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儒将卫“共和”

2018-09-02 11:07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护国帝制蔡锷

岳麓山与蔡锷将军,有着特殊的缘分。

“苍苍云樹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113年前,不到23岁的蔡锷登上岳麓山,吟诵这番豪言壮语。当时的他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戴着日本学成归来“士官三杰”之一的桂冠,成为各路封疆大吏军阀名流争相延揽的主角。12年后,蔡锷以国葬之礼,魂归麓山。

蔡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军事家和民主革命家,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亲睦乡蒋家冲。蔡锷一生充满传奇,15岁时,考入谭嗣同等人为培养维新变法人才而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深得梁启超赏识。17岁时东渡日本求学,18岁时立志弃文习武并改名为“锷”。1903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与蒋百里、张孝准一道被誉为“士官三杰”。1909年,清政府备受列强欺凌,正在广西练兵的蔡锷明确提出,要“把中国从怕打仗、打败仗的国家变成敢打仗、打胜仗的国家”。

武昌起义爆发后,昆明革命党人奋起响应,推举蔡锷为临时总司令,于10月30日晚发动起义。蔡锷率巫家坝步、炮两标(团)赶到,与七十四标(团)合兵一处,开挖地道,实行爆破,攻下军械局,给清军以致命打击。之后,起义军发动夜袭,以巨大代价攻取了清军占领的五华山,取得胜利。这次起义发生在农历重阳的九月初九,被称为重九起义。之后,“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在昆明成立,蔡锷被推举为首任云南军都督。随后,云南军都督府发表檄文,重申同盟会纲领,提出“平均地权”。

1915年8月14日,袁世凯称帝组织“筹安会”发表成立宣言,第二天蔡锷就从北京前往天津与梁启超商议,决定反对袁世凯复辟,计划在云南率先行动。1915年12月19日,蔡锷瞒天过海躲过袁世凯的严密监视,历经艰辛回到昆明,誓言“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23日,云南方面致电袁世凯,要求取消帝制,并限时答复,镇压过二次革命的袁世凯对此不屑一顾。25日,云南宣布独立,接着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护国军出师,袁世凯惊慌失措,在国务会议上责怪与会者:“帝制余本不主张,尔等逼余为之。”

护国军虽然在兵力、武器和给养上,都比袁世凯的北洋军相差甚远,但蔡锷身先士卒,在广西宣布独立的支援之下,艰难地扭转了开战之初的不利局面。随后,广东、浙江等地纷纷宣布独立,护国运动声势日壮。此时,原来支持袁世凯的各国列强与袁世凯划清界限,北洋军内部的矛盾也渐渐激化,就连袁世凯的亲信也纷纷倒戈……1916年3月22日,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之后,进步党联络西南各省实力派,以黎元洪继任总统和恢复国会为条件,以反帝制的胜利结束了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胜利后,蔡锷的喉癌却急剧恶化,不得不前往日本福冈一家医院养病。透过病房的窗户,蔡锷看到了日本飞机演习,异常伤感,他对蒋百里说,“不能为国家做更大贡献,自觉死有余憾。”1917年11月8日,蔡锷在医院病逝,时年34岁,生前遗言“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为亿万民众争人格,于绝境处开共和。”蔡锷去世后,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当日开会决定,下半旗以致哀悼。孙中山先生书写挽联彰其功绩:“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执笔:省委党史研究室 吴义国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整理)

猜你喜欢
护国帝制蔡锷
关于击椎生是否蔡锷问题的补证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护国兴教寺 侯晓春
战友聚会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走出帝制”:历史先声与在场记录——《民国政制史》导读
蔡锷与樊锥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
蔡锷与《五省边防计画》
浅谈蔡锷的治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