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劝学篇》有感

2018-09-02 14:46周明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劝学独立平等

周明洁

内容摘要:《劝学篇》是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的“劝学”著作,品读《劝学篇》的十五章,系统的了解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理念和价值观,鉴其精华,以“学问”培养我国人民的独立人格,振奋民族精神。

关键词:劝学 学问 平等 独立

《劝学篇》是由日本作者福泽谕吉编写(1834-1901),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的著作。与中国的严复,康有为等人一样,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是向日本民众灌输西方思想的先驱者。

刚看到此书《劝学篇》,第一直觉的反应就是古人曰的老腔调,甚觉乏味无趣。打开书一看,确是日本作者将自己的单篇合定成册,不免产生点兴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劝学劝的是什么学?难不成是学习的学?心里微微有点好奇。读完此书后,心中深受感触。《劝学篇》分为十七篇,首当其中的是序,告诉我此书编写的情况为作者的单篇成册,骤然通读,会觉得每篇的论旨前后不连贯,但是细细体会后发现,实则论旨相通。

第一篇,讲述作者的几个观点:1.“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阐述了人生下来就是平等,出生不伴随高低贵贱。2.“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人。”所以贤愚之别是由于学与不学所造成的。此两观点引出为何要劝学,因为人虽生来平等,却能因“学”而有贤愚之别。3.治学的要道在于懂得守本分。自由与恣情放荡的界限也就在于妨害他人与否。此处很好的揭示了自由是具有约束性的,不能妨害他人,对个人的行为准则做了一个约束。4.若民众,不以高低贵贱区分人的等级,都投入精力于学问,则不但个人可以达到精神的独立,一家达到独立,则国家可以独立。5.国家的自由独立。此处作者举例中国官员现状,人们对政府官吏有礼,须是对其所代表执行的国法之尊重,而非官员其人之尊重,即尊国法之贵而非人贵。即使放在今天,这点依旧未能高度达到,不免让人深思。6.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身份,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在相应的身份中,必须具备相应的才能,想要具备才能,就必须明白事理,而明白事理就必须走上求学之路,这也是为何学问将成为民众的首要任务,也是本书《劝学篇》的主要宗旨。

第二篇,论人与人平等。1.明确了什么是学问。所谓学问,并不限于能识难字,能读难懂的古文,能咏和歌和做诗等不切人世实际的学问。我们应当把不切实际的学问视为次要,而专心致力于接近世间一般日用的实学。2.再次申明人与人生来平等。所谓的平等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完全平等,是天生的,无法用人力来妨害的。强调,不可以将贫富强弱的现实情况与基本权利相混淆,将现实情况作为为非作歹的工具。此处列举了日本的政府与国民的关系作为举例,不免让人想起在此方面与日本相似的中国的当时国情,福泽谕吉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中国清末“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似,封闭的农业小国日本与封闭的农业大国中国一起被推到东西方文明相碰撞,而东方处於尴尬的被动境地的时刻。

第三篇,论国与国平等。1.有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只要由智者在上统治人民,人民服从上面的意志就行。这种议论虽然出自孔子,其实是大谬不然的。2.任何民众,无论官民,都应该怀有一颗爱国的心,只要身怀爱国心,则要首先谋求自身的獨立,在行有余力的时候,再帮助其他人实现个人独立。也就是说,政府与其独揽大权,独自操心国事,不如解放人民,与人民同甘共苦。

第四篇,论学者的职分。专制的集权主义的最大特征是以官为重、以官为尊,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官办理,这种情况直接阻碍了“实业”的发展。官僚体制下的压制,学者无法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精神,实在是十分可悲。类比到如今的中国,企业想要顺通无阻的通过各种手续,必须事先疏通关系,此关系说白了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使官员们满意。根据资料记载,福泽喻吉的一生坚持拒绝担任任何官职,他认为自己的身份是教育家,而非官务人员。对此,他宣称是讨厌官员的傲慢和虚伪的官场文化。事实上,他以独立和中立的方式,作为政治的旁观者,他可以保持清醒地观察,而不卷入其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启蒙工作。福泽坚持认为一个学者应该独立地在使人领域从事研究而不是效命于政府。

第五篇,人民的独立精神。福泽喻吉认为,一国的文明,不可由政府发起,亦不可以由一般人民产生,必须由两者之间的人来办理,才能为人民群众指出方向,同时协力政府,达到成功。

第六篇,论尊重国法。政府代表国民,保护国民,惩罚恶人,所以国民需要服从国法,不可私设公堂,私自裁判。固然这观点确实的维护了社会秩序,却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社会案件:山东聊城辱母案。若在所有情况下都恪守遵从不可私自裁判的原则,那么自我保护也是成为一种不该,法律不是冰冷条款,国法同样不是。国法需要尊重,但是要时刻牢记,国法是为了保护国民惩治恶人而存在。

第七篇,论国民的职责。政府方面越出本分,施行暴政,这时站在人民立场,就可能采取以下三种举动。一.屈从政府;二.用实力对抗政府;三.坚持真理,舍身力争。作者认为,在以上三策中,这第三策才是上策中的上策。作者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号召日本人民舍身为国。列举了历史上的几个“殉道”之人的本质并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不值得称之为“殉道”。

第八篇,勿以自己的意志强制他人。女人的三从四德,男人的妻妾成群,“劝孝”,不孝有三,二十四孝等谬论,都是因为上下贵贱的名分多导致的弊害,无庸辩解,各人自问其心,自可得到回答。引用书中所说:我们做人的道理,就在于不妨害他人的权利,自由自在地运用自己的身体。

第九篇,分述两种学问的主旨。1.人不可只以一人一家的衣食为满足。因为人们生来就赋有比此更高的义务,那就是必须投入人类社会,并以成员之一的身分,努力为社会服务。

第十篇,赠中津旧友(续前)。1.现在的学者似有舍难就易之弊,若形成风气,那么世间的学问就绝对达不到高深的境界了。2.独立。学者应该自食其力,各尽其责,才能说完全尽了内在外在的义务。

第十一篇,论名分产生伪君子。补充了第八篇的上下尊卑的名分导致的坏处。不能将社会上的关系,都当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一样,应该恪守职分,而非不可靠的名分。

第十二篇,论提倡演说。学问的主旨不在于读书,而在于精神的活动,指导人民提高见识,是当代学者的责任。

第十三篇,论怨尤之害。堵塞言路与妨碍活动会导致怨尤,而欺诈和说谎则是怨尤的结果,这不只是政府的弊病,还普遍流行于全国人民之间,虽学者亦或难免。

第十四篇,内心的检查。人的一生中,会出现各种意外,要在心中进行盘货结算,但并不是世间一切皆是如此。

第十五篇,论怀疑事物与决定取舍。现在我们正处于混杂纷乱之中,必须把东方和西方的事物仔细比较一下,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虽然疑信取舍得宜并非易事,而我辈学者责无旁贷,却不可不以此自勉。

《劝学篇》的每一篇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受,人与人的平等,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国民与国法,求学的学问,学者的职责等等。作者激烈地抨击封建时代的专制压抑,提出要使国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对均衡,强调“一人之自由独立关系到国家之自由独立”,值得我国借鉴其精华,以“学问”培养我国人民的独立人格,振奋民族精神。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劝学独立平等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
对高中语文《劝学》中几个问题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