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小月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種新兴金融形式不断壮大,其消费者群众人数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如何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做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分析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发挥法制力量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P2P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金融思维方式的创新,传统金融受到了不断挑战,一种区别于商业银行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另一种融资模式诞生了,也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因此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殊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风险,这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一定损害。所有有必要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来弥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中的不足。
一、互联网金融相关概念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权威的定义。金融本意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传统金融主要包括存款、贷款和汇兑。结合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概念,可以将互联网金融理解为金融行为以互联网为依托,在互联网上完成资金融通、支付、中介功能的一种全新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依托互联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二是拓宽了传统金融的功能与服务范围。互联网金融仍属于金融范畴,但对传统金融来说已经进行了全新的变革,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速度和效率,成为人们备受欢迎的一种金融方式。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
传统金融需要依靠银行、信托和证券作为第三方作为金融中介,而互联网金融可以脱离金融中介,直接与消费者进行点对点的交易,不是传统的面对面的柜台模式。不仅仅是交易模式有变化,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产品和业务也更加多样,且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与体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就是指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用户。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的提供快捷服务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安全和风险。所以互联网既然弄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也并含了不少风险,作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应当注重权益保护问题,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更要树立安全意识,做好风险防范。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具体表现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互联网金融,它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形成了以P2P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融资模式,以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终端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和以银证保业务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网络化模式[1]。互联网空间的无限性、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性,所以其提供的服务十分快捷,产品多样化,但也因互联网的虚拟性,不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易,所以互联网金融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消费者权益受到侵权的几个方面主要如下:
(一)消费者信息安全受侵害
消费者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同时,需要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信用信息学、消费习惯等,这些属于用户个人的隐私的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存在被盗用、传播、篡改的风险。而作为消费者个人,互联网技术有限,难以懂得如何对自己的信息加密,让自身个人信息受到更多保护而减少被侵害,这是很关键的。所以从事互联网金融直接给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带来隐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就有近一半的网络遭受过网络信心安全的问题,其中超过百分之十的消费者被消费欺诈。
(二)消费者知情权难保障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随着加大,有的金融产品公司为了竞争市场,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往往会在金融产品的宣传上做文章,声称产品收益大、风险小等优点,但是金融企业却没有履行自身义务,没有披露产品的真实信息,风险分析也较为少,对客户信息保护工作也较为薄弱。据资料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提出网络金融产品的风险提示不够充分,信息披露不完全等缺点。
(三)消费者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但是监管制度尚未落后,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督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还有一定的滞后性,还没建立健全。传统的金融监督制度和法律又难以适用互联网金融的各种问题与形态,所以导致监管有漏洞,法律保障有缺失。在消费者维权时,难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给予规范,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在进行投资时,也可能因为法律知识不全面,导致发生非法投资非法理财的行为发生,进而引发金融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视角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策略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
上文提到我国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立法和法律体系建设还有缺陷,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缺失,二是法律的框架还有漏洞。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产业的错综复杂型,法律法规制定的滞后性,导致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专门法还未出台。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不是完全全面,仍有漏洞,需要不断完善,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尚属空白。所以一方面要研究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电子合同、电子证据、电子产品等问题的法律意义和法律责任,补充说明互联网金融产业中出现的一些新型犯罪行为的定义与范围,让其在处罚时,有据可循。尤其是针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可以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金融消费者”这一保护对象,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建立系统的法律保护体系,强调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的维护与保密,让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觉做好用户的保护工作,重视用户信息保密。制定关于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的法律规范,明令禁止相关企业非法篡改、传播、复制用户信息的规定制度,在指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同时,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优秀经验,出台关于网贷、理财、投资等方面具体规定,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完善法律体系,为互联网金融及其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消费者权益在受到侵害时,对自身权益维护的途径较少,维权成本也较高,应尽快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帮助消费者进行合法维权行为。
(二)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互聯网金融涉及面广,涉及行业多,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一方面要完善监管内容,另一方面又要统一监管,避免多头推诿的现场发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要分方面包括产品信息不实,风险提示和说明,产品是否合法,发布渠道是否合规等,要让消费者充分享有对产品的知情权。同时,很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对电子合同、电子交易等法律证据了解甚少,使用不规范,在合同签订时也是企业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操作,很容易被套入陷阱,所以监管部门也对消费者签订合同的行为进行指导,普及电子合同、电子证据等法律知识,减少或者回避明显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的霸王条款,不平等条款等。另外还要加强消费者自身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开展网上教育活动,网络公益广告,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座谈等形式,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与风险意识,并且能够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善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督与管理
一方面是部门监管。不同监管部门按照各自的监管领域行使职能,只要机构经营业务涉及到自己的监管领域,监管机构就应该行使监管职责,不能推诿,建立其全方位监管的体系,以提升监管效率。另一方面是行业自律。很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事件都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安全性不够所导致的,所以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管控,提高企业经营门槛,建立一定的行业规范,比如企业需要达到一定等级的金融系统安全、互联网技术资格才能从事金融活动,企业超过一定规模,资金超过一定数额都要进行报备与实施监控。
(四)拓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从下至上,从底层到高层逐步完善,因为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第一时间是向平台申诉,平台若能建立相应比较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就能减少很多问题的升级,在第一时间就将减化矛盾;同时,要完善监管部门对消费者的保护机制,比如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专线,投诉电话,也可以建立较为统一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纠纷处理平台,其次,也要在司法层面提高审理互联网金融案件的专业性,比如设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纠纷法庭,设立互联网金融网上仲裁机构,实行电子送达和书面审理制度,仲裁全程在线,节省当事人的路途时间和维权成本。如此一来,就建立了线上线下同步联动的维权渠道,有效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相结合衍生出的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在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也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消费者个人隐私、财产权都会造成损失,所以有效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从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督与管理,拓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等方面着手,才能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做好做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2-03)[2015-07-0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
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2]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道德建设研究——基于P2P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分析[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 (4) :11-15.
[3]姚军;苏战超.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金融法苑,2014,Vol.15(2):127-139.
[4]孔庆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J].时代金融, 2017 (11).
[5]洪艳.互联网金融视野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J].房地产导刊, 20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