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近代绅商研究综述

2018-09-03 03:47陈开新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陈开新

【摘 要】“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近年来学界对绅商的研究成果众多,但研究综述寥寥无几。对于绅商的含义、产生途径、性质,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我作了些许对比,希望能够使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绅商。

【关键词】绅商;绅商产生途径;绅商性质

一、何谓绅商

“绅商”一词是近代各种历史文献中出现频繁,是麟庆在1823年任徽州知府时的自述中记录到:“余抵任后.即出示严禁棚民开垦山田;劝谕商绅,疏通河道,以妨壅遏”。[1]这则材料是余英时先生为寻找绅士的起源而找到的。与此同时谢放教授也在光绪十九年(1893)巴县档案中记载:“自前冬天至渝以来,每与城厢内外商贾绅粮谈及洋棉纱利益,无不叹息。今据绅商等意见,拟在重庆城外,亦须仿上海纺纱公司章程,先以集股开设机器纺纱局”。[2]由此材料可知“绅商”即为“绅贾绅粮”的缩写。后又在朔平知府张集馨香在1837年日记中提到“又与郡城绅贾商酌,允为详请议叙,始得制钱数千贯,交绅士办理,不经官吏之手。[3]余英时和谢放教授都认为绅商指绅士和商人,也有许多人认为绅商代指某一阶层。例如巴斯蒂教授认为:一般说来,若将这个名称用于一个集团,那就泛指参与商业的官吏和文士,拥有功名和官衔的商人,以及同他们有联系的纯粹文人和商人,如果这个名称用之于个人,那仅指前面两类。王先明教授则采取一种比较折中的看法,其认为“在清末社会关系体系中‘绅与‘商两个社会阶层的已经相互渗透,一身两任的人物已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但‘绅与‘商从总体上任由不同阶层与集团的区别,绅商即是‘绅与‘商的合称,又是亦绅亦商的单称。这是一个社会躁动时期难以确切定性的动态性称谓概念”。[6]马敏教授认为:在20世纪前期的文献中“绅商”主要指的是绅士和商人两类人,谢放教授在《“绅商”词义考析》一文中详细的论证了“绅商”一词基本上是分指“绅”和“商”两类人,并没有形成一个单指性的混合词这一命题。关于绅商一词的含义,学界有两种分歧:马敏则从长时段的视野考察“绅商”其含义,因“绅商”阶层不断的发展其含义也必定随之变化,在产生之初可能没有分指性的内涵,谢放教授注重多材料的分析,对档案中“绅商”具体的词义和称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此得出其“分指性”的结论。[4]

二、“绅商”阶层的形成途径

晚清时期,在山河破碎、国势危急的严重挑战下,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的主题。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的危机的情形之下,重商主义思潮兴起。所谓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在此一思潮的推动下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幅度的提升,传统的“四民”社会格局被打破。同时在重商主义思潮下,传统社会秩序下的“利义观”也发生改变。“在重商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儒家正统义利观开始在人们心目中逐渐贬值,而求利、致富观念则逐渐占居上风,深入人心,成为时势所趋”。[9]绅商阶层在此背景下产生,绅商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简单概括为由绅而商;由商而绅。而在道咸同光之际广泛流行的捐纳和捐输,乃是商人跻身于绅士群体的主要途径。[7]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商人是出于对绅士社会地位和特权的企羡,自己也想通过跻身统治阶层,来获得相应的特权。第二,近代开通商口岸以后,商人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变化。这与其四民之末的地位不符,自然要求改变富而不贵的现状,要求在社会政治地位上得到相应的认可。第四,近代商人为摆脱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中谋求利益的方式,要求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这也需要绅士的身份。[8]至于由商到绅,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士绅型:代表人物张謇经元善买办型的:郑观应、周学熙 周馥。由绅转商的原因,大部分分为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近代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后,经济结构的内在变动及社会关系的调整,使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不相符合。因而1905年废除科举之举是导致绅、商合流趋势增强的关键因素,对近代社会阶层的调整变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对这种近代社会阶层的流动问题,大多学者认为这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对近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马敏认为:在甲午战后迅速升温的由绅而商的转化,则属于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变化趋势的顺向社会流动。由绅而商人的顺向流动取代并压倒由商而绅的逆向流动,既是社会价值定向由虚趋实、由士而商的转化结果,也是社会结构变化明显加快的表征。王先明指出绅士集团的转型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这一转型淡化了传统身份的吸附作用。这一转型趋势是身份社会转向职业社会,进而有助于促进人身的解放,使民众挣脱等级的束缚,获取个性的自由,尽管在近代中国这一作用是有限的。[9]

三、绅商阶层的“性质”

賀跃夫在《晚晴绅商群体的社会构成辨析》一文中将“绅商”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绅商、正在演变中的绅商与新兴都市资产阶级化的绅商。而笼统的把“绅商”阶层同资产阶级画上等号是不合理的。将“绅商”发展源流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由于投资经营近代企业,而导致自身的经济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由地主阶级变为资产阶级。第二种是作为地方上的士绅、名流,仅仅参与、涉足、倡导建设本地新兴近代企业,而本身并不投资或经营这些新式经济事业,经济地位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同“到20世纪初年,传统内变迁与近代变迁的并存与交汇,使‘绅商的社会构成已复杂化。因而,我们对清末‘绅商群体的社会属性,难以作笼统的定性概括”。贺跃夫指出,实际上清末的绅商阶层包含着各种类型,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绅商阶层的社会性质也不能笼统的划一,不能笼统的断定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或者资产阶级。[10]

【参考文献】

[1]鸿雪著.因缘图记[M].上海点石斋石印本。

[2]四川省档案馆编.四川保路运动档案选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3]张集馨著.道咸宦官见闻录[M].中华书局,1981.

[4]谢放.“绅商”词义考析[M].历史研究,2011(2).

[5]马敏.晚清“绅商”阶层的形成[A].周积明,宋德金.中国社会史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7]朱浒,经元善.从旧式商人到新兴绅商的新陈代谢之路[M].史学漫步,2014(8).

[8]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9]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J].东南文化,1990(4).

[10]贺跃夫.晚清绅商群体的社会构成辨析[J].中山大学学报,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