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逻辑

2018-09-02 12:45詹传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价值理念内在逻辑历史进程

内容摘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遵循,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基础,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遵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是根植于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新时代夺取伟大事业胜利的动力。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 历史进程 内在逻辑 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1],永远把以人民为中心当做自己最高的价值理念。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理论,而是一直遵守着的价值理念,贯穿于党的历史之中。这一思想的贯彻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与科学内涵

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首位,高举人民至上的旗帜。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再次强调了“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且指出要“着力践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又重申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3]。党的十九大明确地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把“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成为制定党和国家方针的出发点,并落实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上,“在发展目的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在发展主体上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在发展方法上坚持一切从问题出发,在发展效果上坚持一切由人民检验。”[4]

二.中国共产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历史进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共产党应人民的意愿而生。中共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5]。

(一)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让人民站起来了

这一时期,人民群众受到封建地主、外国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和剥削,摆脱压迫、侵略和剥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期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本位,以实现中国人民争自由、争民主、争统一的要求,从全国大局出发,坚持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内战坚持人民和平愿景,努力实现和平;大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等为口号的土地革命运动,满足广大农民的生存需求。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站了起来。

(二)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社会建设,夯实了社会主义基础

新中国成立,追求更好的生活,建设强大的国家是人民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三大改造,恢复国民经济,在政治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把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着力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完成多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国被建立起来,生活得到改善,人民群众从此有了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物质发展基础。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改革开放后:把重点转向经济民生建设,努力让人民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进行改革开放,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人民收入增高、生活显著改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完善新宪法,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自治,不断完善选举制度。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今用”的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民生,促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香港、澳门回归,台湾问题取得新的进展,国家统一进一步迈进。中国人民真正富了起来。

(四)十八大后: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奋力让人民强起来

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地到供给。在经济上把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改革,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迎来了“最后一公里路”。在政治上继续健全和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民主政治不断创新。在文化上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国民的精神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社会主义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民生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形成了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在生态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新局面,丰富、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得到供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正奋力强起来。

三.中国共产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三大内在逻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是遵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探索。

(一)理论逻辑: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在于“把握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建立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始终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将其作为科学行动的指南。第一代中共党人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在新中国得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又提出了以人民为导向的“三个有利于”思想、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的“三个代表”思想以及“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五代中共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提出和回答中国发展“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开创新的境界。

(二)历史逻辑:遵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方向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中国历史的方位和历史运动的原则与人民意愿的。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中国迎来了新时代,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我们新的历史使命。二是近代中国从封建国家迈向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奔向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在“补资本主义的课”,而绝不是走资本主义的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追求。“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逻辑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7],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实践逻辑: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

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与检验标准,是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历史的展现。中共党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沿着这条理论、道路、制度,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文化大革命”等惨痛的经验教训以及“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动力源。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才能真正造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贯彻人民为主体的思想指导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自我认识、深化执政规律、检验自身的写照,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理论到实践的科学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历史期待,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

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历史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8]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07月01日.

[4]李冉:《深刻認识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8):26-32.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6][美]威廉·罗宾逊著,高明秀译:《全球资本主义论——跨过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人民日报》,2013年2月7日.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作者介绍:詹传生,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价值理念内在逻辑历史进程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意义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立法的历史进程
围绕企业经营抓党建,以党建带电力企业经营的机制策略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周恩来对推动大别山革命历史进程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