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所谓微写作,是利用微博展开的文学创作形式,现已引申到一切微小的习作行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微写作训练形式,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诉求,不仅方便教师教学发动和引导,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习作的训练机会,以提升学生习作品质。教师要帮助学生精选微写作素材、设置微习作命题、丰富微习作形式,营造良好写作环境,接轨学生生活认知,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
一、精选微写作素材,营造良好操作环境
微写作具有灵动性,便于教师教学操作,适合于一切语文课的教学应用。为给学生提供更多习作选择,教师要注意筛选微习作素材资源,给学生更多习作提示,以顺利激活学生微习作操作兴趣。文本诵读时、话题讨论时、重点突破时、课堂对话时、问题研究时、认知小结时、课堂评价时,都可能带来微习作契机,教师要做出科学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条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海燕》,这篇课文中运用了象征手法,教师以此为微习作展开设计:象征手法具有隐喻性,能够借助其他载体展开内心表达,学习这种写作,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话,用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任务下达后,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对象征手法具体用法进行探究。经过一番自主学习,学生逐渐找到一些学习契机,随即展开微习作。有学生写道:“主人喂养了一条狗和一只狼,等到它们长大后,这条狗对主人无比的忠诚,不管主人富裕还是贫穷,它都会永远追随,不离不弃,因为它的本性善良。而这只狼就不会这样了,它会瞅准一切机会背叛主人,甚至要害主人的性命,因为它的本性丑恶。”
教师让学生围绕象征手法展开习作创作,这不仅是巩固语文新知,还是习作的训练,更是心灵的教育。从学生表现可以看出,微习作发动是比较有成效的。
二、设置微写作命题,体现多元开放原则
在微习作命题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体现微习作训练的个性化、开放性属性。所谓个性化,是指学生个性的展现,包括个性立意、个性选材和个性语言,要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独特见解。所谓开放性,就是要鼓励学生摆脱常规习作思维的束缚,勇于表达内心感受。
学习《孔乙己》时,自然要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展开典型赏析,为让学生獲得更丰富的学习认知,教师给出微习作命题:孔乙己是一个穷读书人,其命运可谓坎坷,作者对其肖像描写极为精彩,学习这种写法,为老师写一段肖像描写。科任老师任你选,题目就是“我的老师”,注意写出老师的个性特征。
学生听说对科任老师进行肖像描写,顿时来了热情。有学生写道:“语文老师,大约五十岁,高大的身躯,显得很挺拔,两鬓已经斑白,那眼镜很是特别,因为眼睛很大,这眼镜却很小,显得极不对称。他说话语速很快,像机关枪,稍不留神,就会被他犀利的眼神给抓住。……”也有学生写道:“我的英语老师很漂亮,平时喜欢穿高跟鞋,那鞋跟细到让人揪心,恐怕她会随时摔倒。虽然看不出化妆,但眉毛修饰的痕迹是非常明显的。她总是带着神秘的笑容,让你看不出她心情好到什么程度……”从学生描写中能够发现,学生抓特征是比较准确的,说明微习作训练是卓有成效的。
三、丰富微写作形式,接轨学生生活认知
微写作没有字数限制、没有体裁限制,甚至不需要统一的标题,其操作形式多样化特征是非常显著的。微习作已经突破作文课的范畴,而
且能够体现于所有课型之中,其操作形式自然会更丰富灵活。教师针对学生习作实际作出合理选择,注意接轨学生生活认知,提升微习作训练的针对性。初中生生活认知基础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区别。
《陋室铭》包含丰富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训练时,引入了微习作训练任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们带来心灵的触动。古人用铭的形式警醒自己,后来成为了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座右铭”。借助课文语言表现形式,也为自己写一篇“座右铭”吧。学生听说要为自己创作“座右铭”,都显得特别兴奋。有学生这样写道:“学不在苦,方法对就行。习不在练,效率高就行。自信是登天的梯,踏实是下海的船。少说一点废话,多做一点实事。”也有学生这样写:“身居校园,当放眼世界。鲁迅用一个‘早激励了整个人生,展现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周恩来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奋起的起点,为中华民族奉献了整个人生。我等后生,自当有更多担当精神,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教师让学生借鉴课文写法展开微习作,成功激活学生习作思维,将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思维天地之中。
微写作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打破了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理解作文课程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创设更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也必将成为崭新的习作训练手段。微写作内容短小、形式灵活,非常适合语文课堂教学,深受师生的欢迎,我们要注重微写作素材挖掘、形式筛选和写法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法资源,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溪桥初级中学(225411)