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量技术法规建设理论的几点思考

2018-09-03 03:47蔡静冯华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蔡静 冯华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提升,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人民生活与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计量产业发展迅速,并被广泛运用于建筑、交通、通讯等诸多行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量行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现行的于1986年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逐渐显露出其不足之处。因此,为了帮助我国市场经济科学化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完善我国计量产业的法规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计量技术;市场经济转型;法规体系

在中国人民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国首次将绿色、开放、共享、协调与创新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并列为我国未来几年的我国发展的重要五大理念。近些年,受各种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令人担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并呈现出传统产业发展迟缓、经济结构亟需调整的状态,且年代久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因此,制定完善的计量法规体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一、计量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研究背景

“计量”这一专业术语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原始人类就意识到了计量的重要性,并将自身以及一些常见的物品作为计量的工具,如手臂、树叶、石块等等。秦始皇在统一了六国后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度量制度,这为我国天文、乐律与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计量”一词于1953年开始在我国使用。在法律领域,我国将计量所涉及的诸多单位、标准与量值以严谨的法律条文制定下来,使社会形成较为科学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规范制度。

目前,1986年起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为我国的与计量技术相关的较为完善的成文法律。此外,我国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相配套的计量法规、制度与各种规范性文件,有些行业也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制定了一些为各相关企业普遍接受的行业规范与计量制度。上述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与行业标准有效加强了我国国家计量管理、统一我国计量单位的可靠度,并在保障我国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保监测、能源管理等诸多测量相关的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研究现状

自正式颁布施行至今,《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2009年、2013年以及2015年进行了3次修改,但每次修改变化幅度都不大,均呈现出“蜻蜓点水”之态。最近的一次修正也仅仅是为了满足我国近些年“简政放权”制度的有效实行而进行的部分政府职能的下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格局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传统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计量合理、完善法规体系需求急迫。

二、计量技术法规体系弊端产生的原因

1.计量法规“滞后性”严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高精确度、高准确度、实践综合能力强悍的智能仪器如雨后春笋版不断涌现出来,然而相关国家与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更新速度却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科学技术与相关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际生产生活,这一情况具体表现为,某些计量单位使用了新式的检测设备,为了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针对某些国家还为制定相关鉴定规范与法规的计量技术,计量单位自行编纂相关计量规范并出具配套的鉴定证书。这一现实状况显然与我国的《计量法》相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计量检定正式流程应该交由国务院以及省人民政府制定相关进行统一规定。此外,由于“简政放权”政策的实行,各类计量审批相关的权利很多也交给各级地方政府,然而相关的计量技术规范制定规程的审批监督制度却没有跟上,这一现实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各类计量制度混乱的现实情况。

2.计量机构“行政化”突出

现阶段,我国合法的计量技术相关机构多为行政类事业性单位,企业性质的市场类计量检定机构发展较为迟缓。长期以来,我国计量行业多以“行政化”的手段为各级政府提供计量监督服务,却忽视了各类企业及相关经济组织在经贸交流中提供产品的规范性作用。这种过分“行政化”的计量技术法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家计量法规体系的弹性,并对市场活力衰减产生了不利影响。

3.法规体系“器具化”明显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计量以不再限制于“器具”的范畴,而扩展到与人民利益更加相关的商品与服务的质量与安全。然而,我国现行的计量相关成文法律、国务院与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配套政策、法规文件仅仅局限于围绕器具的鉴定与管理。这一现实状况足以反映出现行《计量法》的历史局限性。

三、完善计量技术法规体系构建

1.准确定位,明确权责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正在实行“简政放权”的制度改革。面对这一历史发展的新契机,计量相关法规也积极改革、与时俱进,明确计量相关单位的职责,统一计量单位、规范计量检定规程以及完善配套的监督审批制度。具体而言,就是在明确政府的指导地位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市场在计量技术与相关法规体系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从而积极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梳理计量领域,重整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制定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显然已经落后与时代发展的节奏,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计量技术相關行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计量行业也发生了一些法律规定以外的扩张,并衍生出一些新的计量检定规程与相关计量标准。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积极组织专家学者修订计量相关的法律规范,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3.建立计量数据管理平台,促进信息流动

计量技术设计领域十分广泛,我国幅员辽阔,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在针对的各种新式检测产品进行计量检定的过程中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计量检定规程与标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阻碍计量领域发展的现实问题,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建立覆盖面广的计量技术法律规范的管理平台,充分促进各级各地政府之间的交流。

四、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与生产对广泛应用计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国家的计量技术相关法规体系对规范计量标准、保证计量检定流程规范化与计量单位统一、促进各类计量技术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1986年起施行,并于2009年、2013年以及2015年进行了3次小幅度修改,这一成文法律以及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文件是我国现今计量技术统一规范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计量合理、完善法规体系需求急迫。我国计量技术法规体系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计量法规“滞后性”严重、计量机构“行政化”突出以及法规体系“器具化”明显三点。本文针对完善计量技术法规体系构建提出了三点举措:准确定位、明确权责,梳理计量领域、重整法律法规,建立计量数据管理平台、促进信息流动。

【参考文献】

[1]陈怡君.浅谈省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法规控制与管理[J].工业计量,2015,25(S1):126-129.

[2]李爱伟.计量技术法规建设的理论探讨[J].中国计量,2008(03):14-15.

[3]盛佃清.我国计量技术法规现存的问题与对策剖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04):105-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