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摘 要】自从女权主义从外域传入中国以来,或者拥护或者挞伐的声音一直是不绝于耳,虽然现在大家对于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是又有多少的了解和关心呢,我们唯有了解其的发展过程,知其具体含义,方能明白其在中国的困境,只有慢慢的抽丝剥茧,我们才能以更加正确的态度来促进平等事业的进程,维护广大女性的权益,争取真正的自由和平权。
【关键词】女权主义;发展进程;困境
伴随着社会水平的整体提高,由集体思维转向个人思维,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我的个人诉求。个人的权利,自由也逐步的通过社会变革而进行推进,我们出现了很多的新词,诸如“彩虹”“公民社会”等,而“女权主义”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当中。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其要求的是男女不受差别的对待,职场生活不再只为男性开放,而家庭生活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属。
我们的女权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单独有女性完全依靠自我而实现的,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是由社会运动而不是独立的女权运动带来的,女权运动服务了社会解放的需要,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是自发的以性别觉醒为前提的运动,将矛头直接指向男性社会,要求赋予相同的权利,而中国的女权运动最开始就是在男性的带领下,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为实现妇女的解放和摆脱束缚而成的,我们并不将男性当成对立者,相反是女权运动的伙伴。这和我们长久以来的几千年来的父系社会不无关系,更是女性自身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观念所导致的,我们一开始的女权运动形态或是就是畸形且晚熟的。
我们来探讨一个发生在当代女性身上的现象——咸猪手,指猥亵男子或女子的色狼动作,比如说袭胸、摸臀等。根据研究表明,当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之后,我们女性选择立刻发声而维护自身权利是少之又少,多数选择没有发生甚至对自己的内心造成了深刻影响。为什么被侵犯的女性大多数沉默的螺旋中的一份子呢?我们害怕“丢人”,我们害怕自己的名誉受损,我们害怕在“男性世界”里变得不完整,正是因为这样才会使得发生一个又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
从小小的“咸猪手”现象为切入点,发现女权运动在我们的当下的社会中依旧存在着种种阻碍和羁绊其发展的因素。
1.质疑声“女权主义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按照女权运动的发展进程来看,当初的女权运动是为了实现民主的革命和人们的解放而衍生出的一个附加产品,那么21世纪的中国的社会解放的相对完善,女权主义也就不需要再继续存在了吧。诚然,相较于男尊女卑的时代来看,我们的总体女性观念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在一些方面,比如女性职场的性别歧视,婚姻关系中女性的地位,传统家庭观念的桎梏等等,所以我们并不是走到了尽头,相反我们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2.对女权主义的误解
我们所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女权主义是什么?我们应该要走出家庭,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有自己的政治权利,经济保障,文化教育等等,我们好像已经实现了平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需求在发生变化,价值观在变化,女权主义的内核自然而来也发生了变化。
多年以来,中国的女权主义是父系社会下的女权主义,演化的结果就是男性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这是一个有所偏颇的女权主义,我们要的是男女平等而非是男女等同,女权的目标不是为了获取与男性同样的权利,而是获取作为人的女人的权利,这种权利与男性作为人的男人的权利是平等的,男女的权利应该要有符合各自性别的领域特点,女权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两性的和谐共处的环境,不存在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误解或者是压迫,符合整个人类的社会的共同相处。
3.女权活动的行为体力量薄弱及错误行为
对于当前的国内女权主义而言,我们的组织行为体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机构,能够叫的上名字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机构或者公益组织屈指可数,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行为体怎么能够深化正确概念的传播呢。我们的行为体大多数都是自发形成,其实我们应该与有关的政府机构合作,借助于某些可靠的力量,发出属于女性的嘹亮之声。
目前虽然有一些女权组织机构,但是某些活动的过于极端化,导致普罗大众加深了对女权主义的误解,如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占领男厕所”、“免费向农民工提供性服务”、为抗议性骚扰而举行的行为艺术“我可以骚你不能扰”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以“性”的名义进行的女权活动,往往是博眼球的昙花一现,非但没有赢得认同,反而加剧了一些男性的讪笑,我们要更多的发掘大众所能接受的方式。
4.年轻一代缺乏知识背景
生活在思想解放潮流下的我们,虽然已经享受到了基本的男女平等观念下的种种福利,但是纵观我们的学习生涯,我们受到的女权教育有多少,女孩生活的环境中总是潜移默化的再给我们灌输一个概念,女孩是一个附属品。我们的只是体系中不存在圓满系统的女性教育,我们虽然有诸如中华女子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在某些高校中同样也有所涉及,但是要达到普遍性始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这样的教育同样的缺失在性启蒙的教育上。在“性”被看作是一个隐晦话题的国度里,当女性的身体权益被侵犯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隐忍,为什么呢?贞操,这两个字是中国女性骨子里的烙印,当收到伤害时,不仅是心理防线的崩坍,更是对未来另一半幻想的破灭。
5.传播环境的良莠不齐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媒介平台,我们的任何信息都可以在上面得到双向的传播,但是女权主义在网络传播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宣传和正名,关于女权主义的报道多是以负面的消息为主,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的关心学术的研究,一些公众号或者微博大V等的不实文章或者不恰当言论往往会使女权主义的发展举步维艰。女权主义更多的是当成一个噱头在宣传,而非一个人们真正关心的议题在讨论。
媒体更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感,对于有关女权的遣词造句更加的精细而不带偏见的进行报道,同时媒介也应该将女性推入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之中,发挥女性的言论在重大导向上的作用,其实女性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领域绝非仅仅是美妆,个人健康,在涉及教育,慈善方面同样可以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意见领袖的选择,要尤为的慎重,应当是理性的代名词,而非感性的化身。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更应该为这样新潮的议题发声,女权主义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力量存在于广大的人们女性中,日常生活中当遇到“咸猪手”,职场骚扰同时我们不做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发声的个体,当遇见“直男癌”对女权主义的谩骂,针锋相对的辩论也是颇有益处的。我们的平等只能由我们来创造,路还很长,我们要坚实的走好每一步且意志坚定。
【参考文献】
[1]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25-26.
[2]曾继辉.不缠足会驳议[G]//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历史资料.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71.
[3]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G]//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37-44.
[4]江毓真.论婚姻自由的关系[ J].女子世界,1904,(9):15-16.
[5] 何 念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激进女权主义研究 [M].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6]徐艳蕊.媒介与性别:女性魅力、男子气概及媒介性别表达[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7] 洪 睿 旋 . 微 博 环 境 下 女 性 话 语权的现阶段提升与再提升困局研究——
以新浪微博为例 [D]. 大连 :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8] 杨雨柯 . 激进的女权标签女权主义如何在媒介平台被污名化 [J]. 新闻与传
播研究 ,2014(S1).
[9] 韩少功 . 马桥词典 [M].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10] 崔瀚允.对我国一些民间女权活动的思考[J].神州,2014,(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