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9-03 08:41何岚涛杜泽凯陈宇昶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高校大学生

何岚涛 杜泽凯 陈宇昶

摘 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了解我国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规范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公民道德教育 高校 公民意识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整个社會来说,增强对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和培养,不仅能够为大学生自我德性的修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将来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职场,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打下牢固的根基。因此,了解我国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规范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公民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缺乏独立的地位。尽管从党的十八重提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国高校,极少有开设专门的公民道德教育方向的课程的。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实施专门的公民道德教育,学校领导也没有积极的倡导,也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有开设专门的公共道德教育课程的倾向,但实际上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由此可以见,作为专门的师范院校还没有专门的课程,可见其他的综合性大学。反映了当前公民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缺乏独立的地位,并不被重视。

1.2教育内容不健全。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内容不健全,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个突出的问题,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道德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两课”来进行的。但是两课的的公民道德教育内容不健全,只是对一些科目的简单重复。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将道德内容神圣化、理论化和空洞化,致使只有少部分学生认同“两课”教育,认同度低,达不到预期效果。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普遍性和普及型,与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需要相差甚远。

1.3教育方法落后。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方法落后是造成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另一个问题。认为课堂讲授是“满堂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讨论、质疑、辩论的过程。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缺乏学习、思考、思辨的主动性,难以在情感上达成共鸣,也就难以形成道德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1.4教育途径单一。在教育途径上,很多学校也主要以“两课”的显性教育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比较忽视在隐性教育方式上对学生的影响。尽管这些年里,学校也规定学生在寒暑假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教育,并将其计入个人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实践教育很多都走过场,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往往是学生交一个盖了章的表格,班级登记上交了事,很难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2 我国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改进策略

2.1注重对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更是能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与人交往中,将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这也是道德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校园中倡导公民道德纲要的具体内容,以普遍性和普及性的事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比如在学校提倡尊师重道,团结同学、端正学校态度,爱护公物。在具体的学校生活中,学会与同学相处、互相帮助;在家庭生活中,学会体谅父母,通过兼职体验赚钱的艰辛,学会节俭,减轻父母的负担;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诚实守信、公正待人。

此外,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做义工、自愿者服务、支教等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特别是共青团等学生部门应该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立意深刻、内容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估计学生或者组织学生持续性的做义工、自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其综合素养。

2.2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首先,应该把公民道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通过人文社科类学科全方面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传递真善美的思想和价值,各科老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就学科本身的伦理价值和职业精神进行一定的讲解和引导。其次,课堂教学应该灵活多变,除了讲授道德理论外,应该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小的普通的道德行为的意义所在。最后,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社会,锻炼并检验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

2.3调整高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当前高校的公民道德教育还主要有“两课”来承担,尽管“两课”中包含有公德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其教学重点在政治教育上。因此,应该在重视政治理论的教学中,突出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不断的拓宽、充实《纲要》的20字方针,以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为目标,加强公民道德规范的全方位解析。此外,还应该突出重点,在内容上除了基础内容的传授和引导之外,学校应该根据本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学科的特点,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比如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对医生的医德教育等等。

2.4重视新媒体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微博、微信、论坛的迅速普及,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激增。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应该重视起新媒体在大学生公德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主动的通过校园网站、论坛、公共的校园微信平台、微博平台、贴吧等形式,开辟相关的道德教育的主体或者专门的网站或者平台,为学生了解和学习公民道德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中国梦”的构想。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离不开我国经济的昌盛、文化的繁荣、政治的民主,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所有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这就要就我们必须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中国梦实现的储备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