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延续与博物馆文化教育

2018-09-03 08:37杨晶
锋绘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问题研究博物馆

杨晶

摘要:在文化传播及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的同时,加强文化延续是推进入类文明进步,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代,探讨文化延续与博物馆文化教育的关系,找到二者协同建设路径,可在社会实践领域促进文化延续,增强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转变社会群体思维意识,开拓公众文化视野,增强社会群体的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就文化延续与博物馆文化教育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文化延续;博物馆;文化教育;问题研究

0 引言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织架构,是推进社会文化传承,实施公众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文化教育功能。文化延续是人类文明传播、演变、发展的过程,影响着个体社会意识及社会思潮,作用在社会上层建筑中。研究文化延续与博物馆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结合上海交大博物馆为进行文化延续所进行的数字化建设案例可发现当代博物馆教育功能演变、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学者们从文化延续角度就当代博物馆文化教育职能发挥进行深入探讨,找到其创新基点,为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文化再造总结有益经验。

1 文化延续的定义及特征

文化延续是对某种自然传承、历史记忆的自动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与通过自然机制而进行的自然文化抉择有着本质的不同,文化延续大多体现在人类思维意识层面,无论是工艺美术、建筑设计,亦或是文化意识的弘扬都与人类思维意识密不可分。

文化延续需要以社会物质发展为基础。社会根据自身发展以及体制建设需要选择不同的文化以满足自身的内涵,可以说生产力发展是对文化延续的直接抉择,也是历史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文化选择过程中,一种或一部分文化会在社会文化意识丰富过程中淡化,甚至很多物质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会在历史发展中断绝传承,另一种或另一部分文化会在历史发展中被社会物质条件逐步强化,物质会丰富文化内涵,根据文化样式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所作出的深刻变革和反思是文化延续的过程。文化延续虽然以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但其中被选定的文化样式反过来作用于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物质创造有指导作用。人们总是习惯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去创造物质与文化,习惯从思维层面探讨文化存在。事实上已被社会物质所选择的文化样式,对社会经济及政治作出相应抉择。在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物质基础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物质条件对文化的绝对支配性作用淡化,文化越来越显示出支配社会、支配经济的巨大作用。文化与社会作为两种互相支配角色,互相选择。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根据社会的物质创造需求去努力创造文化,而且也根据文化需求去努力适应社会,利用文化意識实践改造着社会。这种双向选择是当代社会与文化形式之间的重要特征。正是因为这种双向选择关系模型的建立与形成,文化意识对社会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文化延续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涉及到文化自身内涵机制的演变,对社会物质条件也有着重要影响,极大影响社会生产力形式。科学合理的文化延续必将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否则社会物质创造将受阻。前一时期,我国兴起的“文化热”,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热烈探讨,正是反映了人们意识到文化延续的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对现有的文化形态进行重新价值塑造,直至找到新的文化生产力创造基础。

文化延续虽然有着广泛的社会适应性特点,但是却以人为主体,以人的思想意识作为文化延续对象。人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着无限种可能,文化的延续形式也将在人的创造力指引下产生多种形态。或许说在社会实践视野文化延续本身就体现了人的自主选择及创造性。文化延续虽然是基于社会群体智慧形成的文化教学系统,但他却有着明显的个体属性。正是在个体价值引导下决定了博物馆在文化延续中的作用与功能。

2 博物馆教育的文化延续特点

有选择的进行文化传递,适当的塑造文化价值这是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的直接体现,没有文化延续的博物馆教育,是不能称之为典型的博物馆功能。特别是作为文化宣传与历史记忆传承的公共博物馆,在文化延续下始终有着独具特色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实践范畴内,博物馆教育具有两种文化取向。第一种是按照社会物质条件创造需要所形成的集体化价值选择;第二种是按照博物馆自身功能拓展需要形成的价值选择。首先,博物馆进行教育功能拓展,最先选择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文化形式吸纳与借鉴。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群体的价值意识有着本质的差异。博物馆功能拓展的价值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我国的博物馆文化教育应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并根据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开展,对各种有价值的文化形式作出比较。比如博物馆把保存人类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及遗产作为首要任务,相应的利用这些文化载体以及物质文明方式传承历史民族文化。虽然这种博物馆教育形式与19世纪博物馆教育形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文化载体及文化形式的展现都有着价值取向。从实践角度来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演变是以一定社会化需求作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其次,博物馆文化延续以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为导向,也就是说在博物馆教育职能履行过程中被选择的文化样式要可能被观众接受,能丰富观众的精神视野,满足观众精神文化建设需求。总之,这种博物馆教育价值取向,有助于人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为此,必须按照博物馆教育功能实施的一般思路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要对特定的文化做出抉择,选择适宜传承的文化。这也是博物馆教育的文化延续与其他文化科学机构文化教育传承的不同之处。

现代博物馆教育的文化延续逐步从稳定选择走向改良文化延续和定向文化延续两种形态,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曾出现三种主要文化延续形态:(1)保持文化传统要素的稳定延续;(2)就各自不同文化体系做出必要文化选择;(3)让某些价值内涵较少,但与社会经济发展一致的文化形态做出定向选择。这种文化教育延续机制体现了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的演变。当代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挥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化教育,内涵机制不断丰富,教育对象选择更为广泛。其教育功能更多是将观众引向文化科学与社会物质层面,关注入类社会未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并使其内涵逐渐能吸收入类科技文化中有益成分,形成面向人类思维意识宣扬和继承文化的能力。这种文化延续性的变化也从侧面说明博物馆从一元状态到多元价值选择的转变,从封闭型的传统形态走向开放型的现代形态。博物馆教育模式已不局限于面向群众进行文化传播,在实践层面,为群众提供更大的文化教育选择,不再是以封闭式的空间形式让教育呈现某种预期发展状态,而是一种自由、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性加强不同种类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通过不同文化的不断交流,优化文化发展环境,使之具有向上传递的趋势。在这一点上海交大博物馆做得尤为突出。

3 上海交大博物馆面向文化延续的数字化建设思路

近年来,上海交大博物馆在加强博物馆文物信息长期储存业务建设的同时,开拓新的建设领域依托馆藏资源建设数字博物馆,信息数据为维度工具,着力拓展文化教育范围,使得不同的文化得以永久延续。上海交大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思路主要是依托馆藏资源及文献类型面向公众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利用,保障信息文化得以延续。首先是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和档案馆都非常重视馆藏资源及物质材料的收集、整理、存储及利用,根据来源渠道进行性质区分,以实现不同类文化媒介分类保存。其次是馆藏资源建设,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数量及规模以“件”作为统计单位,档案馆则以不同类馆藏文献资源“卷”作为统计单位,博物馆以及档案馆实现分类管理及信息化资源长期保存,是面向公众及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制作出的馆藏资源长期保存实践,虽然统计单位有着本质不同,但在描述统计馆藏资源方面二者是一致的。博物馆展品除一部分用于展出,供游客参观展览外,其余珍贵物品及大量珍贵文物保存在库房中供研究使用。档案馆馆藏资源除一部分用于用户借阅管理之外,大部分馆藏资源被储存在库房中,供内部研究人员使用,受到环境因素影响,馆藏资源无法充分利用。面向公众开展文化延续教育活动并使得馆藏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上海交大博物馆首先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数字技术形态对相应的馆藏文物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模拟以及重要标准信息数据记录。博物馆馆藏数字化具有个体化、标准化、系统化和管理规范化特征,但目前很多地区性博物馆在教育职能拓展中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主要以数据库目录形式存储相应的信息数据,这种方式不利于文化延续以及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长期保存。最后以信息发布形态作为数字化馆藏资源延续的基点。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博物馆都建成了数字化博物馆甚至推出在线模拟系统,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观赏博物馆。这些数字博物馆虽然不受时空地点限制,有着极强的互联网数据交互特征,可以根据不同主题数据库,选择不同的信息数据供用户使用。但目前这些数字博物馆,大多实行档案馆藏目录,以信息档案方式记录相应的文物数据,并未馆藏资源文物进行数字化模拟和三维立体成像,在可视化表达以及视觉交互方面还不能满足博物馆教育职能及文化延续的需要。上海交大博物馆面对丰富的馆藏资源也只局限于馆藏资源档案建设,在某些业务层面与档案馆展开合作开展数字化建设,最主要目的是实现文化延续以扩展博物馆教育功能,在技术支持以及思路完善方面尚有不足,还不能形成信息保存优势。

4 上海交大博物馆进行文化延续的数字化建设原则

上海交大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坚持服务师生及读者的人本理念,结合信息技术及创新工具对本馆的文物实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保存。

(1)坚持服务主导型原则:馆藏资源重在于用,对于博物馆而言更是如此,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在于馆藏实体资源展现,利用实体资源传递文化信息。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上海交大博物馆着力体现服务创新,实现馆藏实体资源灵活处理,让博物馆教育功能智能化、大众化、主动化和信息化。在系统设计方面,上海交大首先打破传统馆藏资源的固化格式限制,依据各种馆藏资源种类以及文化信息特性,对不同文物以及实体资源通过建立档案实现数据库录入和精确检索。面向观众提供全方位、多维度、多形式的信息查询模式,强调信息栏目用词大众化及广泛化,把握精确的语言搜索机制利用数字系统,向公众传递文物信息,让信息利用更贴近于大众的生活习惯。其次上海交大博物馆采用创新性信息平台以馆藏文物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着力拓展数字平台教育功能,博物馆以静态化数据形式呈现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实现馆藏文物由静态展示让用户动态化获取转变,让分散的文物信息数据及文化信息集中汇聚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中,以满足公众集中化知识获取需要。

(2)坚持数据库统一人库管理原则,为了满足文化延续以及博物馆教育功能扩展需要,上海交大博物馆集中建立以数字信息发布平台为主的线上信息应用系统,针对大容量、高速度的文物信息进行搜集、存储以及利用,实现对各种文物信息集中化管理以及数字化保存。其中坚持数据库统一人库以及集中化管理是实现文物信息集中化利用的基础,上海交大坚持数据库管理原则,集中优势力量对各类分布性文物信息建设统一的数据库。因为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面向公众开放的信息数据循环系统,有着封闭性特征。向公众呈现的是动态的文物视觉图像,而非静态的文字信息。在数字系统建设初期,上海交大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集中学校人力资源技术优势,所建成的各类服务应用系统,其中蘊含着大量与信息保存有关的语义技术及创新工具,能针对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化存储及管理。于是他们从数字化系统建设角度出发,丰富各类文物信息员,运用系统综合集成方法,制定面向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文物信息采集的存储及管理标准,将博物馆数字系统设计为各应用系统的后端,让文物信息可借助校内各种移动终端综合传递。同时,上海交大还积极引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和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加大对各种音视频、照片等声像材料、实物材料的集中保存和利用,对不同过程内容的信息材料及时收集,统一人库,实现对文物信息集中统一管理。使建成的文物资源数据库具有通用性强、可视化搜索、精准化搜索程度高,支持计算机联网查询和浏览等特点,能满足大多数用户基于移动终端信息检索需求。同时上海交大还加大博物馆数字化工作,通过内外结合方式,由专业的文物管理人员及信息录人团队共同完成文物信息保存工作,从文物传承以及文化信息传递角度推进文化延续。

(3)文物信息采编结合原则: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于博物馆要有高质量的文物信息数据,要在满足实体资源展览及传统文化传承基础上实现文物信息集中化存储利用。在实践领域,高质量的文物资源数据成为文物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但文物信息的价值往往是由文物实体资源质量所决定的,如果博物馆仅有文物信息资源数量上的递增,没有质量方面的保证,就会导致使用者面向大规模文物信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角度提取有价值的文物信息资源,形成信息超载或知识稀缺现象。数字博物馆建设主要是对超大规模的文物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化存储管理,使其借助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结构重组和创造。上海交大针对海量的文物实体资源,主要运用独创的主题、专项、事项等信息服务元素,建设方便灵活,集合采编信息收发一体的在线管理平台对各种异构化的文物信息实现保存与管理。通过集中化的网络系统平台,可以按照文物信息种类、主题、事项进行管理和保存,可将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文物信息编组到一个信息事项中,构建成为统一的信息主题,通过必要的文字描述以及统计学方法实现文物信息数据集中化管理。这种机制的主要运行模式是将多个事项,构建成统一专题,多个专题可以组成统一主题,对文物信息进行价值性提炼、综合,并用于可自主控制的嵌入式信息网络,结合搜索引擎及爬虫工具,从互联网、校内网等移动信息媒体采集价值性信息满足主题建设需要,再辅之以必要的音视频资源丰富资源主题,使之可视化呈现出来,按照主题、专项和事项序列形态进行信息发布。数字化系统工具即可灵活组织和发布各种最新的文物信息成果,也可提供主动式信息检索服务,大大提高了文物档案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和识别化程度。事实上,我们在思维层面可以将主题当作是博物馆中的餐厅,专项则是餐厅中的厨具展示,事项则是信息展示框。由多个事项组成一个专项,多个专项组成信息主题。一个数字信息系统可容纳数以千计的虚拟性信息主题数据,那么可对各种文物信息数据集中化存储和高效化利用,可透过互联网系统助力文化延续,让不同形态的文化样式得以最大化发挥出来。

5 博物馆教育的文化延续功能

从上海交大数字博物馆建设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教育实质上是文化延续,是以文化传承、文物展示、文物信息传递组成的动态信息展示系统,是面向社会科学网络及众多社会群体,文化决策与发展的过程。在实践层面,博物馆所进行的文化延续更具多元功能表现特征。

(1)定向化功能延续特征:博物馆教育的文化延续对整个博物馆系统是一种定向功能文化的集中展现。首先,博物馆为进行文化传递以及实现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对象都是社会所规范的文化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征。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传播机构,一方面,社会主体条件限制了其功能拓展,凡被允许进入博物馆进行展现和实现教育的文化都是被社会群体所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认为文化代表及优秀文化。反过来,特定的文化机制经过博物馆选择进入博物馆进行文化展览,内涵理念会得到极大丰富,社会文化传播效果更具广泛适应性,文化传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展现。博物馆所传递的文化往往被视作公理与法则,不仅对于游客来说是如此,实际上对不同社会群体而言都是一致的选择结果,不仅外国博物馆如此,中国也如此,只是相应的研究程度、重视范围及侧重对象不同而已。为此,博物馆教育的文化延续对整个博物馆系统具有定向导航功能。博物馆在进行文化再造及特定文化延续方面不受其功能条件限制。其二,博物馆教育的文化延续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系统化、条理化展现及再造的过程。它反映在博物馆教育宣传材料的编写、教育内容展现及教育形式的组织。这一切内容都需要博物馆教育者及工作人员仔细加工编纂,让其教育传承趋势更符合受众文化形式。其三,任何文化延续都离不开个体主体作用发挥。受到博物馆教育所影响文化的每个个体,让他们自动去执行一种文化延续或选择时,都不免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文化潜意识影响。博物馆教育通过它的文化延续赋予人某种特定的文化品性,不管这个人思想意识如何,在客观实践层面他无法超脱出文化教育范畴。在当代,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普及,社会分工中的每个群体及个体都受到博物馆教育影响,人人都带有博物馆教育的“遗传基因”,博物馆的文化选择及文化延续定向性在社会每个个体身上得到体现。

(2)扩大文化延续范围功能:博物馆教育具有扩大文化延续范围的功能,在当代,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博物馆在功能发挥上得到了明显增强。当代博物馆教育融合了多种文化素材和新的文化理念,站在文化发展的风口浪尖向社会群体传递文化信息,重视以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及前沿科技知识武装个体头脑,甚至在某种层面以新的流行学派观点引导入的价值观塑造,不断扩大公众的文化视野,向公众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文化样式。博物馆教育还通过文化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文化形态,生产出多样的文化形式。应该看到,博物馆文化教育并不单纯是一种文化输出以及文化生产再造,而是一种极为复杂,由无数思维意识组成的文化信息源过程。文化延续不仅受社会群体集体认知模式的影响,也受到公众社会心理、思维意识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博物馆教育的文化延续同样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博物馆教育的这种扩大文化延续范围的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在社会实践层面,文化延续范围不断扩大,面临教育对象更加趋向多元,博物馆教育机制可得到有效强化。通过对不同文化结合不同文化角度作出适应性比较,能增强文化延续的范围及自由幅度。同时文化延续的自由化程度越高则博物馆文化教育的选择方式越多,意味着社会文化发展越快,其内涵机制不断丰富。

(3)提高文化延续主体选择能力的功能,上述文中已提到了社会文化延续体现了人的内在主观性。文化延续本身就是社会群体主观能动性的外在表现,就是文化主体在或然性空间按照一定价值追求作出的某种能动性活动。博物馆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提高公众文化意识的活动。博物馆教育赋予公众以科学的认知,正确行动的能力,合理的價值观念。这一切行动源泉体现在博物馆教育文化是延续功能,使公众在选择中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对文化样式作出正确选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不再单一,基于社会群体思维意识及智慧的文化延续形式,让博物馆教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大幅度加强,文化教育主体依旧是社会群体,而文化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文化延续可选择载体更加丰富,公众的主观文化活动意识在博物馆教育功能演变过程得到大幅度提升,文化延续成为博物馆基于社会文化面向社会全体传递文化意识,促进文物文化传承保存的过程,有价值属性及公共选择的文化样式将持续性传递下去。

6 促进文化延续增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启示与借鉴

6.1 构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延续即文化延续功能扩展的前提,无论是上海交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抑或是实践层面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文化延续,增强博物馆教育功能都需要博物馆管理层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断结合新的社会公共需求和科学技术工具构建新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在促进本馆将于功能发挥的前提下,构建和创造新的文化延续模式,选择有价值且具社会代表性的文化样式作为博物馆教育主题,使其具有感召力和知名度,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公众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

6.2 加强引进文化创新型人才

文化延续与博物馆教育功能增强在于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文化创新型人才,不仅能增强博物馆的文化创造力,也可创新出多种模式促进文化延续。实践证明,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延续的前提条件,当博物馆具有文化创新型人才队伍时,能针对文化展现形式进行有效创新,在无形中可增强文化延续的效果,以更多富有趣味性及创新性的文化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到博物馆教育中,让公众受到文化熏陶,开拓公众的精神视野,促进文化延续。

6.3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我国博物馆在面向文化延续进行文化教育在制度保障方面还有所欠缺。树立创新意识对博物馆文化教育作出指导,最关键的环节还要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对博物馆服务中涉及到的文物展览、文物信息保存、展览服务作出明确的规定。其中制度导向要立足“维稳”,让各方面服务措施都能有效落实,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博物馆教育经验,以立法调控为导向,建设完善的制度措施。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结合宏观制度调控,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文化教育长足发展与进步。

6.4 制定合理的开放策略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职能决定了所推出的教育形式要以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主,以文物信息传播为辅。因此博物馆要根据馆藏资源使用情况,作出合理规划,可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公共性资源检索系统为公众提供社会文化服务。可选择与自身资源拥有情况相匹配的服务路径开展服务,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博物馆应始终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清楚把握服务主体,规划服务范围,进一步开放馆藏资源,面向其他社会群体提供文化教育,在保障服务效率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公众参与文化教育的积极性,为推动社会文化延续积累经验。

6.5 实现协同发展与资源共享

博物馆协同发展与资源共享是指区域内其他类型博物馆及信息服务机构可以与博物馆组成“联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双向流通及博物馆教育及文化延续协同配合,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各类型博物馆可以在横向上实现双向互动,运用“协同合作”思维及互联网工具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实现各馆之间信息资源流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避免博物馆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外,博物馆要承担文化教育与宣传功能,在实现区域博物馆协同发展及资源共享的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推出文物文化信息资讯,尤其是要支持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历史文化研究进行功能拓展,既要保障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学术文化服务的有效性,也要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的价值,增强服务能力。

6.6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健全理论研究机制

在信息时代,博物馆也要树立“兼容并包”的发展策略,加强博物馆文化服务方面的理论研究。由于我国博物馆教育及文化延续实践周期较短,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国外博物馆相比,在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鉴于此,博物馆可借鉴国外博物馆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实践调研,制定出文化延续及教育功能发挥的服务改善策略,为公众提供特色文化服务。

7 结论

博物馆教育是博物馆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作为社会化信息传播机构,在发挥自身文化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在促进文化延续,经过博物馆选择的文化形式有着较强的社会传播效果,促进社会文化延续博物馆也是重要的驱动力。当代,若想促进文化延续,增强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就要转变思维意识,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构建数字化博物馆,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同时也要引进文化创新型人才,构建文化创新型团队,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增强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果美侠.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工作述评[J].中原文物,2011,(02):95-100.

[3]丁福利.论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03):50-56.

[4]郑奕.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J].中国博物馆,2016,(01):99-106.

[5]张丽.数字化时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6]大卫·安德森,季娇.从STEM教育到STEAM教育——大卫·安德森与季娇关于博物馆教育的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122-129+139.

[7]杨丹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J].东南文化,2017,(05):118-122.

[8]黄燕.从博物馆教育到课堂变革——美国盖蒂博物馆的教育探索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1):28-34.

[9]李鑫叶,刘扬.谈博物馆教育的社区化——以美国尼瓦克博物馆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7):73-76.

[10]郭銳.论社会责任视域下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18,(03):75-77.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问题研究博物馆
博物馆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
单位犯罪疑难问题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