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庆红 丁 旭 吴小兵 袁小华 蔡小平
摘要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水稻稻曲病危害损失情况及发生规律,重点探讨了稻曲病的药剂防治适期、防治药剂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危害情况;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1.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138-01
水稻是如皋市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5万公顷左右,近年来稻曲病发生危害逐渐加重,一般田块病穗率5%~10%,最高田块病穗率40%以上。2008年水稻稻曲病大发生,一般病穗率20%左右,严重田块7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由于稻曲病是偶发性病害,其发生危害特点、有效防治技术尚未明确,因而防治工作也不尽人意。为此,笔者专题调查研究了稻曲病发生危害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1危害情况
根据调查,1997年以前,稻曲病仅零星发生,少数年份田间偶见病粒;1998~2000年中等至偏重发生,平均病穗率7.67%;2001~2007年中等发生,平均病穗率3.43%;2008年大发生,病穗率20%。在水稻收获前1周,选择稻曲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品种为武香粳14),在田间随机采集稻曲病自然发病的病穗和健穗,依据单穗有病粒0粒、1粒、2粒、3粒、4粒、5粒、6粒、7粒、8粒、9粒及9粒以上取样,各类型取60穗,分别装袋,带回室内考种。稻穗晒干后,分别统计秕粒数、结实率和穗粒重。根据稻曲病危害损失测定,单穗病粒1~2粒,产量损失率10.92%;单穗病粒3~4粒,产量损失率25.39%;单穗病粒5~8粒,产量损失率35.74%;单穗病粒9个以上,产量损失率48.70%。病粒及病粒周围稻谷空瘪、粒重下降,是导致水稻损失产量的主要原因。经调查,如皋市常年水稻因稻曲病危害损失5%~10%。
2发生消长及症状表现
稻曲病病粒,始见于水稻破口期后10d左右,始见病粒后7d内为病粒出现高峰期,病粒终见于水稻破口后15d左右。稻曲病于水稻灌浆初期表现症状,病粒最初为白色,后逐渐由灰白转为褐色,并破裂散发出黄色厚垣孢子,最终为墨绿色。一般单穗病粒1~3粒,病害严重田块常见单穗病粒5粒以上。
3影响发病因素
3.1品种
通过1998~2008年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以及品比试验的稻曲病鉴定性调查,发现水稻品种间稻曲病发生程度差异明显。总的表现为:糯稻重于粳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生育期长的品种重于生育期短的品种。
3.2肥力水平
2008年调查,穗肥用量150kg/hm2以上,稻曲病病穗率2.5%~36.5%,平均8.2%;穗肥75~150kg/hm2,稻曲病病穗率1.8%~23.8%,平均5.6%;穗肥75kg/hm2左右,稻曲病病穗率1.2%~13.6%,平均2.9%。表明肥力水平是影响稻曲病病情的重要因子,肥力水平高的尤其是穗肥用量大的病害发生较重。
3.3气候因子
水稻稻曲病发生需要相对较高的湿度和温度。年度间水稻破口抽穗期雨水状况对病害发生轻重有一定影响,常年平均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有利稻曲病发生。
4药剂防治技术
4.1防治适期
刘永锋等研究认为,在相同用药量时,在水稻孕穗盛期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100%;在孕穗初期和孕穗末期的防治效果大大下降,在破口盛期和扬花期的防治效果仅为9.09%。2006年试验,用28%酮氧亚铜可湿性粉剂600g/hm2,于水稻破口前10d、7d、3d、破口期、齐穗期防治,稻曲病病穗率分别为1.3%、0.7%、1.6%、2.0%、2.7%、1.8%;对照区病穗率2.9%。试验结果表明,破口前7d防治效果75.9%,而其他时段防治效果仅30%~50%,因此水稻破口前7d是稻曲病药剂防治适期。
4.2药剂种类
采用28%酮氧亚铜可湿性粉剂等9种药剂于水稻破口前7d防治,结果表明,用28%酮氧亚铜可湿性粉剂600g/hm2、35%丰登稻曲清可湿性粉剂750g/hm2、20%瘟曲克星可湿性粉剂1.5kg/hm2防治效果好,防效均在80%以上,是防治稻曲病的理想药剂。
4.3防治时间
根据水稻后期生育进程观察结果,水稻剑叶叶片完全露出(即剑叶叶枕露出)30%~50%时,距水稻破口期(田间水稻破口50%)约7d。因而大面积生产上,田间水稻剑叶叶片完全露出30%~50%时,可作为稻曲病的药剂防治适期的田间直观指标。
5参考文献
[1] 何春梅,王文胜.稻曲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17.
[2] 季宏平,张匀华,王芊,等.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1(4):37-38.
[3] 王文彬.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技服务,2009(6):74.
[4] 王广炳,张本山,张利华.稻曲病的识别及防治技术[J].科学种养,2009(2):28.
[5] 肖鑫华,周君强,王晓梅.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08(7):9.
[6] 郭小山,熊战之,李茹,等.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07(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