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似乎步入了一条歧途。然而在高碳艺术盛行的今天,仍然还有一些影片能够坚守着真实、纯粹的艺术真理,给观众带来低碳的审美感受。在这其中,奥斯卡获奖影片《荒野猎人》就是一部典型之作。

【关键词】荒野猎人;低碳美学;直观真实;客观真实

《荒野猎人》是伊纳里多执导的一部力作,讲述了皮草猎人格拉斯在身负重伤后被队友抛弃并任其自生自灭,到最后凭借坚强意志和顽强信念在残酷的自然界中生存下来,并完成了复仇任务。《荒野猎人》是一部展现暴力美学和宗教色彩为主的自然冒险题材电影,影片激起了人们对于人性善恶和自然生存法则的反省和思考。该片中无论是“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还是各种物件细节以及在故事情节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性,都给观众带来如临其境的直观真实,使影片在低碳美学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一、直观的镜头语言

《荒野猎人》大量运用长镜头,在为观众展现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美学享受。影片伊始,纪实性长镜头将观众带入树木丛生、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低机位俯拍淙淙溪流,上移镜头带我们去寻觅河流的源头。随后镜头中出现了格拉斯和他儿子霍克的腿部画面、跟镜头背面仰拍霍克行走、正面拍摄格拉斯在水中前进,镜头上摇前推用特写表现父子俩发现猎物并举枪瞄准雾气中的鹿,随后传来一声枪响。这个长镜头的运用除了把观众带入影片以及说明格拉斯的人物定位和职业特征之外,更为人们展现了捕猎环境的艰苦,为影片后面展现主人公与自然的抗争埋下伏笔。长镜头真实的再现了原始森林的生存环境,溪流、树木、雾气、野鹿,都是原始森林中真实存在的,符合大环境的要求,也符合人们的经验认识,所以当观众看到这一镜头时,不会产生陌生和距离。

长镜头还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格拉斯在被大熊攻击后颈部无法活动,所以在菲茨杀害自己儿子的时候,他只能躺在支架上,亲眼看儿子被杀害而深感无力,胸腔中挤出的嘶吼最能体现当时的愤怒。摄像机选取了歪斜的位置来表现格拉斯扭头的画面,镜头中格拉斯的头部特写正好位于对角线上,这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失衡,传达出格拉斯丧失爱子后的心灵失衡。歪斜镜头表现霍克被杀时格拉斯的反应,随后镜头又回到水平位置传达出格拉斯无力回天的失落和悲伤。观众在观看这场戏时,都会为菲茨的卑劣行为感到愤怒,并为格拉斯深感惋惜。如果我们站在格拉斯的角度上来看待发生的一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会,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受危机时,必定会奋不顾身、无所畏惧,然而剧中的格拉斯自己本身也身负重伤,他想救但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痛不欲生的感受穿透银屏,直达每位观众的内心,引发人们的共鸣。符合生活逻辑的长镜头,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直观真实,使得自由情感得到抒发。

二、直观的物件细节

导演在电影中使用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给观众以直观真实,引发审美主体内心的陶冶型自由情感。无论是淙淙的溪流,冰雪下的滔滔大河,还是气势汹涌的瀑布,都体现了“水”这一元素的独特之处。格拉斯被抓伤后目睹儿子被杀害,又遭到同伴的抛弃,布里杰在离开时留给他的唯一一件东西就是水壶。水是生命之源,象征着生命,意味着重生。布里杰面对菲茨的威逼利诱,不得不保全自身。之所以说他身上还有一丝善念就是他并不想要格拉斯死,不想抛下格拉斯,所以他留下了一只水壶。水壶这一细节也是符合生活常理的,只要有水就有生存的可能。

在西方,水还有罪与罚的含义。格拉斯在与菲茨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但他没有直接杀死菲茨,而是将他拖入水中,随水而下,最终菲茨被族人杀死并抛尸水底。特写镜头展现沉于水底的菲茨,此时水的罪与罚的含义被深深定格。选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菲茨的生命也是符合生活逻辑的,因为水可以洗涤污浊,剧中的污浊就是自私和贪婪,让菲茨在水中死去也是借水来洗涤他身上的罪恶。

影片中在格拉斯重获新生后,他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一群野牛被狼驱散,群狼围住一只掉队的野牛展开进攻,最终野牛倒地,狼获得了胜利。在掉队的野牛被围攻时,它的同伴们也只是自顾自的,没有前来营救它。格拉斯目睹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那只掉隊的野牛就是他自己。野牛、群狼在原始深林里是真实存在的,群狼围攻野牛符合自然界食物链中的生存法则。这一场景的设置体现了环境真实,也顺应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逻辑,是直观真实的体现。

“母体”,在字典中的含义是子宫、孕育生命的地方,也表示生命的重生之地。格拉斯身负重伤后凭借顽强意志战胜困难并在雪夜遇到了一位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砍伐树枝为他搭建起帐篷,在这道“温暖的屏障”中,格拉斯又回到了自己的梦境。这道“屏障”就像子宫一样,给了格拉斯一个心灵的依靠,使他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修复。格拉斯在遭到了里族人追杀走投无路时和马儿一同坠落悬崖,他为避风雪将马腹掏空,然后光着身子蜷缩在里面。马腹在此时也是一种母体的象征,马腹中的格拉斯获得了温暖和安全。无论是帐篷还是马腹,都是一个庇护所。当我们在遇到困难时,都渴望能有一处避难的地方。格拉斯也一样,他身负重伤、遭遇风雪、躲避追杀,也需要能有一个“母体”来保护自己,让自己得到安慰。帐篷和马腹的出现合乎情理,不会带给观众一种陌生和距离。

三、直观的人物性格

《荒野猎人》中无论是格拉斯,还是菲茨、布里杰,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带给人们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影片中最能展现格拉斯性格的场景在他与大熊决斗那场戏中。摇摄镜头模拟主观视线,体现格拉斯高度警惕的特质。随着嘶吼声,格拉斯的背面出现了一只巨大无比的熊,它向主人公飞扑而来并将其撞飞,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了观众紧张兴奋的审美期待。此时,导演并没有表现英雄的伟岸,而是选取了低机位拍摄趴在地上的格拉斯用尽全力来反抗。观众并不会因为格拉斯在地上爬而感到失望,相反,这样的处理更展现了一个全面真实的人物。格拉斯是英雄,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在被攻击时也会受伤,也会脆弱。

与格拉斯相比,菲茨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格拉斯身负重伤,队长把菲茨留下照顾,然而,他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反而捅死了霍克,并骗布里杰抛下了格拉斯。自私、贪婪、卑鄙的丑恶人性在这一刻全然爆发。菲茨是丑陋的,却是真实的,当我们在面对同样的情形时,肯定也会动摇,也会矛盾,只不过在菲茨身上,私利战胜了人性,丑恶战胜了善良。

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呈现了极具震撼的镜头美感和多层次的主题内涵,对于人性善恶的挖掘以及残酷环境的表现,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审美盛宴和心理上的艺术冲击。导演正是通过镜头语言、物件细节和人物性格,给观众带来物我两忘的直观真实,和身临其境的审美享受,从而使影片达到了更高层面的客观真实。

【参考文献】

[1]王小飒.荒野猎人的镜头语言分析[J].环球纵横,2016(14).

[2]钟丽琳.刍议《荒野猎人》中树的文化符码表征[J].视听解读,2016(6).

[3]白明瑞.《荒野猎人》中的长镜头设计分析[J].影视,2016(12).

[4]李拜石.《荒野猎人》的影像表达[J].环球纵横,2016(19).

[5]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J].理论学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