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套稻及其他栽培方式下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2018-09-03 00:00马秀凤杨呈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1期

马秀凤 杨呈芹

摘要麦套稻与其他栽培方式下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麦套稻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轻重,主要与播期及播种后水稻能否及时出苗有关,也与水稻品种、田间灰飞虱虫量的控制密切相关。

关键词麦套稻;水稻条纹叶枯病;消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127-02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宝应县连续大发生,发生范围广、程度重,严重威胁着水稻的安全生产。通过推广轻型栽培,如抛秧、水旱直播等,适当推迟播栽期,能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危害,初成定论。但对麦套稻能否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危害,则众说纷纭。2008年笔者对宝应县泾河镇麦套稻田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消长进行了跟踪,并与其他栽培方式下其发生消长规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研究地概况

常规移栽水稻,5月15日落谷,秧田期防治灰飞虱3次,分别为6月1日、6月7日、6月17日,药剂主要为星科、吡虫啉和毒死蜱等;5月29~30日小麦收割,6月18~19日水稻移栽,大田前期于6月24日、7月14日防治灰飞虱2次,药剂主要为吡虫啉、星科。塑盘抛秧,5月25日落谷,秧池未治灰飞虱,大田前期于6月24日防治灰飞虱,药剂为甲胺磷(农民有使用习惯)。麦套稻5月19日播种,当日晚间上水,然后排干,5月31日小麦收割,由于5月下旬持续干旱少雨,6月5日重新上水之后才陆续出秧苗;防治灰飞虱的时间及药剂分别为:6月14日用30%抑虱净1 200~1 500mL/hm2,6月29日10%用吡虫啉240g/hm2,7月10~12日用10%利鼎峰(吡虫啉)300g/hm2,7月19日用10%利鼎峰(吡虫啉)300g/hm2。

2研究方法

5月19日开始,每天定点跟踪调查麦田灰飞虱的发生消长,计算每天各虫态所占的比例,了解麦田灰飞虱发生消长动态。并调查抛荒田杂草上的灰飞虱虫龄虫态变化趋势,观察灰飞虱迁飞动态。分别定8块麦套稻田和常规移栽稻田,记载播种、出苗日期及施药情况,定期调查灰飞虱虫量和条纹叶枯病病情。各定2块常规移栽杂交稻田和抛秧粳稻田一并观察研究,比较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的差异。

3结果与分析

3.1麦田灰飞虱发生消长动态及迁出高峰期

从表1可以看出,5月中下旬随着时间的推移,麦田灰飞虱长翅型成虫及高龄若虫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长翅型成虫的比例从5月19日的1.05%上升到5月29日的25.77%。5月29~31日是小麦收割的高峰期,即田间1/4的长翅型灰飞虱成虫在麦收前后可向麦田外迁飞,而高龄若虫经过2~3d的发育后有些成为长翅型成虫又可以向麦田外迁飞。从表2可以看出,5月底至6月初抛荒杂草田灰飞虱虫量在逐日上升,长翅成虫的比例也在逐日上升,且上升的幅度较大,再结合秧田实际虫量动态(见表3),麦田灰飞虱向秧田迁入的高峰应在5月底至6月初。

3.2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消长动态

从表4可以看出,麦套稻田条纹叶枯病发生轻于常规移栽田,具体表现为见病迟,发病程度轻,麦套稻田最早于6月23日见病,比常规移栽稻迟7d,麦套稻田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率最高为0.52%,仅为常规移栽稻的25.24%;抛栽稻也轻于常规移栽稻。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不同,同是常规移栽稻,杂交稻籼稻轻于粳稻,而扬粳9538又轻于武育粳3号;移栽水稻从田间虫量高峰到出现病株激增约16d,病株率一直上升到7月4日达到最高峰后开始下降。从表5可以看出,除抛栽稻田外,其他稻田灰飞虱防治较好,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平稳,没有出现二次显症峰。抛栽稻由于落谷迟,出苗迟,秧田期受灰飞虱危害轻,虽然秧田期未用药防治灰飞虱,但大田前期条纹叶枯病依然见病迟、发病轻,正是由于秧田期未治,加之大田前期防治药剂不对路,7月14日田间灰飞虱虫量高达1 150头/百穴,致使田间出现二次发病高峰,7月30日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率为1.58%,此时同为扬粳9538的常规移栽稻病株率已降到0.61%。

4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5月下旬即有灰飞虱成虫向麦田外迁飞,迁出的高峰出现在麦收前后的5月底至6月初,以后的一段时间也正是防治秧田灰飞虱的关键时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轻重与水稻品种关系密切,如同是常规移栽水稻,扬粳9538轻于武育粳3号,杂交稻籼稻轻于粳稻。因此,推广抗(耐)病水稻品种是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的重要途径。推迟播期能错开灰飞虱向稻苗的迁移高峰,减轻第一显症高峰的病情,但如果大田前期防治不力,依然会导致后期条纹叶枯病病情的上升。麦套稻田条纹叶枯病的轻重,主要与播期及播种后水稻能否及时出苗有关,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轻重与寄生在秧苗上带毒灰飞虱虫量多少有关,即苗与虫相吻合有关,如果套播时间长,并且田间湿度大,播种后能及时出苗,在麦收时秧苗即达1叶1心,麦田灰飞虱不必迁飞而直接转移到秧苗上危害,再加上防治不力,条纹叶枯病可能重发生;如果套播时间长而田间湿度小,不能及时出苗;或者套播时间短,在麦收秧苗小于1叶时,甚至未出苗,这时田间灰飞虱长翅型成虫不得不迁飞寻找新的寄主,而短翅型成虫和若虫只能饿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则轻。

5参考文献

[1] 刘永忠,李华.栽培技术措施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控制作用[J].中国植保导刊,2009(8):15-16.

[2] 戴庆荣,吴福民,管朝华.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及播期对条纹叶枯病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2):108-110.

[3] 沈桂龙.农业栽培措施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影响及综合防治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8(2):95.

[4] 秦玉金,鞠国钢,胡荣利,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消长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6(4):402-404.

[5] 吴达粉,朱兆庆,胡莲生,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5(12):18-19.

[6] 孙炳剑,袁虹霞,邢小萍,等.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5):39-41.

[7] 陈善国.秧田灰飞虱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相关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